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台湾地区高考入学考试由联考变革为多元入学考试。根据"院系指定,考生选考"的原则~([1]),考生可选"学科能力测验"和"指定科目考试"。学科能力测试将生物学、物理、化学和地理等4门学科合并为"自然"考试科目,试题均为选择题。本文对2016年自然科目中生物学试题进行解析。由于台湾和大陆地区在文化和表述方面存在差异,故对试题部分文字进行调整,题号与原试卷一致。  相似文献   

2.
2002年,台湾地区正式实施“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主要有“学科能力测验”和“指定科目考试”.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英文作文题话题立意、联系生活、贴近实际,已形成了稳定、鲜明的特色,在考查考生英语写作能力方面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并对大陆高考英语作文题的命制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语言运用类试题,是语文试卷中比较灵活、变数较大的一类题型.本文从修辞手法、语句连贯、图文转换几个方面比较一下大陆卷与台湾卷的不同.台湾的国文考试分两种,一种是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还有一种是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学测"旨在测评考生是否具有接受大学教育的基本能力,是大学初步筛选学生的门槛:"指考"是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为大学选才需要,用来检测考生是否具备校系要求能力的考试,能力要求高于"学测".  相似文献   

4.
总体指标分析 2011年台湾地区的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根据的是“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考试说明”(大学入学考试中心2005年9月公布),原则上依照“2006年课纲”设计.测验目标包括检测高中学生“语文理解与应用”、“文学知识与鉴赏”、“文化知识与体悟”、“语文表达与应用”等四方面的进阶能力。以下从六个层面将2011年指考试题内容作基本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正>1 指定科目考试介绍2018年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相当于大陆的高考)于7月1日至3日进行,其中数学学科分为数学甲(自然组)和数学乙(人文组).指定科目考试测验范围以高一、高二、高三的必修及选修课程纲要为准,成绩采用百分制,用于大学考试入学招生.各校系可依其特色及需求,就十个考科(国文、英文、数学甲、数学乙、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当中,指定某些考科,以考试成绩选才;而考生则依个人兴趣与能力,就其志愿  相似文献   

6.
1 台湾省大学招生“学能测验”简介 1.1“学能测验”的产生 1992年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建议书”,1999年6月台湾省“大学招生策进会”通过了“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2002年起台湾省废除了实行已长达47年的“大学联考”(相当于大陆的统一高考),改为“多元入学方案”.“多元入学方案”包括三种录取方式:个人申请入学;学校推荐和大学甄选;根据考试成绩分派.其中第一种是指学生自己向大学直接提出申请,第二种是指学校向大学推荐,大学择优录取.第三种是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派.前两种主要适合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大约占总数的30%左右;后一种占709/6左右.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先通过全省统一进行的“高中学科基本能力测试”(以下简称“学能测验”).测试成绩是许多大学招生的重要参考.因此,“学能测验”在台湾省大学入学考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参加完“学能测验”这一上大学的“门槛考试”后,学生还要参加自己所报或自己所分大学的单独命题考试(“指定科目考试”),考试科目由各大学自己确定.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2004年大学多元入学将两制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地区大学招联会常务委员会昨日通过2004学年度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将大学多元入学整并成“甄选人学制”与“分发入学制”两大管道。其中,甄选入学制又分成“学校推荐申请”与“个人自由申请”,报告、考试合一,考生只能择一参加;“分发入学制”则把现行甲乙丙三案并为一案。另外一项重要变革是,2004学年度大学学科能力测验一律只能作为各招生管道的检定门槛,不得采计成绩。分发入学制应采计指定科目考试三到六科,其中可含术科一科,且分发入学制不一定要以学科能  相似文献   

8.
"综合评价"是高考改革的难点。1992年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此后台湾便开始了大学考试招生的"多元化"探索。本文从试行推荐甄选制、推荐甄选制中的综合评价、联考招生中的综合评价、"学科能力测试"和"指定科目考试"两种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方式等角度介绍了台湾高考综合评价改革的做法、经验和争议,可供大陆高考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9.
【整体分析】 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乃针对大学选才取向需要具备特定或特殊语文学习成就和潜能之校系而设计。大考中心所拟定的“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测验目标”.共有五大项二十一小项。首先以表格的方式对照本次试题与测验目标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1999,(12)
一、“综合科目考试”的功能和特点“综合科目考试”用于鉴定考生高中阶段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考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综合”不搞学科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前,只需参加一个“学业能力测试”。大多数高校认可的入学测验主要有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主办的SAT学力性向测验和成就测验以及美国大学测验社主办的ACT美国大学测验。测验不仅旨在衡量学生过去的学业成绩,更在考察是否具备大学学习能力。两项测验每年分别要举行7次与5次。日本自1990年起实行新的考试方法。先由国立、公立、部分私立大学与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主持入试中心考试,参加入学中心考试10天后,考生须向志愿学校提出第二次考试申请书,参加各大学的第二次考试。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命题,自…  相似文献   

12.
<正>1前言台湾学科能力测验(数学)考试,简称学测,相当于大陆的高考,每年的一月末或二月初考一次,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若学测考试成绩不理想,还可以参加每年的七月份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若学测成绩理想,可以直接放弃指考.另外,2002年以后,台湾已经废除了相当于我们高考的大学联合招生考试(联考),除了每年两次(学测和指考)之外,还采取"多元入学"  相似文献   

13.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于1995年8月31日公布,初步规划将自1999年起,将现行的大学联招分为两阶段考试,第一阶段为学科能力测验,测量学生的基本能力;第二阶段为指定科目考试,系各大学院校所要求的特定或特殊能力。根据这一规划,台湾地区行之多年的大学联考将完全改变,而且依时间推算,自1996年起入学的高一新生就将面对此一新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在其所公布的初步规划草案中,学科能力测验是高中生升大学的第一道关卡,考试范围为高一,高二所学内容,学生有两次的考试机会,分别是在高三上学期开学的九月或高三下学期开学的二月。新规划的大学入学考试不再分为第一、二、三、四类组,所有高中学生对每一学科都必须研读,参加学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韩国“大学修学能力”的性质、科目设置、命题办法及结果使用等做了专门的比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韩日两国如何根据统考性质和考生能力或特点进行考试科目的设置、命题到统考结果有机结合各大学自主选拔新生方面予以了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正确认识日韩两国统考与各大学招生选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3+综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决定:从2000年开始,吉林、山西、江苏、浙江四省的高考形式实行“3 综合”考试模式。在教育部考试[1999]6号文件中规定“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根据“综合科目”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应强化化学学科双基教学,培养学科能力,同时应挖掘化学知识的内涵,构建化学学科内的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化学与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构建起…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在传统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社会形态、价值取向等差异,海峡两岸的语文教育、作文教学也渐趋不同。在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对台湾地区大学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类似于大陆的高考)和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考科(类似于大陆的省质检)的作文命题进行审视,也许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壹、测验目标比例一览表 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乃针对大学选才取向需要具备特定或特殊语文学习成就和潜能之校系而设计.大考中心所拟定的"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测验目标",共有五大项二十一小项.首先以表格的方式来显示本次试题与测验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考制度面临着高校招生自主权难以落实、考生专业性向未受重视、一次考试机会偶然性大等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考制度必须改革过度统一的科目设置和权重设置,充分尊重考生不同学科能力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高校不同专业的选拔要求。在高考的统一框架下,考试科目设置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国家统一设定必考科目和各科目权重范围,由高校自主设置各专业的选考科目和各科目具体权重,由考生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和相应专业。将原始分数线性转换之后,依据各科目权重合成各专业总分。高校依据各专业的总分顺序和考生的志愿顺序录取新生。高考改革的关键是,坚持高考统一性和差异性相平衡原则,通过高考科目设置和权重设置,测量考生的专业性向,使考生根据学科优势选择适合自身专业性向的专业,高校按照专业特点录取相应专业性向的考生。  相似文献   

19.
江苏物理高考卷是指大陆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物理卷”(以下简称苏卷),台湾大学入学物理考卷是指台湾地区“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物理考科卷”(以下简称台卷).大陆高考和台湾指考的主要目的都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笔者考察了近4年的苏卷和近8年的台卷后发现,两种考卷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高考实行“文理大综合”已有几年,其考试范围含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个科目,只考相关学科《教学大纲》必修课的内容。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立意为本,依据《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以求比较科学和公正地评价考生多种能力的有无和大小,为高校选拔人才。但是,“文理大综合”之“综合科”可称为一个科目,并非专门的学科,在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中没有体现,课时安排并无定论。而且没有专门的教材,甚至因该科目的特殊性而缺乏较适合的备考复习资料。这些都让一些教师、学生觉得无所适从,在教学实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