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知孔孚,不是先入其诗,而是先知其书,再读其诗的.当我读了孔孚的诗,便粗略形成一个判断:孔孚断非一个单单的诗人或书家,他的以“寂”“无”致“远龙”的有无之境化百代而仅存,他的抟虚宇宙的气度致诗.书以玄以远.孔孚合该是位哲人.“谈有说无,六朝以后哑然”.孔孚决意“开凿这淤塞的河道,使地下之潜流得以涌  相似文献   

2.
诗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主观判断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评价.诗人在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就包含着抽象思维,正如钱钟书先生所云:“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出,)说无说.”(《谈艺录》)在小学语文中.便有不少古诗,不仅景美情美,而且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如何教学这类诗篇呢?笔者感到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启迪想象.进入诗境诗是用有声有色的极其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的生活画卷.它不同于其  相似文献   

3.
祁人 《辅导员》2011,(Z2):52-67
一、诗与新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有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概念。(一)诗的起源关于诗的起源,一直便有"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移情说""冲动说"等多种说法与争论,可谓众说纷纭。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自称是"杭育杭育"派,是主张"劳动创  相似文献   

4.
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自学,只有刘××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位同学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诗的内容如下:"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本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却坐不住了,他不时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像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相似文献   

5.
<正>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乾隆皇帝带小燕子、紫薇出巡江南,在江边见一群儒生摇头晃脑作诗赠别朋友"老铁"。乾隆见诗后便说:"我家丫头也会作这样的诗。"于是叫紫薇露一手,紫薇便吟道:"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众人一听,哈哈大笑:"这能叫诗吗?"谁知紫  相似文献   

6.
诗的妙用在西方,作家们谈起诗的妙用时,总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  相似文献   

7.
沈永红 《成才之路》2010,(24):44-44
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它是一诗之神,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刘坡公在《学诗百首》中说:“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眼则神彩皆失。”诗眼在诗中的作用可谓大矣。诗词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抓住“诗眼”。“诗眼”既得,便势如破竹,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8.
(一) 不管别人怎么说,也不管卞之琳怎么评价,梁宗岱在其后半生能持续译诗,至少表明他不曾放弃青春期便奠立的价值自期。他年轻时是以写诗、诗论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诗与真”的体悟,他在晚年是以译诗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诗与真”的体悟,应该说  相似文献   

9.
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乾隆皇帝带小燕子、紫薇出巡江南,在江边见一群儒生摇头晃脑作诗赠别朋友“老铁”。乾隆见诗后便说:“我家丫头也会作这样的诗。”于是叫紫薇露一手,紫薇便吟道:“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众人一听,哈哈大笑:“这能叫诗吗?”谁知紫薇又续诗道:“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  相似文献   

10.
“诗贵含蓄”,乃作诗的常识。的确,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诗才是好诗。古人论诗之含蓄甚多。叶燮曾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袁枚则认为“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因此,诗歌创作“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严羽《沧浪诗话》)诗何以语忌直,《诗说杂记》说:“语何以忌直,缘诗主文谲谏,寓意微小,所称甚少,所指极大。”诗歌是一种精炼的艺术,它以极少的文字,反映极多的生活内容,这就要求诗歌要含蓄蕴藉,直露则意浅,意浅则失去了诗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的《锦瑟》犹如一个永远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在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解人最多,而又莫衷一是.据友人初国卿统计,对《锦瑟》的解说,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就有“恋情说”、“咏瑟说”、“悼亡说”、“自伤说”、“诗序说”、“咏史说”、“寄托说”、“听曲说”、“游历说”、“难解说”等十余种”(《唐诗赏论》P394)上述诸说除恋情说外,在诠释此诗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时,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困难,而显得迂曲难通,所以没有一种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基于此诗迄无定谳的现状,笔者不揣谫陋,不禁也想猜猜这个斯芬克斯之谜,并不辞厚诬前贤之嫌,在此提出一个新假说——记梦说,即认为此诗是李商隐追述他青少年时代所做的一个青春梦(即性梦).  相似文献   

12.
定心以应世     
<正>宋朝大文豪苏轼(东坡),有一天,在书房里写了一首五言诗,诗曰:"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轼愈看愈得意,便喜滋滋地遣人将之送往好友佛印处,并请佛印赏评。佛印有意捉弄苏轼,便在该首诗的旁边写了一个"屁"字,并着来人带回。苏轼一看,不禁勃然变色,马上气冲冲地过江找佛印理论。佛印笑对苏轼说:"不是说八风吹不动,怎么一‘屁’就过江来了?"苏轼顿时满面羞惭,转身而去。(注:八风系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相似文献   

13.
斯蒂芬·克瑞因(Ste phen Crane1871—1900)是美国小说家,他写了不少好的中篇和短篇小说,如《铁血雄狮》(The Red Badge of Courage)和《小船》(The OpenBoat)等.他也是一个继承了惠特曼和迪金森的风格,在诗歌的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二十世纪以后英美意象派诗人的先驱的美国近代有影响的诗人之一.美国当代著名诗人葛瑞葛里·柯索说:“诗和诗人是不可分的——我不能对你谈诗而不谈到人.事实上,作为一个诗人,我就是我写的诗.”(见《诗人谈诗》当代美国诗沦,陈祖光译,第307页).我觉得这话说得很中肯.艾青说过:每一个诗人有他自己的一个缪斯:惠特曼和着他的缪斯散  相似文献   

14.
《望湖楼醉书》是苏轼的一个七绝诗组.全诗共五首,"黑云翻墨未遮山"一诗即其中第一首.《湖南教育》一九八四年第一期《<望湖楼醉书>赏析》(以下简称《赏析》)一文对此诗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但由于《赏析》的作者未能联系整个诗组来进行考虑,因此文章对某些地方的理解便使人觉得有失于臆断.首先,《赏析》对诗的着眼点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文章认为,此诗是作者"在望湖楼上一瞬间的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伤仲永》的文章家喻户晓,说的是江西方仲永小时侯比较聪明,5岁时就会写很不错的诗。他父亲每天带他去作客,四处显示才能,却没有抓紧对他的教育.结果他12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好,20岁便沦为一个很平庸的人。  相似文献   

16.
前言: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相似文献   

17.
对道宣"照录"刘孝孙说"刘孝绰撰<诗苑>"之序作综合考察,便知据此无法证"刘孝绰主编<诗苑>".以由"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说证其不能撰<文选>,犹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而忘记了科学常识."<诗苑>就是<诗苑英华>",而以此作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纂者的"关键核心"无任何实质性意义,根本动摇不了著统撰<文选>说.从总集编撰的实质性层面上考察,昭明太子完全可凭一己之力完成<文选>.  相似文献   

18.
诗可以言志,也可以抒情。可以咏物,也可以咏人。那么,我们要欣赏的就是一首咏美人的诗,这首诗出自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拜伦之手,非常地脍炙人口。 说它是首咏美人诗,不单是指诗里描绘的是位美人,这首诗的旋律、节奏及各方面都体现出美感,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优美之处。 (一)美的格律(阅读中的美感) 1.这首诗基本上都使用抑扬格(iambus)的格律形式,即由一个轻音节和一个重音节构成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07,(5):51-51
宋朝有个文人叫杜默,其诗以豪放见称。不过,他写诗不讲韵律,便有人说那不像诗,不伦不类。以后人们一看到不像样的诗文,  相似文献   

20.
谈以史证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想就以史证诗问题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第一点,以史证诗是中国诗学的方法和传统之一. 这一方面,往往适用于研究写实性的诗歌.以史证诗、以诗证史,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文学研究立场说,主要是以史证诗. <毛诗>是中国诗学的原始典范,开创了以史证诗. <毛诗序>注重以史证诗,往往以史--时事或本事--说诗. <毛传>注重解释诗歌赋比兴艺术. <毛诗>既注重以史证诗,又注重比兴艺术.因此是完善的诗学经典. 例如<燕燕>,<诗序>云:"燕燕,卫庄姜送归妾(戴妫)也.”<毛传>用了46个字,解释春秋时期卫国发生的这一本事,<孔疏>由此进一步用<左传>等史料详尽解释.--这是以史证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