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成效、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实施三年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在法律保障、体制机制、专业和“双师型”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系统总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成效、综合分析制约改革的瓶颈,提出将法律法规建设摆在首位,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有效运行;优化双主体育人模式,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发挥行业组织功能,推进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建设等建议,为持续深化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学徒制是美国和加拿大解决两国大规模青年就业问题的一种主要模式,主要体现在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中高水平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方面。比较发现,两国学徒制都能很好地把理论学习与岗位实习有机结合,满足各种岗位的人才需求。借鉴两国经验,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加强课程设计的灵活性,注重学习与培训的衔接性,为企业提供多种优惠,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格认证。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现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明显优势,但推广力度不够,呈现出现代学徒制教学现状、学生角色转变、学校教学和企业需求对接等方面的问题.对郑州市两所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现状进行调查,以期推进郑州市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从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的意义出发,介绍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的方案、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建议,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共同推动高质量会计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已成为职业院校改革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优势、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未来国家经济发展对技能的需求,英国、澳大利亚分别发布了《英格兰未来的学徒制:实施计划》和《共同责任:面向21世纪的澳大利亚学徒制》指导本国学徒制的实施。为了了解两国学徒制的实施现状及其未来走向,介绍两国新政策发布的背景和两国学徒制新发展的内容,分析两国学徒制新的实施手段,总结英国、澳大利亚学徒制新发展的特征,以期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开展现代学徒制是“双高计划”建设期间的重点人才培养项目。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一线造船人才的重点专业,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差异,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新模式,推动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加快现代学徒制改革的脚步。  相似文献   

8.
向敏 《教育教学论坛》2023,(51):101-104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适应新时代背景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教学困境分析入手,选取典型课程改革实践,梳理得到适用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改革路径规划。详细阐述了校企贯通式课程重构、校企互联式教学平台构建、校企互通式教学考核方式,为职业院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以师带徒"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引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是中职改革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本文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以中职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主动融合地方政府"5+2+1"现代产业体系,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输送人才,对中职"2336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方面,中职院校必须做好教育背景的分析和调研,认识到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实践现代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要科学构建课程能力目标及"2336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具有引领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此外,设计多层次中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质课程,为高质量实施"2336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优质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0.
科学化的招考方式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起点。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不同招考方式,其招生对象和考试内容存在差异。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招考在具体实施中面临一些困境: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招生自主权并未落实;相关制度建设尚未完善;现存的录取标准不能适应改革要求;校企合作的专业执行机构缺位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招考顺利实施需要化解这些困境,不断优化实施环境和条件,以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立陶宛同为转型国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两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从两国高等教育现状入手,对高等教育管理、投资、办学、评估、课程及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国国情不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内容不尽一致,但培养适应各自社会变化的高级人才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2.
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与素质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制订了符合首都人才需要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总结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来,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学人才的教学理论与培养模式相对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进程稍显落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学科的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中国有着借鉴意义。通过对中国与美国为主体的国内外经济学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探究两种体制下教学的差异与利弊,以此为基础找出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经济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以少年班、基地班和“拔尖”计划为代表,形成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田,它们受到基础学科发展的需要、通识教育理念的推动、精英教育的回潮、国家利益的体现等因素的影响,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完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打破资源的限制,将其中好的经验推广到高等教育整体人才培养模式中,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田模式改革的初衷之一,也应当成为下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我们必然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一所重点大学和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部分学生选报高考志愿情况的调查发现:高校要顺利渡过生源减缩时代,需要进一步认识高考志愿填报信息供给对于生源竞争的积极作用;由于就业前景是考生选择专业时最为关注的因素,如何依据就业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则应成为渡过生源减缩时代的根本法宝;报考重点院校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关注重点存在差异,两类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应有不同策略,方可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源竞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来看,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9年4月北京市启动了全市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依据国家标准,从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及进程安排、毕业条件、实施保障、制度文件、文本质量、特色创新等八个维度对1104个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支撑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北京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情况整体优良,专业设置布局与首都产业结构高度契合,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水平发展还不均衡。从整体上看,各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与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进程安排则更为接近诊断标准;特色创新、实施保障、文本质量等指标与诊断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北京市职业院校应强化标准意识,掌握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切实推进"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地,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和行业人才需求,提出了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三大不足.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手段三方面,构建矿山机械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同时还要面对国外市场。因而在交流的过程中,急需一批旅游英语的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在高校旅游英语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在此,本文针对高校旅游英语的教学改革,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20.
Talk of the rise of a global war for talent and emergence of a new global meritocracy has spread from the literature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o shape nation‐state discourse on managed 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 reform.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 global war for talent have for education policy. Given that this talent war is a product of neoliberalism, it raises many of the same concerns for educators as neoliberalism in general: the embrace and promotion of social,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inequality; and a narrow, market‐based conception of education, skill and talent. This article argues, however, that the global war for talent represents a new phase in neoliberalism, as it seeks to liberalise the global movement not just of capital and commodities, but of high skill labour as well. In this, it threatens to undercut some of the founding assumptions and goals that have shaped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in OECD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post‐World War II period, and raises serious concerns for how we are to think about and pursue equality, inclusion and fairness in and through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