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弹性力学是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了提高本科生理解和应用弹性力学知识的能力,任课教师在弹性力学教学方法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以课外布置关于有限元方法的力学课程论文的研究任务,作为力学课程的大作业,纳入期末成绩考核中,此举措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引导答疑,增强师生互动,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2.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亮点在于它是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而难点则在于专业教师的欠缺与因未列入高考而受学校轻视。如何彰显通用技术课程的亮点与突破课程实施难点,开展有效教研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专家引领,注重培训;三级连动,共同成长;网络教研,集思广益;竞赛磨砺,打造师资”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3.
试论教师观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看,教师观察行为是教师的基本行为之一,它是指教师在一个意义单元内搜集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教师观察行为有五个特征:教师观察行为以意义单元为单位,是搜集有意义信息的过程,是能动的建构过程,具有变化性和单向性。研究教师观察行为必须要研究观察维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观察行为有效性的重要保障,观察维度的把握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在其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鼓励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反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要求。探究式学习过程在课堂活动形式上宜采用讨论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探究学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建筑材料”是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既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工程监理等课程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培养综合实践职业技能的重要方面.重新认识课程的定位,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的改革,是适应就业岗位需要,提高工程材料的验收、检验、质量控制等职业技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写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也是新闻学、小学语文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由于“写作学”并未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独立的学科,承担该课程的教师通常毕业于新闻学、文艺学或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由此导致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在上专业性很强的“写作课”时,容易出现重理论讲授、轻技能训练等问题。其实,“大学写作”课本质上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实践课,既需要创新性思维贯穿课堂,也需要实训练习穿插课堂,实践性和创意性应是其教学改革的范式方向。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以本人所负责临床医学8年制《消化系统》课程为例,根据该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提炼《消化系统》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研究探索《消化系统》课程各教学环节中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中药药剂学实验》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为例,从网络课程素材内容的设计、网络课程平台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对网络平台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证明,网络平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点对点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提交多媒体电子版实验报告,能提高师生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有利于学生总结与回顾知识。通过调研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的情况可知,网络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技能训练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必须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和课程特色七个方面入手,研究地方性院校的精品课程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在校大学生必修课程,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双重责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它要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三个选择";同时它又是国民教育重要载体的历史课,担负着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渊源、"用历史教育青年"的重任。就医学院校而言,目前的《纲要》课教学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中央决定开设这门课程所设置的教育目标相比较,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临许多困境。其原因很多,教学对象历史知识的匮乏和他们对《纲要》课的学习态度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欧洲教育》2013,45(1):62-79
I. An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culture might seem to be quite an ambitious undertaking, inasmuch as it covers so many aspects — philosophical, historical, literary, and sociological. Such a study in fact requires a certain multidisciplinarity, but, as the title of this essay suggests, the pedagogical aspect will remain our main concern in this discussion. It is not possible in such a study to make an exhaustive analysis of all the nuances that have accrued to the concept of culture during the course of history. And so, our analysis is presented as an attempt to categorize the main currents of ideas delineating this concept, and hence as a certain system — perforce a simplification of a more complex reality. At the same time, during the course of our presentation we shall endeavor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spect the chronological course of events, although, as we have said, our analysis is both historical and systematic.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n evaluation of a mixed mode course called Learning Numerical Method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rom the Web.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on the provision of tertiary education and cite the course as an example of how it can be used at the subject level. The course employed ICT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ways. The introductory part of the course was held in a specifically designed video-conferencing facility that had a range of ICT capabilities. The design of the room is critiqued as is the use that was made of it. Throughout the paper the authors emphasize the point that ICT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but failure to plan, deliver and assess ICT-based courses on sound pedagogical grounds merely means that po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s are disseminated more widely and more quickly. On the basis of our evaluation we propose a simple set of questions tha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best use of ICT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始业课是指学年初、学期初或新模块教学之初对学生进行的适应性教育。学生首次接触一门课程,都是全新的开始,所以,每门课程都有始业课教学问题。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始业课教学很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始业课质量往往不高,许多教师思想上不重视,仅把它当作一般的常规课来对待;研究投入不多,很少将始业课教学当作研究对象。因此,有必要专门研究始业课教学问题,政治课也一样。  相似文献   

14.
试论表达的教育学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学新  焦燕灵 《教育研究》2006,27(9):24-29,73
表达是个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展现。在个体的生存、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学的视域里,表达是具有多元意义的教育术语。表达的教育学意义在于,它不仅体现于教育的结果,而且贯穿于教育的过程,更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表达存在着多方面的缺失。为此,应在充分认识表达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措施提高表达的质量,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讲什么,怎么讲,值得深思。笔者认为应当把作为新的执政理念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内容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与管理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如何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入手,提出“复合式—全程性—多元化”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7.
促进网络课程协作学习深层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网络课程发展势头迅猛,但随之也出现了学习浅表化的现象.协作学习是网络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促进网络课程中协作学习的深层化,对某门网络课程协作学习效果从会话内容、会话分类、会话情绪三个方面进行会话分析,得出网络课程中的协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网络课程协作学习深层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师"政治课教学论"(简称"教学论")课程在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育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是"教学论"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征。高师"教学论"教学中,通过构建技能训练框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分项累加记载成绩三个环节,可以形成师生间职业技能训练的互动机制,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新时期一定要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创新活动,争取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英语阅读课中的语境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研究生自身的英语水平、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学时等因素,如何在研究生阅读课中去进行词汇教学一直都是困扰着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将语境理论引入到词汇教学中不失为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故此,从语境理论的角度,重点分析并具体举例说明了如何在研究生英语阅读课中实施语境词汇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