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绿色”作为现代城市主题,将“城市种进大自然”成为由城市建设不当导致生态问题的核心解决策略。依据设计实践和相关案例分析,可提出:(1)海绵城市的核心治理理念和目前建筑能耗相关概念结合,以“削峰填谷”解决环境、城市内涝问题。(2)城市公园设计必须从生态的丰富内涵出发,尊重城市地格,同时注意整个城市的公园联络性,形成城市空间内的自然轴线.。(3)垂直绿化不仅是单一的绿色外观建筑设计形式,还需要和建筑功能空间、理念结合,让自然这个元素由外向内渗透到建筑内部、人居环境、人们健康饮食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甚至是思想观念,从建筑外观或者城市形象来增添城市与自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创新空间是创新活动与创新人群集聚的重要载体,实现其高质量建设将有效促进创新活动及创新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城市设计领域,现有研究多从空间设计入手,而较少关注其建设实施问题,缺少有效指导城市创新空间可持续营建的策略应对。城市创新空间开发周期较长,时常面临产业集聚乏力、时序安排混乱、公服(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现实问题,对实施过程中的持续发展与动态适应提出较高要求。基于创新要素特征与现状建设的矛盾分析,结合典型实践经验,提出集约弹性的单元式开发、高效集聚的滚动式建设时序、多元主体参与下的配套供给3个方面的实施策略,构建城市创新空间可持续营建思路。最后以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为例,提出城市设计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已至成熟期,进入了以整合资源、提升既有空间品质为目标的存量有机更新阶段。存量更新是激活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亟须探索出一条推动城市存量更新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对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存量更新进行实践研究,总结归纳存量时代背景下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从“四本账”“新四合”理念、绿隔政策入手,对“王四营模式”进行解析,进而提出“王四营模式”的落地原则;以王四营乡的城市设计为例,从空间格局、功能配比、交通系统、景观生态等4个方面探讨空间规划布局的设计思路;从功能组织、立体复合体系、建筑细部等3个方面探讨建筑单体重构的策略及内容。梳理城市存量更新设计研究的思路,为其他地区存量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公园城市契合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引领,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结合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发现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中存在理念宣传不足、市民参与度低、城市公园管理不畅、社会力量整合困难等现实困境,借鉴地方依恋理论阐释城市公园建设中空间感知基点改变、地方记忆破坏、人口流动频繁易诱发市民地方依恋弱化,进而导致市民参与缺乏内源驱力。对此,建议在公园城市建设中高度重视市民群体地方依恋情结的保护与深化,通过在城市层面更新城市发展理念、完善顶层设计,在公园层面多措并举优化城市公园体系,在市民层面培育地方性知识、塑造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关键要素协同共融的“三位一体”公园城市建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响应山地空间特征的公园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容量下降、绿色产品供给不足、风貌特色趋弱等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困境。公园城市作为重要的人居环境建设理念与模型,是营造美好城市生活的创新途径。基于公园城市理论溯源与多元途径探索,对标建设目标与实践路径,针对山地空间特征制约下的地域城乡风景彰显不足、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较低、山地社区活力品质趋弱等问题,提出城乡一体背景下的区域风景建构、山地水绿交融下的局地生态优化、立体组团式的市民休闲空间布局等建设策略,以期对不同地域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龙彬  李静  王昊 《中国名城》2022,(3):60-65
公园城市是对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建设的全新阐释,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稳定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公园城市营建的重要对象,城市野境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重要支持.基于文献分析,研究从公园城市视角出发对城市野境进行价值转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得出城市野境营建的3条路径,即搭建多...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园林的发祥地,也是一座山水城林交相辉映、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滨江城市。长期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森林和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2002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绿色南京"的战略决策,付诸实施后,绿色南京建设持续快速推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丁凡  伍江 《中国名城》2024,(2):12-17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这为上海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方向。详细梳理人民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以及在上海城市更新中的多样化实践,以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为主体,论述了其发展演变历程,探讨新时期人民城市建设背景下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的特殊性,提出“以公共性塑造人民的水岸”的城市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拆解为“公共的文化发展理念、公共的空间塑造方式以及公共的空间治理模式”三部分。在“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一江一河”发展战略部署的背景下,提出对基于人民城市理念的黄浦江水岸发展的积极展望。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并进的过程,城市经济在现代社会占重要地位,但城市也是重要工业污染区和重要污染发源地。伦敦的空气污染事件世界有名;兰州的空气污染全国有名;首钢迁出北京,也是出于减少环境污染的考虑——2008北京“绿色粤运”,既是北京城市环境改善的契机,也是对绿色文明的呼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改善生态环境,搞好绿色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目的是借鉴城市设计机制理论,将实践中的城市设计工作过程三个阶段的分析研究运用到时城市周边地区建筑物的设计工作中,提出前瞻性的设计手段,以期对其未来的发展做有利的铺垫,从而希望能够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街区化更新可使单位大院重新纳入城市系统,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管理模式的必要选择。首先在界定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明确了单位大院街区化更新的定义,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应;其次通过案例分析,从个体到整体地总结出目前我国街区化更新面临的主要技术困境;最后据此从更新参与主体、实施类型、技术要点与评价指标以及实施流程四方面探讨并构建街区化更新技术体系,以期为单位大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措施,并指出指标完善和流程优化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张颖 《中国名城》2020,(2):76-84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从以扩张为主的增量增长模式转向以更新为主的存量发展模式;存量更新会是今后城市规划重要方向,而城市中心区更新恰是此类规划的典型。总结中国城市更新发展趋势,结合青岛市南区青岛湾城市设计项目的具体实践,针对现有存量规划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梳理更新潜力发展区;通过国内外案例研究提出城市复兴"SMART"设计原则;并且从产业提升、文化复兴、公共交通、空间营造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针对项目本身提出两个层次的城市设计内容:1)平衡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复兴文化街区;2)中心城区存量更新催化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及进一步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持续生长的有机体,城市在历史进程中需要经历代谢、衰退、病变、更新、再生等生命演替,如何让城市既有设施持续发挥作用、保持活力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纽约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为供市民公共活动的公园,并成功地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复兴,在观念、方法、策略等方面为城市既有设施的活化再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回溯纽约切尔西区铁路线从废弃到改造为高线公园的活化过程,分析了高线公园在更新过程中采取的地方文脉延续理念、社会参与引导路径、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深度揭示高线公园空间品质和城市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衍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案例对于我国城市更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宜居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具有科学评价标准.建设宜居城市应当坚持4个原则:一是坚持人民性,体现宜居性;二是承继传统型,体现时代性;三是坚持多样性,体现特色性;四是认识阶段性,体现可持续性.建设宜居城市需在7个方面体现新理念: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担伟大复兴使命;第二,在绿水青山上作美丽环境文章;第三,在绿色发展上促...  相似文献   

15.
"中央文化区"作为城市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中心,对于城市文化活力的增强,城市人文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江苏省13个地市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集聚度的空间分布调查,认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的集聚度和集聚数量,与城市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集聚性与城市文化能级正相关;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集聚性也与城市规划的理念有着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6.
刘容 《中国名城》2020,(4):28-33
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模式对全球城市应对后工业化困境功效卓著。首先,描绘国外文化创意城市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路径衍化。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城市,维也纳、哥本哈根、巴黎、伦敦、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发展经验。再次,从目的、方向、路径等方面通过比较视角梳理国内外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差异。最后,总结对我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启示,认为应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大力促进当前“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凝聚市民大众共识,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方向,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8年2月,习近平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及公园城市理念,进而成为学界、业界讨论的热点。实际上这一提法在10余年前就已出现,相关思想的形成与融汇则可追溯本土古代传统、近代西方理念影响,以及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理念与实践。试图从本源和源流的视角探讨公园城市理念,包括:古代"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发展;近代西方田园城市理论影响下"城市农村化,农村城市化"的倡导;大地园林化运动中"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的愿景;城市大园林建设下"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构想;山水城市探索中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的思想;公园城市理念发展中"文化中孕育着自然,自然中蕴含着文化"的内涵,从而在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的当前认知中更完整地理解公园城市理念,并以期有助于当下建设实践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