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诗、词、文会通是苏轼艺术创作中的一大特色。文学观(特别是文道观)的进步与革新,对诗、文、画某些共同规律的理解、把握与运用,则是苏轼诗、词、文之所以能相互会通的重要原因。苏轼在这一过程中,将我国古代诗文的分野与会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宋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这又是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一位诗、词、散文都有巨大成就的大家。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以他的词影响最为深远。他的词现传有《东坡乐府》,约三百四十余首,是宋词的珍贵遗产。苏轼的词,横放杰出,独树一帜,在词的发展史上有卓越的革新创造。他作词,以超人的才华和气魄,突破传统势力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巨匠,于诗、词、文、赋、书、画等都有很深的造诣,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家。当论及他的文学成就时,人们总是怀着敬意盛赞他对词的革新。史学家们说,苏轼在政治上是比较保守的,然而,他在文学上却是锐意革新的先驱者。苏轼以杰出的艺术才华把词同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结合,改变了传统婉约词独霸词坛的局面,从而在词坛上树起豪放一旗,同婉约词派一起成为词坛艺苑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对陶渊明的推崇与苏轼词的士大夫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以诗为词”完成了词体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彻底转变,使词真正成为陶冶士大夫情怀,显示士大夫精神的一种文学载体.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端推崇陶渊明的第一人,理解苏轼的尊陶思想有利于我们去窥视苏轼词中的“士大夫精神”,加深对苏轼在词史上地位的认识.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集中体现在他给弟弟苏辙的信——《与子由书》中.在这封信里他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不仅如此,苏轼还对陶渊明诗——追和,得诗一百二十四首.在词体创作中也有隐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哨遍》(为米折腰),表现出了对陶渊明如痴如狂的热情.  相似文献   

5.
一代文豪苏轼,旷达的胸襟,横溢的才华,给后世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他多舛的命运、坎坷的仕途铸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和影响--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历代论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艺术家)词,皆推崇他的豪放词风,公认他是上承范仲淹,下启辛弃疾的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我们说东坡创立了豪放词派,并不是从豪放词作的数量上来说的,也不是说豪放词在他笔下已十全其美,登峰造极。而是说他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极大的勇气、魄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雄豪俊爽的作品,屹立于纤巧轻靡之风盛行的词坛之上,开宗立派,“自是一家”;他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与文学发展的趋向,“以诗为词”,在整个词体上进行了大胆的再造,形成了词史上的一次解放与革新。文学史上,历来将词分为传统的婉约与“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两大派。但这仅是粗线条的划分。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一个诙谐的人,诙谐早已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了他的整个文学生命。苏轼的诗词作品有极大一部分充满着谐趣,这种谐趣大致可分为两类:单纯的诙谐和寓庄于谐,而且,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体现的这种诙谐是有它自身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轨迹的,是在他的生平经历、性格气质、才气学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苏轼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出他的谐趣,而且“蚀刻”了他的谐趣的发展历程;苏轼的诗词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和乐观的精神,是他一生人格的结晶,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宋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并没有开创豪放词派。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集前人词作之大成,在继承“言情”词作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大胆革新。豪放词的创作只是其革新词坛的一个方面。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以诗为词”,扩大题材,提高词品,拓展词境,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使词成了可以和诗歌比肩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9.
苏轼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更引入注目的是,他一生坎坷,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  相似文献   

10.
<正>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很多作品都向读者传递出他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一想到苏轼的经历,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一贬再贬,贬无可贬;一提及苏轼的精神,我们脱口而出的就是乐观、旷达,这仿佛已经成为苏轼的一个标签,一种象征。但是谁又天生就是乐观、旷达的呢?“乐观”一词仿佛随意消解了苏轼遭遇到的所有苦难,  相似文献   

11.
蜀人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李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的作者多数为蜀人,苏轼更为宋词的发展开疆拓土,“指出了向上一路”。而对李白与苏轼这两位唐宋时期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蜀人,在词的创作上是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却因李白词著作权的争议而很少系统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唐宋蜀词发展的梳理,认为苏轼词辉煌的成就本质上是向李白艺术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品读东坡     
东坡仙逝虽久,自有他的诗、词、文、赋流传千古;苏轼仕途失意,可在文学上是集大成者;子瞻幻想超脱,却摆脱不掉儒家思想的积极济世。其实,苏轼在政治上之所以失意,不善权术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正是他的文学才能毁了他的政治前途。苏轼的不幸就因为他太有才,因为他身兼诗人和政治家两种身份且混为一谈,即用一颗诗性的率性、自然之心去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13.
苏轼是北宋少有的全才和奇才,诗、词、书、画、文章无一不佳,他留下来的340多首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词,也有婉约词。他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地位,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不仅使词在宋代文坛上大放异彩,而且成了宋代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久负盛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绘画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但是,怎样评价苏轼的作品,评价他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所写的诗文,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分歧。特别是“四人帮”出于其反革命的政治目的,诬蔑苏轼是“竭力维护旧制度  相似文献   

15.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在词史上也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家。我们对他的评价应当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 ,尽可能的还他历史本来的面目。论及苏词 ,前人走向两个极端。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不合律 ;一派以为苏轼词完全合律。两派你来我往 ,争论不休。两派的失误都在于以偏概全。我试以填词基本法则为依据 ,具体细致地综合分析有关苏词的材料 ,得出苏词合声情 ,不合声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苏轼以他打破传统因袭态度的创作精神,把诗文革新运动的革新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一扫词坛侧艳重靡的积习,扩大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语言风格,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为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胡纲 《学语文》2009,(5):36-36
苏轼是一个天才文学巨匠,他在诗、文、词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是文学的集大成者。单从他的散文创作来看。苏轼散文无疑也代表了宋文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深远,直至今天。仍然是值得我们珍视的瑰宝。而苏轼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苏轼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九死一生,但他虽处逆境,然而独立不依,刚正不阿,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直面人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里结合苏轼的作品分析他面对逆境时超然自适、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赞美他,"还没有任何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的影响能超越苏轼之上"。他不但在诗、文、词、赋、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均能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自成一家,甚至是开风气之先,文学艺术造诣处于宋代文化  相似文献   

20.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有着杰出造诣的作家。他在诗、词、文诸多领域都有着开一代新风的伟绩。就词而言,苏轼于婉约绮靡的艺术风气之外另辟新境,开南宋辛派词人。在词的题材扩充方面,苏轼的农村词创作同样具有开创性的功劳,其农村词并不是对农村自然风光的简单描摹,而是表现了苏轼儒释道思想融合的精神状态,为看似平淡的农村题材注入深沉的内涵。其词作有对农村农民生活的直接展现,这体现着儒家经世济民的入世情怀。此外,苏轼也将自身仕与隐的矛盾,归隐、出世的释道思想寄之于田间自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