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借鉴国外足球发达国家教练员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目前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尝试提出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的设想,提出改革和完善现有足球教练员培训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现有针对我国足球教练员进行网络远程培训的理论研究。运用访谈法,对于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进行网络远程培训系统的现实构架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现实构架未有进展;构建内容缺乏针对性;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学习平台匮乏;实践反馈通道较少等问题。并提出:搭建电脑与移动互通客户端;针对性制定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学习板块;搭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学习平台;利用体感技术进行实践场景模拟及反馈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日足球教练员培训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和日本足球教练员培训的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中国与日本在足球教练员培训的体系、布局以及具体做法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在教练员培训方面尚未形成全面、长效的布局与机制,教练员讲师培训工作尚不完善,以此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中德两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比较发现:德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采取体教结合、健全人格培养的模式,而我国培养途径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校在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方面的作用;德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各年龄段U系列青少年竞赛体系,并且建立了与职业联赛相一致的青少年联赛运行机制,而我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竞赛体系;德国重视足球教练员培训以及继续培训,并且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而我国足球教练培训以及继续培训方面管理不够规范,没有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足球运动教练员培训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足球运动教练员培训体系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足球教练员的培训体系已与国际接轨;教练员数量猛增但质量不高,培训时间短、知识结构不完善和更新不快,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晋级制度。对策:应加强教练员培训的监督;严格晋级制度;启动教练员继续教育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讲师队伍;成立足球教练员培训学校。  相似文献   

6.
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中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查阅相关的献资料和注册信息,借鉴足球发达国家的教练员培训经验,在大量的调查、访谈基础上,综合分析目前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中的突出矛盾与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和改革建议,倡导引入多元化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中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四国足球教练员的岗位培训模式。比较的内容包括足球教练员的培训等级、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形式。试图通过分析探讨其共性和差异性,以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工作的完善和发展,进而促使我国足球教练员培训能与国际足球教练员培训接轨。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足球教练员培训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研究结果与分析1.国际上足球教练员培训体系现状目前国际上对足球教练员的培养都十分重视,每个国家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国情的严格的培训和晋级制度,但足球教练员的培训内容却大体相同,即培训内容已不仅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足球教学质量,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2015年以来上海市教委实施的校园足球指导员和初级教练员培训计划进行跟踪和实效性探析,针对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现状和存在的困境,提出培训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础薄弱、教练水平偏低是中国足球的沉疴。本文在分析中国足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若干设想:1.实行三线培训制,落实青少年队员的培养;2.加强各级教练员的培训,改变教练的个体结构及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男子蹦床集训队的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计划安排、生理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赛前训练负荷总体上呈现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生理、生化以及心理指标与训练负荷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现有的重量训练器材上加装位移传感器,并研发相应的数据实时采集与诊断分析系统,以监测训练过程中力量、位移、速度、功率等参数,实时反馈给使用者,为实时监控和评价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强度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了超等长阻力训练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一周训练中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映及适应规律.方法:以上海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为对象,监测一周中每日晨与训练后的RT、CK、BUN和尿十项.结果:(1)周一上午场地训练后5min CK显著升高.下午力量训练课后1h CK达到高值,力量训练较场地训练CK升高显著.(2)场地训练课后5min的BUN显著升高,1h开始下降,下午力量训练课后,BUN较场地课后1h显著升高,次日晨下降.(3)本周CK从周二到周六值较周一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BUN只有周六有显著性升高,下周一显著下降.周日Hb值较周一结果显著升高.结论:(1)本周一的力量训练与场地训练两种手段叠加作用,对肌肉的刺激较深刻,至次日晨CK仍不能恢复,Pro、BLD都有阳性检出,力量训练课较场地训练对肌肉的刺激更大.(2)本周训练负荷安排的密度不大,运动员调整和恢复的时间较充分,因而Hb有小幅度升高.(3)训练周的生化监测,可以使教练员了解小周期训练的完成质量和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20名不同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在一个周期训练中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提示:高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血浆ET水平与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及运动负荷成正相关,说明长时间、大强度训练能有效增加高水平运动员血浆ET的含量,运动员的心脏内分泌功能对周期训练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力储备和泵血功能,然而也不排除运动员有心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中外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外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外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上存在较大差距,国外俱乐部具有多种后备人才选拔方式、较科学的训练机制、较多样的竞赛类型和较多的比赛场次、切实加强年轻球员的文化教育、多层次的运动员出路,而我国职业运动员选拔面小、训练不够科学、竞赛种类少、比赛场次少、对球员的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可供其选择的出路少,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羽毛球训练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开发与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部分省市男、女专业羽毛球运动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队训练工作质量定义界定和结构构成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构建我国高水平专业羽毛球队训练工作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监控与评价系统对影响训练质量的各类、各项价值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诊断和评价,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建立专业羽毛球队训练质量构成图.  相似文献   

17.
运动项目规律和训练活动规律的实质与统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项目的本质特征与专项的主导竞技能力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是运动训练的根本指向.训练活动规律是训练指导规律,它是训练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内在规定,也是训练的基本走向.训练活动规律与运动项目规律是统一的,都具有客观性.并初步构建了运动训练从基本规律到训练设计及其诸多关系的基本框架图.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运动训练中出现一种盲目提高训练强度的倾向,试图通过提高训练的强度,解决长期存在的训练质量问题."急功近利"的训练导向,对"专项强度特征"的错误判断,以及对高水平运动员适应过程的简单理解,是造成盲目提高训练强度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准确辨别不同的耐力训练模式,科学地分析不同能量代谢过程之间的关系,合理把握训练量和强度的比例,是迅速提高我国体能类项目耐力水平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运动教育计划"及我国的运动训练学、教练员岗位培训、教育学和学校体育学等书籍和教材,比较两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思路、评价以及教练员工作等各方面的差异.美国青少年的训练目的是"运动员第一,胜利第二",而我国则更强调提高运动成绩,夺取比赛的胜利.美国青少年训练采用的比赛入门法,教授的基本思路是在比赛的基础上学习战术进而技术,而我国的训练思路则是在传授技术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战术进而进行比赛.美国的教练员评价队员时,重点看他们是否努力比上次表现有所提高,而我国对运动训练评价的标准就是运动成绩.美国教练员的职责不仅是技战术教学,还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而我国运动训练中却过度强调教练员的主体地位,甚至把运动员机械地看作被控制的对象.中美两国虽然制度迥异,但美国青少年训练理念及教练员工作充分体现了运动员第一的思想,其在青少年运动训练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学>作为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学专业必修课教材,从出版到使用,经历了20多年的过程,一共出版和使用了三个版本,分别是86版、90版和2000版教材.笔者试图从这三个版本的内容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运动训练学>教材体系的发展规律,为21世纪<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