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谌伟 《学子》2012,(10):30-30
班主任"退"的境界,并不是说要消极地工作,一味地退让,追求那种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都回避的"清静无为",而是要注意留有缓冲的余地,以"退"为"进",从而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一"、退"对学生小学高年级学生恰是处于自我意识十分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特殊时期。一些有过错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教育,有时头脑会转不过弯,就会发牛...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因此,不仅父母经常夸奖她,就连父母的亲朋好友见了她,也免不了要夸上几句:“这孩子真乖,真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女孩上学后,学习很自觉,成绩也很好,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更是将“赏识”奉为法宝,天天夸奖、处处赏识。即使她做错了什么事,父母也舍不得说一个“不”字。渐渐地,她一天听不到表扬,就心神不定;  相似文献   

3.
“退”──为了学生的“后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是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这就启发我们,对知识基础差、跟不上正常进度的学生.应试试这种“退”的方法.因为只有“退”,“退”到他们开始不懂的地...  相似文献   

4.
听话小议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小孩子要“听话”,“听话”才是乖孩子;上学后,老师也是这么说:好学生要“听话”。于是乎,“听话”便成了座右铭。而我们也就成了“听话”的“机器”。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孩子.好学生。  相似文献   

5.
学习优秀奖、书法奖、厨艺奖……我让学生们申报奖励,孩子们报上来一大堆名称,有两个同学还特意申报了“听话奖”。他们真的是听话的孩子。一个是热心肠,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积极完成;一个从不犯事,模样也很乖。但是,我能给予他们听话奖吗?权力掌握在我手中,颁给他们听话奖也只是举手之劳,还可以“倡导”全班听话,我尽可以省心省事。但经过一番考虑,我狠下心来,决定不颁给他们听话奖。传统教育认为“听话就是好孩子”;大人们也总是教育孩子们要听话,否则就训斥和打骂,很少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许多听话的“好孩子”走上…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快速准确地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处理信息,是每一个中职学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听话”能力是中职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听话”时要听清楚,听明白,听深刻,听完整,为此,要对学生进行语音辨识能力和语义理解能力训练。具备“听话”能力,还有诸多必须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看见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一个圆都画不好。”“你不能积极些吗?什么事都无所谓。”“亮亮又聪明又听话,你要像他就好了。”……不知道这些父母在责怪自己孩子的同时,是否想到你的孩子在被你贴上这些标签之后,会失去自信心,失去自尊,失去自我价值? 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孩子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开学那天九月一日,拓拓跟着爸爸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温老师果然拿出两个花皮球给拓拓玩,爸爸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拓拓也不去管他。突然一个小女孩大声地哭着喊:“妈妈,妈妈,我以后一定听话,你别送我上幼儿园吧!”边说边追着妈妈跑到门口。温老师马上走过去对小女孩说:“小红,你现在就很听话,听话的孩子是不哭的。妈妈要上  相似文献   

9.
李静晶 《学周刊C版》2010,(10):146-146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教育学生听话守纪律;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一切为了高考分数;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知识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现在的情况是:普遍地强调学习,大学里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某些学校、某些课程“满堂灌”、死记硬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令人担忧。在这里我想大声呼吁: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听话不听话     
在家里,我最喜欢的人是奶奶。可我不喜欢她老是举着一根小棍子问我:“听话不听话?”我不知道什么叫“听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听话”。妈妈说听话的小孩才是好小孩。爸爸也总是说:“宝宝乖,听话,等会儿爸爸带你去吃肯德基。”可爸爸总也不带我去。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听话方面要求学生做到“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够理解内容。”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话是人获取(输入)信息的过程,它是学生获取各方面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听话训练是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之一。作为低年级,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话能力的培养,把听力训练落在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专心”、“择要”的听话习惯 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与自制性较差,注意力易分散,会出现对老师的讲解“听不进去”的现象。培养学生专心听话的习惯,让他们懂得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不随便插嘴打断,并与对方保持眼光接触,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在课堂上,老师每讲一个问题,要向学生明确交代“听”的目的任务,强调听好该问题对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及时检查听记效果;还要以和蔼、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的良好示范去影响他们,使他们受到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13.
“若瑟夫,若瑟夫,爸爸妈妈要出去一下。你姐姐她们也出去了,看好门,你一个人在家要听话啊,不要乱跑。”我刚起床就听到妈妈的吩咐,很不情愿地答应了。我觉得在家很无聊,但又不敢出去。唉!我无所事事,便躺在床上看报纸。  相似文献   

14.
“屁”一定觉得很不公平,在人们口语中,它一直被当成“什么事都没有”的同义词。可是,粪便却有一个很尊敬的头衔——“大”便。要知道,他们不仅属于同一个系统,而且有着相似的起源呢。  相似文献   

15.
卢勤 《母婴世界》2012,(3):18-19
许多父母很奇怪,为什么很听话很乖的“宝宝”到了3岁就不“乖”了,开始和父母对着干。  相似文献   

16.
羞耻感,简称“耻感”,是一个人由无知的孩子成长为“懂事人”的第一标志。孩子的懂事,首先源于脸上有了一股红潮。懂得了什么事是正当的,是可以为此光明正大地去做的;什么事是不正当的,遇到或做了这样的事是应当羞愧的,脸红的。要珍惜儿童、少年脸上这样的红潮,当然也要珍惜一切人脸上这样的红潮,这样的红潮很美,很宝贵。从来没有或逐渐失去这样的红潮,一定会成为或逐渐变成丑陋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身在一线的教师颇有体会,恐怕年龄越大,教龄越长的教师对这体会更深。以前的学生听话懂事,对老师敬若神明,不仅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就是被老师派去做件什么事,都觉得无上光荣。可现在呢,学生很少把老师当回事,尊重的成份减少,违逆的情绪增多,动不动就提  相似文献   

18.
在很多人眼里,“听话”一向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讲究“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今天,“听话”还是好学生的标准吗?老师嘴里的“好学生”,是广义上的好,还是对老师来说单方面的好?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天还要一味的教育和要求我们同学去“听话”吗?当同学们“不听话”时,又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9.
先举一个例子。 一天,一个家长很有礼貌地走进办公室。询问确认某教师后,说,“你是否记得曾经的某某学生?” “你有什么事?”这位教师有点警觉地说。  相似文献   

20.
口头语言信息的传达和交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表 ,毫不隐晦 ,明白爽快 ;二是委婉 ,表里有别 ,绕个弯子把真意说出来 ;三是暗示 ,很隐蔽、微妙地借助不相关语或体态语 ,让别人意会。因此 ,听是相当重要的 ,只有会听 ,才能准确地摄取信息 ,才能合理地进行语言交流。所谓“口才”之说是不确切的 ,因为 ,它既包括“口”上之才 ,而且也包括“耳”上之才。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可见听有时比说更重要。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 ,明确规定听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目标之一。听话能力一般包括听话的注意力、听话记忆力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