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6月11-12日,浙江省中小学体育区域教学联盟小学第六次教学研讨活动在杭州市行知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纲要》指导下的单元教学研讨",重点探讨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文中简称《纲要》)引领下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与教学实施的合理性,为全省中小  相似文献   

2.
<正>为推动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交流与合作,2013年11月18日至21日长三角小学体育特级教师研讨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研讨会除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大课间活动展示之外,还有讲座、现场采访、参与式活动等主要部分。整个活动衔接紧凑、内容丰富,立体地展现了当前形势下如何立足学生的发展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全面、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展现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围绕"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学校体育主题,呈现了精彩的画卷。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是学校体育工作者。从本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长三角地区小学体育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纲要》指导下的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观摩活动中,课堂教学研讨内容有三节展示课、三节片段课;其中这三节展示课分别是:钱明星老师执教三年级《武术:手型、手法和步型动作组合与游戏》(以下简称《武术》;浙江省温岭市锦园小学林凯挺老师执教四年级第二学期《跑:多种形式的折返跑;游戏:香蕉、苹果》(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4.
<正>不久前,2012年浙江省五区(县)教学研讨活动暨浙江省小学体育立项课题研讨会活动召开,本次活动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规定教材是四年级下册"足球正脚背踢球"。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活动视频及足球单元教学,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技术教学所做的一些思考:一、技术动作整合意识体育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技术教学是单调且枯燥的,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对此,教师一定要吃透技术动作要领,找到技术的兴趣点,将技术与相关的游戏、练习等整合。如,第二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正脚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6月2-4日,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温岭市教育局教研室协办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七届研讨活动"在温岭市锦园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内容的适切性,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充分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交流与辐射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20,(11):42-43
<正>《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一堂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其中一条是"学练三个一",即有单一的身体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比赛)等,它们通常就是课的教学内容,即动作(技术)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笔者以2019年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联盟小学组第十届教学研讨活动上《双杠:多种形式支撑的活动方法》的单元设计为例,从单元呈现的单一练习、组合练习、游戏和比赛3个方面分析阐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育师友》2020,(6):26-27
《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教材三个一",主要指单一身体练习、以此为核心的组合动作练习、以此为核心的游戏或比赛[1]。以"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方向,即在单一身体练习中"学",在组合动作中"练",在游戏或比赛中"自评"或"他评"。在区级教研活动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紧扣"学、练、赛、评"环节,主题鲜明,亮点突出。文章以《立定跳远练习方法1》一课为例,阐述基于《纲要》的"学、练、赛、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6月4—6日,"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八届教学研讨活动"在堇山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适切性,充分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交流与辐射作用,来自杭州江干区、杭州拱墅区、宁波江北区、慈溪市等9个县市区的400余名骨干教师、教研员参与了本次活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余立峰、中国教  相似文献   

9.
<正>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引领下,《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出版,《纲要》的出版为地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实施方案。《纲要》当中的"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和对一堂常态课的"七个一"的基本要求等理念为规范、改进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思路。《纲要》对课堂教学具体要求的核心是"教材三个一"即:一个单一身体练习、一个组合练习、以及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5月5日,作为宁波市第八届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小学体育组的导师,笔者组织了小学体育组本届带徒活动的第十次教学研讨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笔者特意邀请了浙江省内另外两个地级市温州市和台州市的体育名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活动采用"同课异  相似文献   

11.
<正>一、传—传递理念,夯实理论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理念的更新,夯实和更新理念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基础。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有一个研讨主题或思路,如以参与"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七届研讨活动"为例,本次活动以《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书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学校体育》"案例研析"总第12期,针对体育常态课中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组合练习进行了讨论。从参与研讨教师的积极讨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组合练习的概念、组合练习与组合动作的关系、组合练习的意义、组合练习如何组合、组合练习的使用时机等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思考,而且,有些教师的认识已经比较到位,也对组合练习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持认同态度。然而,从对众  相似文献   

13.
<正>在本次四地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研讨活动中,笔者代表蔡景台名师工作室,承担了水平三投掷单元第二课时《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课堂展示。课堂上,笔者在传统投掷教学基础上,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层次性、科学性,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以及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都得到了展现,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进行了点评,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三维度"作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参加《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草根争鸣"第十二期研讨活动,笔者不仅对网络教研有了新的认识,更对那些有着满腔奋斗热情的体育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在本次研讨中,笔者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有了更多的体会,现针对第十二次网络教研中的学习体会做如下小结。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为了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交流、研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对体育课堂教学、教材使用、教法研究的指导,近年来各地市都经常开展一些体育赛课和教研活动,笔者经常参加了一些省、市的体育课堂赛课、教学比武、优质课展示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在感叹新课程的实施在逐渐趋向成熟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体育教师通常忽略的一些细节问题,总结出来与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适切性,充分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交流与辐射作用,2018年5月20-22日,由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主办、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承办、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协办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育联盟小学组第九届教学研讨活动"在慈溪市第  相似文献   

17.
何健  饶伟锋 《体育教学》2013,33(5):13-14
2013年4月19日,"情系操场携手前行"《体育教学》杂志社基层送教活动在丽水市莲都区花园中学举行。《体育教学》社外编辑江苏省南通中学潘雪峰老师和浙江省坎门一中叶海辉老师应邀上了中学《毽球发球》和小学《站立式起跑》两节示范课,笔者有幸全程观摩了两堂高水平的体育示范课,并担任小学课的点评工作。两位执教者紧跟时代脉搏,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0,(2):39-41
<正>在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教学研讨暨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活动中,笔者有幸展示了水平四(七年级)《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1》示范课。本课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学、练、赛、评"一体化为方向,把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思维运动的发生上,营造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共存的教学形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又能知道如何练习立定跳远、如何评价这个锻炼方法等思维运动,进  相似文献   

19.
<正>一、对"组合练习"的认识所谓组合练习是指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性地将同一类别或不同类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连接,形成新的练习形式,并且是在严格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地有机组合。为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堂教学体现"技术、体能、运用"  相似文献   

20.
11月21日~24日,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二届"十城市"体育论坛暨教学赛课活动在厦门召开。笔者有幸代表哈尔滨市展示了一节初中一年级武术攻防动作组合现场课,并荣获一等奖。通过本次赛课,笔者对武术课堂教学有了新的体会,在此将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梳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