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8,(3):9-9
周恩来的签名很多,因为他曾担任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长达半个多世纪。革命成功后,周恩来担任了新中国的开国总理,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和后来的签名有很大的不同。据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介绍:新中国刚诞生时,周恩来日理万机,由他签发的文件、签批的材料太多,他就按行书的写法,把“周”字写成个三角形.以节约时间。可时隔不长,他收到一位老常员的来信.信中批评他说: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本刊特约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欣同志撰写此文,以表达我们新闻界对周总理的怀念。因原文较长,本刊将分期刊出。周恩来︽致大公报书︾发表前后———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上)穆欣周恩来同志出生于1898年3月5日,今年是...  相似文献   

3.
提起田阿桐这个名字,在中国服装界几乎无人不晓。他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共和国领导人的首席服装师。由他首创的“毛式中山装”,在中国公务休闲装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那么,田阿桐是如何走进中南海的?在半个多世纪的裁缝生涯中,他又有哪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呢?  相似文献   

4.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我在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工作期间,有机会多次见到周总理,并聆听他的亲切教诲,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这里,我记录若干回忆片断,以表达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在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不禁要回想起27年前,即1971年,周总理创议召开的全国出版会议和他对出版工作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当时我刚从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调回北京,被派去参加会议文件的起草工作,得以有幸三次聆听周总理的谈话。  相似文献   

6.
简讯     
为纪念今年3月5日周总理八十诞辰,省图书馆举办了《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八十周年馆藏书刊展览》,于3月4日正式展出。这个展览共分敬爱的周总理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敬爱的周总理专著、专文、报告、声明、讲话和题词,爱敬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世界人民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等四个部分。展览通过书刊和图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周总理从“五四”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0世纪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论家———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作崔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论家。周恩来,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作为党...  相似文献   

8.
在半个多世纪里,周恩来和毛泽东患难与共、同舟共济,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周恩来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毛泽东表现出了非常的关心、关怀和关切!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档案工作,是与周恩来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是党和国家档案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今年1月8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30周年,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档案同仁也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周恩来在参加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以后,就十分重视党的  相似文献   

10.
一 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毛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打开了冻结二十多年的中美关系,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头等大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作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来到北京。当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尼克松访华,在周总理致欢迎词后,尼克松致祝酒词,他在祝酒词中竟引用了一  相似文献   

11.
3月5日,是我们最爱戴、最崇敬的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当我们缅怀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奠基人周总理生前为档案事业所创立的丰功伟绩,就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我们回顾周总理生前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热情关怀和谆谆教诲,就会增添敢于开拓、不断创新、勇往直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周总理与《参考消息》报──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卫广益周恩来总理生前为把《参考消息》报办成毛泽东主席要求的“天下独一无二的报纸”,倾注了很多心血。根据毛主席的倡议,中共中央决定《参考消息》从1957年3月1日起,由刊物型改成报纸型出版,并把阅读对...  相似文献   

13.
张冰  梁秀芳 《兰台世界》2007,(3S):56-56
位于沈阳南郊的魏家楼子,现为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铺乡魏家楼子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怎么能和周总理联系在一起呢?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周恩来总理在沈阳读书期间,三个暑假都是在这个小村庄度过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少年周恩来对这里的浓厚兴趣呢?这还得从少年周恩来到沈阳读书的时候说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位于沈阳南郊的魏家楼子,现为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铺乡魏家楼子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怎么能和周总理联系在一起呢?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周恩来总理在沈阳读书期间,三个暑假都是在这个小村庄度过的.  相似文献   

15.
本书揭示了徐悲鸿和刘海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其中一些崭新的观点和结论为以前学者所未发。比如徐和刘到底是否为师生关系?周恩来是否调解过徐刘恩怨?等等。  相似文献   

16.
据3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北京京棉二厂工人周铁男在看文献纪录片《伟人周恩来》时,发现一处画面说明有误,他当即找到该片制片人要求将其更正。制片人表示不可能,理由是该片开播前曾组织几十位专家观看审查把关,后又经有关部门多次审查批准才播出的,片中还能有差错?周铁男摆出过硬的史料证据,那位制片人才服气了,在该片译制成外文之前及时作了更正。这个事例告诫人们,媒体(包括通过媒体传播的文艺作品)要认真吸纳受众的意见。受众是一个由各方面社会成员组成的一个庞大群体,这个庞大群体中有的人乃至有部分人很有可能对某个问题的某个侧面,掌握的资料比一般专家还多,对某个问题的研究比专家钻得还深。周铁男之所以能发现《伟人周恩来》文献片中的一处差错,就因为他从读中学时起,就怀着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用心收集周总理的文史资料。20多年来,他珍藏周总理的文史资料80余个门类,收藏有关周总理生平的图片资料1万余件,有关周总理的各种书籍1000余册、报纸1000余份,等等。他对周总理的有关资料熟记于心、感情颇深,因此对片中的差错敏于发现,要求更正的心情急切。吸纳受众意见还要积极主动。现今媒体(包括播出的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差错难于纠正,原因固然是多...  相似文献   

17.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溘然长逝了,当时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怀着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我每天把早餐费省下来买报纸,花费一个月时间剪贴成了一本悼念周总理的剪报集。以后每当我翻看这本专题剪报集,总会被总理的事迹所感动,由此又使我渐渐萌发了收集有关周总理的书籍、报刊、照片、宣传画、海报、唱片、邮品、像章、大铜章、纪念品、历史文献资料的念头。从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到处寻觅有关周总理的资料,有时为了收一幅照片便花很多钱买一本画册。对我这个爱好全家都很支持,专门腾出一只箱子让我存放。后来我参军入伍、进工厂,好多年…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与我国的档案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档案工作,是与周恩来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今年1月8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30周年,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档案同仁也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周恩来在参加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以后,就十分重视党的档案工作的建立,十分重视党的文件、档案的收集、安全保管以及当前和长远的利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周恩来为了保护党的机密,指示中共上海区执委会发出《关于搜集过去文件存底问题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领导建立人民…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总理虽已离世多年,但有关他的解密报道和缅怀文章仍层出不穷,足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恩来就是叱咤风云的新闻人物,尤其是几次国共谈判期间,他的名字更是频频见诸报端。从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一批民国时期的报刊。可以看到当时的新闻界是如何报道和评价周恩来的。笔者在1946年5月出版的《文萃周刊》和《消息半周刊》上读到了两篇新闻通讯,它们的作者以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和谈为背景,报道了周恩来为实现民主和平而不懈努力的经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周恩来当时的形象。其中长篇访问记《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是中国记者第一次系统而详细地采访报道周恩来。现将这两篇新闻通讯转录于下,与读者分享60年前记者笔下的周恩来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韩阳)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又多了个头衔——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笨狼的妈妈。持续多年创作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笨狼故事之后,美丽淡定的汤阿姨似乎也很享受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