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致密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及砂体分布的不规则性导致优质储层钻遇率低,常钻遇大套泥层和干层。为了研究在气测值较高的泥岩层段进行压裂施工的可行性,选择处于相邻两条河道的三口水平井进行对比,其中一口井钻遇大段泥岩层。结合产量参数、微地震裂缝形态、示踪剂监测结果对泥岩层段最长的JQ1-8-H1井进行压裂必要性分析。通过对比,试气产量与河道宽度、砂体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微地震裂缝形态显示对于泥岩层厚度小于5 m的层段,裂缝纵向延伸较砂岩段小,但可以沟通远处有效产气层。示踪剂产出剖面结果显示,泥岩层段的产水率和产气率较高,取得较好的穿层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2.
沙四上滩坝砂岩油藏是济阳坳陷渤南地区一种重要的油藏类型,其南北沉积地形差异大,纵向上沉积组合复杂,横向变化快,受上覆膏岩层屏蔽影响,地震反射弱,致使储层地震预测较难。以地震沉积学为指导,利用地震时频井震,结合划分沉积等时面及最小等时单元卡准目的层,小波提频处理突出目的层,层控分序级提取分频属性雕刻目的层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储层预测难题,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精度,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陡坡带地区砂砾岩扇体发育,类型复杂多样。由于砂砾岩扇体纵横交错叠置,具有厚度大、面积广、变化快的复杂特征,同时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砂砾岩扇体在地震上表现为反射杂乱的特点,长期以来对扇体储层分布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钻资料。以东营凹陷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作为研究目标,开展储层地震测井响应特征研究,总结砂砾岩扇体地震沉积类型,弄清砂砾岩扇体内幕反射特征,初步建立了一套砂砾岩扇体储层预测的技术系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涠洲11-X油田属低渗低产能储层。平面上非均质性强,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复杂,制约着油田的实施挖潜工作。围绕涠洲11-X油田流沙港组一段砂体边界认识不清及平面上非均质性强等核心问题,开展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储层精细描述研究,通过优选合理的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震相特征,划分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明确储层砂体展布特征,最后应用地层切片技术,确定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精细描述储层砂体,有效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砂层组及小层砂体的平面作图,研究了林樊家区主要的微构造类型与特征,顶底微构造组合模式,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其储层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河道砂体、河口坝沙体,其次为滨浅湖滩坝砂体和河道间砂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砂层组及小层砂体的平面作图,研究了林樊家区主要的微构造类型与特征,顶底微构造组合模式,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其储层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河道砂体、河口坝沙体,其次为滨浅湖滩坝砂体和河道间砂体。  相似文献   

7.
在定边地区富县组地层的构造特征、沉积相分布及砂体展布的分析基础上,从油源、油气运移路径及盖层等方面分析了富县组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深湖相泥岩为富县组提供油源,油气通过网络状的砂体向上运移,在构造和岩性圈闭中聚集;岩性圈闭是富县组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区沉积微相由西向东从砾砂质河道渐变为洪泛平原沉积,砂体厚度减薄,直至尖灭;定边东部地区较高,微幅构造发育,有利于形成上倾尖灭性岩性油气藏及岩性-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成1井东三维工区内侏罗系头屯河组发育河道砂体,已有钻探成果分析,多数井虽均钻到目的储层,但效果并不理想,砂体的含油气规律不清楚。对成1井东地区应用 AVO 油气检测技术,计算分析侏罗系头屯河组砂体的AVO 属性,进行属性交汇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头屯河组含油气砂岩为栺类AVO,成2、成3井位于有利含油气区;AVO 技术是油气预测的有效技术,处理解释一体化是应用该项技术的关键,而叠前道集资料的精细预处理是提高 AVO 检测精度的关键,针对不同气藏类型应采取不同的 AVO 资料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岩心、录井、试油等资料,对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厚度特征以及厚度与产液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单层厚度一般为0.5~3.5m,随着单层砂体厚度的增加,滩坝砂体储集性能增强,有效储层百分含量增大。日产液量随单层砂体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二者具有良好的函数关系。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有效厚度下限为1.5m,实施措施后各层产液量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桃2区块的基础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分析砂岩的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研究砂体成因和叠置类型,并在收集和统计研究区山1段单砂体厚度范围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公式定量计算砂体规模.结果表明,研究区山1段的砂岩成熟度较低,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边滩、决口扇和河底滞留沉积是主要的砂体成因类型,砂体的叠置类型可分为简单孤立型、冲刷叠置型以及冲刷切削型,并以简单孤立型为主.研究区的砂体发育良好,山_1~1、山_1~2、山_1~3亚段单期河道宽度范围分别为69~151 m,107~200 m,107~200 m以及主砂带的宽度范围分别为665~1 460 m,1 035~1 934 m,1 035~1 934 m.在此基础上,绘制砂体平面展布图,可以看出研究区的砂体呈北北东至南南西向条带状展布,砂体厚度主要分布在10~20 m,具有曲流河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