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师道一生仕途偃蹇、生活困顿,生平经历与本朝前辈诗人梅尧臣有着惊人的相似。诗歌创作方面,陈师道曾受到过梅尧臣的影响。闭门觅句、喜好苦吟传承着梅尧臣做诗力主于勤、精雕细琢的写作特征,诗中追求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审美趣味和以此为目的所采取的创作手法则直接效法梅尧臣。另外,陈诗讲究真情实感则是对梅诗核心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北朝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庾信在后期的诗歌创作中能够自觉运用前期的创作技巧表现其复杂的生命体验,并以融合南北文风的创作实践完成了诗歌思想感情和艺术追求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看似平淡、素朴的叙述背后,隐藏着一个鲜明生动的自我,显示着作家独特的存在。他通过设置个体说话人、改变叙述人称、叙述身份等方式,将他丰富、生动的个体生命熔铸进小说的叙述过程,使作品打上了深刻的作家自我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随着阅历的增进和人生命运的突变,司马迁形成了独异的创作心态。这种创作心态既是他人格的显现,更是时代和历史的折光。因而对其创作心理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创作情况。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李商隐出身寒门 ,累代孤寡 ,在政治上孤立无援 ,加之世无知已 ,高情远意不被理解 ,以及别妻漂泊的寂寞孤苦 ,因而其内心具有浓厚的孤独意识。其诗歌创作正是这种孤独体验的直观显现。  相似文献   

6.
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普遍存在着“大团圆”结局模式。对此现象,人们一般都持眨斥态度。同样。小说《歧路灯》的“大团圆”结局也遭到大多数论者的否定。然而从李绿园的文学观、创作目的、生平际遇以及小说的行文逻辑等方面来看,这样的结局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并苦心经营的,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路的意象贯穿着华兹华斯《序曲》的始终。通过对在路途这一"开放的学校"中的情感和体验的回忆,诗人描绘了自己思想成长的轨迹,向世人展示了一种诗性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藉此激励人们回归古朴、虔敬的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Mark Twain,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writers, wrote a large number of recordmaking novels in his life. He was sole, incomparable, the Lincoln of American Literature.'Throughout his novels, what was most obviously demonstrated was his preference realismwriting to romanticism writing. Among his works, he admitted himself to play an importantrole to show his own dan'y experiences, regional stories and tales' of American real life. Besides, he criticized seriously those who led a romanti…  相似文献   

9.
张炎由于在30多岁时身逢国破家亡之难,常行迹于佛道之门,作词时则以意象出己心历,个中鸟意象使用颇见新意。子规意象和鸥鸟意象交互使用,呈示了词人在自我调解中寻求新的平衡,具有自家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0.
李煜的30多首词中,共出现16类、60种意象,其中人物、楼阁、自然、颜色等意象出现最多。其意象的选择和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由于煜生活经历的变化引起了其词中出现意象的变化,而意象选择对形成李煜词主旨风格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是唐朝晚期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使本已高峰迭起、璀璨夺目的唐诗在后期有了新的发展,开拓出新的意境.他自叹身世的咏怀诗,以独特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因朋党小人猜忌,怀才不遇,抱负难酬的情绪.这是他仕途失意,身世悲凉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所处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的悲惨命运.李的咏怀诗言少意厚,含蓄蕴籍,自始至终笼罩着一层幽怨意蕴.  相似文献   

12.
路遥是活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代文坛的作家,他以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毅力进行创作。路遥的小说无可避免地带有他个人经历的色彩和影子,童年的过继让他对感情世界充满芥蒂,而初恋的挫折进一步奠定了他的虚无缥缈的人生观;两性之爱追求的破灭源于他婚姻生活的坎坷,因此他极力推崇母性之爱;路遥笔下理想爱情的命运也遭到真实存在性的质疑,无法在他的作品中拥有一席之地。爱情婚姻生活是他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他小说创作极其宝贵的素材,锁链着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与很多“书斋式”的生态写作不同,《野猪王》是走入现场的。满族作家胡冬林长年累月扎根于长白山,亲身实地寻访那里的动植物,并特别叙写了野猪这一稀有种群在大森林中的生长、繁衍与濒临灭亡,给人以直接而真切的情感震颤与生态启示,是在场性生态写作的典范。胡冬林还能以“长白山作家”的地域文化身份,随时随地将东北文化真切鲜活地融入生态表达之中,充分实现了“文化的在场书写”。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是“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以悲悯之心和形而上的凝思获得诸多学者的认同和称赞。“形而上主义者”毕飞宇创作中“死亡练习”系列小说达31篇.超过其文字总量的四成。其小说中的死亡书写涵盖类型比较全面,与其创作三阶段“相伴而行”,具有现实意义、审美意义和哲学意义,传达出作者的社会责任、艺术追求和哲学思考。追究原因.涉及作者所处的文学环境、时代背景等外部因素,以及亲身经历、审美趣味等内部因素。毕小说中的死亡书写是中国文学直面死亡的范例之一,演绎出“感受疼痛——体验尊严——追逐阳光”之死亡、事业与人生三部曲,充满疼痛又满怀希望,给读者带来真的启迪、善的滋养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多世纪以来,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一直被广为流传和喜爱,这些经典的童话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拙朴,幻想与现实,美好与邪恶,勇敢与怯懦的矛盾丛生又绮丽多彩的童话世界,透过作品本身去发现作者,还原一个本真的安徒生,了解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对于我们挖掘安徒生童话最本质的精华,重新发现其作品的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适当引入舍勒在价值现象学方法描述下做出的怨恨分析对鲁迅个人经历及文本中的怨恨情结进行探源梳理,可以认为鲁迅的怨恨跟他生命经验中的“创伤记忆”、自我牺牲者的角色定位及弱势边缘身份的处境意识有关。这种将怨恨可区分为“哀怨”与“愤怨”两种不同表现,鲁迅面对不同对象时其怨恨心态也是复杂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从个人生活经历上看,金庸明显具有双重身份:作为成功报人、政论家的查良镛与作为武侠小说家的金庸。这也决定了金庸不仅仅把武侠小说当做历史和文学故事来写,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其小说创作中宣泄他作为政论家的政治热情,表现其内心的政治思考和抱负。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正是其前者身份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政治情结,对其武侠小说创作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苏童是新历史小说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笔下的历史是“一个人的历史”,是苏童个人体验到的、重组的、想象的、虚构的历史,也是故事中每个人的生命吏。苏童的个性特点、审美偏好、创作方式使他乐于退回到历史情景中讲述故事,但历史在他这里仅仅是一个舞台,他真正关注的是人性及人欲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沙子龙是老舍短篇小说《断魂枪》的主人公,小说通过叙述一位武林镖师江湖生涯的中断,暗含了一种悲怆的人生际遇,无情的时代更迭使得陷落于时间进程中的“人”,正经历着一种无可逃脱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本文从老舍创作特点出发,通过对沙子龙悲剧身份的定位,对其悲剧精神进行了分析,以期寻找老舍在悲剧写作方面体现出的市民文化精神本质的揭示与守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