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集国民党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蒋介石,给世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其实不然,请看下面几段轶事: “五个军?第五军?”某日,一战区有电文驰来,蒋介石看后,大惑不解。原来电文是这样写的:已派五军增援。蒋介石认为电文语意不明,便大笔一挥,写道:“五个军?第五军?”然后退回。一字之差,文意相异,战  相似文献   

2.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时候,段祺瑞已下台。但此翁执掌北洋实权经年,又号称过“民国军事第一”,正如坊间肆里笑说北洋内阁如走马灯般换将,唯段祺瑞牢霸陆军总长一职,实权在手,牢不可摇,好象是他家的“专利”官位,此时他的潜势力少大,还是没有人能忽视.蒋介石做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颇留意此翁,一时之间,南北驰骛往来,一个老朽,一个新进,两人感情甚洽,成为当时政坛之又一奇观,对曹、吴的北洋直系势力倒也难说没有一些心理上的威胁.一九二七年,蒋介石窃取国民党实权,清除关为党,被党羽许为一个“造成的领袖”,形成了新军阀…  相似文献   

3.
“后来者”蒋介石如何崛起 蒋介石最初追随孙中山时,仅仅为广东陈炯明部队中的一个参谋长,其官阶、资历,均无法与许崇智、陈炯明等人相比,可在短短10年之内,就跃升为国民党最高领袖与军事统帅,而且凌驾于国民政府内部的实力派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之上,除了政治手腕的运作,还与蒋的特殊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4.
陈风 《出版参考》2011,(4):25-26
1950年3月,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复职后,掌握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便开始清算大陆失败的责任。有的被枪毙,如陈仪等;有的被判重刑,如李玉堂等。在蒋介石看来,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无疑是导致国民党江山垮掉的最大“罪人”。  相似文献   

5.
1948年11月2日晚上.陈布雷前往南京黄埔路总统官邸。他本是这儿的常客,这一回,却有点非同寻常,他不是去开会.也不是应总统的召见,而是去探望病人蒋介石。“龙体”欠安,以陈布雷的身份和他对领袖之忠诚,不能不有所表示.这也是个单独面谈的难得机会。有些话是不宜在公众的会议上说的。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一生善于搞特务活动,同时,他控制手下特工的办法也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对特工授予大权,但不给高位,以防他们在政治上坐大。戴笠任军统头目10多年,始终是副局长,只给了一个少将军衔,还是拖到1945年3月才公布。尽管如此,两人又合作得相当默契。一方面戴笠要报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有心计的人,深知以自己的资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刘彭 《出版参考》2005,(12):32-32
1933年春季的一天,因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召见陈赓日:“陈赓,你瘦了。”陈赓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又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  相似文献   

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她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被誉为新中国的“外交名片”。50多年来,这一原则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凭着这张新颖别致的“外交名片”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支持。那么,这张“外交名片”形成的背景和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9.
斯夫 《湖北档案》2011,(9):44-47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唯恐遭到报复和暗算,经常疑神疑鬼.善于洞察蒋介石心态的陈立夫,决定为蒋介石找一个替身,以防不测。  相似文献   

10.
建林 《档案天地》2004,(4):38-39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家王朝的明争暗斗主要指蒋介石与宋子之间的恩怨纠葛。宋子和蒋介石是郎舅之亲。在蒋介石统治中国的20几年中,宋子出任过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职,是蒋家王朝的重臣,被称为蒋介石的“输血机器”:但由于蒋、宋二人出身、经历和性格爱好上的差异,在“剿共”、“抗日”、“亲美”等问题上的差异,两人经常是政见相左,态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揭密张季鸾的秘使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公报》主编张季鸾,抗日战争中因言论爱国倍受尊重,其丰富的日本知识和全面的对日见解,成为蒋介石对日外交的布衣顾问,甚至曾于1940年8月底秘密担任蒋介石的对日“媾和”秘使,成为抗日战争过程中蒋介石惟一一次主动对日“媾和”的全权代表。虽然这次“媾和”行动失败,但此次活动对考察张季鸾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更全面认识张季鸾的新闻思想会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何键秘闻录     
羽子 《湖南档案》2000,(6):42-43
何键,字云泉,后改芸樵,湖南醴陵人,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军长,1927年5月策动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后任湖南省清乡会办等职,1929年3月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自此,他总揽湖南军政大权达9年之久,并忠实地执行蒋介石“清共、剿匪、讨桂、安湘”的治湘方略,他本人“几无日不仓皇戎马”,“是以尽瘁于军务剿匪者,为时占三分之二以上,而能致力于政治建设者.不及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海峡两岸蒋介石主题图书密集问世,是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出版现象。一方面,这当然得益于台湾“国史馆”的“蒋中正总统文物”、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的党政资料、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日记》相继开放,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蒋介石研究热”。另一方面,也是受近年来有关蒋介石的研究从政治回归于学术的趋势之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卜息 《湖北档案》2007,(1):85-87
“九一八”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形成了蒋介石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军事,汪精卫任行政院院长主持行政、外交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晚清政治格局一大特点是地方势力慢慢崛起,中央政府渐渐大权旁落,此乃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多多,其中……竟然把外交这种现代国家中央政府最重要的国家政治、最重要的权力交与"地方"处理,哪个地方有此大权,哪个地方自然要崛起、"坐大"  相似文献   

16.
杨洪芳 《湖北档案》2005,(10):34-34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曾使蒋介石万般无奈.被迫抗日。其实.在此之前.蒋介石还经历了一次未曾披露、鲜为人知的“庐山兵谏”。  相似文献   

17.
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孙中山之子孙科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长,寻求“光荣的和平”。以挽救国民党的统治。在内阁组成前后。他要求蒋介石下野.由行政院全权主持和谈。蒋下野后。他既反对蒋的和谈原则,又反对桂系的企图。由于桂系的倒阁。也由于孙科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致使孙科的去职.因此.其一厢情愿的“光荣的和平”.也就自然而然地以破产收场。  相似文献   

18.
孟洪  大汉 《出版参考》2007,(7):21-21
1949年10月1日这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举国欢庆.华夏沸腾。这是一个中国人都会铭记的重要时刻.尤其是对一个人似乎更加难忘.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此时此刻.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启明 《湖北档案》2007,(5):46-46
1937年1月4日,张学良被国民党南京政府最高军事法庭,以“率部劫持领袖强迫承认改组政府”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又以“仁义”之词呈请国民政府予以赦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这样,实际上就把10年有期徒刑,改为终身监禁了。  相似文献   

20.
一位观察家说,“中国的崛起就像另外一个太阳进入了太阳系.她影响着这个系统的重力以及磁场,也影响着周边的每一个小星球”。“中国崛起之后,每个国家都要重新计算自己的政策得失”。通过科学有效的外交.创造并巩固一个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是保障中国和平崛起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