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术期刊编辑在稿件"外审"工作中的中枢作用和认识机能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阎西林 《编辑学报》2006,18(3):170-172
同行专家"外审"学术论文存在的缺陷带有某些必然性因素.编辑在稿件"外审"工作中处于信息转换的"中枢"地位,不应盲目顺应同行专家对学术论文价值的评判,要对其意见进行过滤、改造的同化活动.编者(主编)应具备公正评价学术论文综合价值的认识结构,坚持对同行专家意见的同化活动和在稿件"外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编辑活动中稿件客体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者和稿件,是编辑活动过程最基本的主体和客体。至今对客体稿件的全面认识和对其在编辑活动过程的作用和变化尚未认真讨论过。本文引入“稿件品级”、“稿件价值”和“加工难度”三个标准,企图给稿件客体以形象、深入、准确的描述,并进而从一个侧面探讨、揭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编辑力:打造名专栏的一个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编辑力是一种创造力,它包括编者的体力、智力和体智诸因素形成的合力。运用编辑力打造名专栏,最重要的是编者要遵循一定的理念,按照名牌专栏的必备要素,将各种相关的要求、诉求和图文资源等,通过编辑力的发挥而优化、体现到专栏之中去。本文从纵向和横向等多个层面,对此课题作了理性的探索和实证式回答。  相似文献   

4.
编辑工作涉及三种人:读者、作者和编者。三者之中,读者的概念最为广泛,指的是某种不那么确定的社会群体。读者的地位也最特殊,它是作者和编者的服务对象。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特别是编辑出版人员),都不能无视读者的存在,都不能没有自已的读者观。编辑出版人员的读者观问题,关系极大。正确的读者观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里,尤其如此。编辑学上的读者概念广泛地说,凡是看到著作物的人,都是  相似文献   

5.
老一辈知名编辑家孙伏园在编辑实践中,善于组稿、团结作家,讲求宏观启蒙、理性求实的鲜明编辑特色,实现了编者以其独特的编辑个性和思想个性使出版物具备了鲜明特色。孙伏园的编辑特色给中国现代报刊史留下了一笔值得后辈编辑人借鉴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6.
缪宏建  王晓蕴 《编辑学报》2014,26(3):251-252
编辑职能前移,主要是将来稿要求、技术环节、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编辑职能前移,是涵养优质稿源、延伸期刊服务功能和适应期刊生存竞争的需要,这对保障期刊质量是一项有效举措,同时具有拉近编者与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提高编辑的整体业务素质、减轻编辑加工阶段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编辑活动以其创造性精神劳动的本质而与编辑风格有着不解之缘。编辑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中的编辑思维与行为均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表现力,从中能够显现出编辑的理性与审美追求,反映出编辑特色的差异及编辑的个性,感悟到不同出版物中每一位活生生的个性编辑及其编辑之道。凡进行创造性精神劳动就会有风格。编辑在其创造性编辑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编辑  相似文献   

8.
本文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背景下,编辑在身份建构、职业发展空间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并从编辑的自主性、算法预测、编辑的创新和服务意识等角度对这一背景下编辑活动的具体困境进行分析,尝试从理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体地位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主体地位是在编辑价值体系和编辑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确立的。编辑是出版传播的中心,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编辑主体地位是通过价值观念系统和智能结构系统而确立的。编辑既是出版传播的操作者,也是出版传播活动的控制者。编辑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突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论大众传播过程中编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华 《编辑学报》1992,4(4):190-192
编辑学与大众传播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编辑活动是大众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编辑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以确立编辑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定法,对全国202位学报编辑展开调查,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由学术素养、人际技能、编辑技能、学习发展、责任心、服务意识、创新性7个要素构成。这一模型凸显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时代需求和职业特点。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可用于学报编辑的选拔、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优秀学术编辑须具备深厚的编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笔者根据编辑结合编辑出版研究(简称"编研结合")的博士后及指导工作经历,体会到编研结合是学术编辑成长的有效途径。介绍近2年来的编辑工作及研究情况、研究工作重点,总结了编研结合工作的收获、体会及思考。作为一名新入门的编辑,快速、系统地掌握编辑知识是成长的关键,而编辑出版研究与编辑工作相辅相成,对保证期刊质量及编辑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编研结合及指导工作经历说明,通过自身努力,编辑兼研究工作对编辑成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欣欣  王丽  姜瑾秋 《编辑学报》2007,19(6):471-472
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及编辑质量.认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米"字型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一横)、编辑学知识(一竖),以及科研方法学知识、信息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英语知识(其余的4笔),并在工作中不断更新与完善,以期在提高编辑自身素质的同时,打造符合国际规范的高质量的科技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4.
陶范 《编辑学报》2005,17(1):27-28
编后记在期刊编辑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通过编后记介绍报道重点,起到导读作用;抒写编辑意愿,加强编读交流;阐明选题趋向,吸引作者投稿;增强可读性,营造轻松氛围;折射编辑风格,记录办刊历程.编后记是科技期刊不能忽视的编辑手段,但我国科技期刊很少有编后记,应该考虑有选择地利用编后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评价Wikipedia中作者的可信度。[方法/过程] 将Wikipedia中作者与词条的编辑关系表示成一个带权值的有向双模网络图,通过对该网络图的全面分析,构建一个新的作者信任评价算法。该算法将作者信任值按类划分,并综合每个类下作者的相对编辑量、编辑错误因子和词条网络簇合系数等因素。[结果/结论] 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区分作者在不同类下的信任情况并识别具体类别中的高信任作者和低信任作者。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湘华 《编辑学报》2005,17(1):68-69
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决定期刊的质量.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编辑仅有专业和编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编辑的综合素质必须提高,特别是应当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17.
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自我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文版科技期刊的质量与英文编辑的业务素质关系十分密切.合格的科技期刊英文编辑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编辑技能、深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和高度责任心.要具备这些素质需要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根据我国目前科技期刊英文编辑队伍的实际情况,论述怎样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英文编辑,并提出多种有效提高英文编辑业务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晓翠  于杰 《编辑学报》2020,32(4):461-464
以《生物资源》为例,介绍编辑利用方正云服务平台实现协同排版、在线编校和多格式文件输出等期刊数字出版流程实践,分析其在提高编校质量和效率、应急响应等方面的优势,总结排版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有助于编辑同行了解方正云服务平台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论书刊出版的编校分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碧蓉  杜玉环 《编辑学报》2002,14(5):365-367
从界定编辑与校对的职责出发,阐述编校分开的出版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版成本,是书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由于书刊出版单位管理体制和市场方面的原因,部分期刊出版单位采取编校合一的出版工作模式仍具有合理性.从长远看,编校分工将不局限在书刊出版单位内部,而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把好论文的学术质量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红 《编辑学报》2006,18(4):260-261
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好审稿人,对于返回的审稿意见要准确把握;要起好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桥梁作用,使作者与审稿人之间有适当的意见交流;要在编校过程中积累经验,注意对文章中试验材料和方法、图表、数据以及参考文献的审读与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