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郝岚 《世界文化》2006,(2):25-27
去英国时间不算短,足够我四处逛逛;精力也可以,因为访问学者没有过于具体的工作。大体说来,将近半年的时间基本上我不是在旅行的途中,就是在策划旅行。大城小镇去了不少,但总是绕不过我的“文学情结”,毕竟文学也算是本人的专业。行走,还能结合文学,听上去有些浪漫?不,我只是当它为“职业病”。  相似文献   

2.
三十难立     
正一还来不及从没完没了的工作事务中回过神来,又一度"五一"长假说到就要到了。这长假的到来,对别人来说或许是件十分期待和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对于我来说却恰恰相反,它让我困惑犯愁,让我不知所措,我甚至有些害怕它的到来,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打发这寂寞的长假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该做什么,单身的生活在节假日里常常会有一些孤独和无奈。  相似文献   

3.
正我轻轻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又缓慢地将钥匙准确无误地推进锁孔,随着一声细微的"咔哒"声,锁头弹开,两扇比我还老的木板门随着我的双手向两边敞开,并发出它特有的声响。我想,此时此刻,偌大的老瓦房的某个角落,一定会有一只老鼠惊恐地逃进阁楼上的玉米秆堆里。因为我听见厨房里的土灶中的小猫无比哀怜地"喵"了一声。它的妈妈不知跑到哪里去觅食了,它只有蜷缩在冰冷的土灶中在等我进门的时候徒劳地叫唤,好像在问我是否给它带回一点吃食。  相似文献   

4.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 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 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 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 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相似文献   

5.
于光远 《寻根》2005,(4):112-113
2004年11月21日下午,我从广州去梅州市。我坐的是飞机,飞行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梅州机场。这次去梅州,原中宣部副部长朱厚泽和广东人文学会副会长高伟梧与我同行。他们没有坐飞机,而是坐汽车,因为比我早半天出发,  相似文献   

6.
王也 《大理文化》2013,(1):41-43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相似文献   

7.
20年前,7月的一个闷热深夜,我的丈夫马克去世了。那时他24岁,风趣、机敏、一头浓密的棕色头发向额后梳理着,非常潇洒。他爱我,对此我深信不疑。在我保存的照片上,他总是一副诙谐的神态,仿佛刚同谁开过玩笑似的。他去了,在我们结婚九个半月后他永远地去了。就在看到他死亡证明的那一时刻,我一下子懵了。我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任何人也不会有这样的准备,因为不幸并非有计划的旅行,它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人们问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谢谢了。”我回答说。我不知道说些什么来感谢他们。但无论怎样,谁都无法阻止死亡…  相似文献   

8.
在我面前呈放着的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煌煌巨著--共有340万文字、40,000多条词条、3000多幅照片的<20世纪四川全纪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版).但是它却一点也不让人感到体大庞杂,而是让人爱不释手,因为它首创,因为它丰富,因为它准确,因为它精彩,因为它实用,因为它按年按月按日用一条条经过梳理的资料、一张张极为珍贵的照片如实地记录了曾经长期位居我国第一大省的四川省的一百年.  相似文献   

9.
早就有去小鸡足山一睹它神奇风姿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过的朋友常常对我鼓吹“很值得一去”。一句简单的蛊惑,就老是吊着我的胃口。  相似文献   

10.
学不会聪明     
我不聪明,但要命的是据说我有一张看上去挺聪明的脸,这样别人就在相处中把我当做聪明人防治."防"倒无妨,我不伤人,"治"起来我就很惨,因为我只是貌似聪明人,在生活之战中,我进不能攻,退不能守,而别人总以战胜我为乐事,因为我是聪明人,谁去跟傻瓜较劲.我常常叹息.妻说:"叹息有什么用,你要学会聪明."  相似文献   

11.
印象吴哥     
李翔 《大理文化》2010,(11):54-55
吴哥是一段历史,吴哥是一个象征,吴哥是一个符号。作为世界四大奇迹之一的柬埔寨吴哥窟,是世人向往已久的地方,许多人向往归向往,却一次也没有去过。而我,却因为工作的关系,从第一次到吴哥起,迄今已近十年,至于去过多少次,我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学者都是喜欢书、爱护书的,在我接触的老一辈学者当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见到的一位最爱书的人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因为参加季先生在北京大学主持的"西域研究读书班",开始有机会到季先生家里去问学。以后因为先后帮助季先生编辑《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敦煌吐鲁番研究》等书刊,所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季先生在朗润园十三公寓的住所去请益。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  相似文献   

13.
动物的天堂     
<正>印度街上动物之多超乎我的想象。但凡去过印度的人,除了感叹其悠远的历史、斑斓的风景,一定会对那里满街乱跑的动物记忆犹新。这里,真是块神奇的地方,一人可以独享一座寺庙,因为它多得数不过来;可以简单地通过一个微笑就和对方成为朋友,因为他们淳朴友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和一大群的动物亲密接触,因为它们如此靠近,就在我们身边。若是在他国的街道上碰到动物,肯定是场令人惊喜的意外,但是在印度,没有人会觉得吃惊。而当我真正身临其境时,小心脏兴奋得险些停摆。在印度的城市中,动物与人是和谐的存在。牛在拥挤  相似文献   

14.
英伦行(一)     
正去英国前在网上订了丽兹的房间,快到赴英的日子,她主动来信说会去车站接我。我很感激,因为这本不在她的职责范围内,否则我还得预约叫出租。初到陌生的国度,身处陌生的文化,有人能帮忙心里就踏实很多。飞机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落地没多久,就收到丽兹的短信,说是从网上查得飞机已落地,问买的几点的大巴票。我在车上时,她还发来短信,抱歉说有可能自己会迟到几分钟,因为周末堵车。结果她到了,我们的大巴却晚了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15.
东欧散记     
苏子涵 《世界文化》2007,(12):36-38
去南斯拉夫,是我暑假远足计划锁定的第一个目标。铁托、米洛舍维奇、波黑战争,还有被炸过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让我无法回避,无法与它擦肩而过,假如不去看它一眼,我肯定会在往后的日子里无尽地懊悔。赴南手续出人意料的简单,签证申请一天就获准了,只交付了两美元签证费,这在我已去过的国家里是前所未有的,可见这片战火绵延不息的土地隔离了世人对它的旅游热情。  相似文献   

16.
莱辛女士原准备晚上在一家中国餐馆和一位朋友见面。但现在莱辛女士告诉这位朋友:“很抱歉。我晚上不能去赴约了,因为我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7.
熄了灯,睡下.我听见虫子在鸣叫,离我不远,就在我窗下的草丛里,是蟋蟀,声音如金属摩擦,"吱哩、吱哩、吱哩……"此时已是子夜时分,是蟋蟀和另一些虫子出来活动的时候.夜里的乡下,猪睡了,其实这家伙本来就贪睡,它没有闲功夫用它的长嘴去拱蟋蟀的窝;鸡也睡了,它也没有精神去用爪子搜虫子来填肚子;人更是睡了,犯不着半夜三更去和几只小小的虫子过不去.  相似文献   

18.
锅炉工     
我在我们院子里已经不止一次地遇见过这个高个子、宽肩膀、一头厚厚长发向后梳着的小伙子了。每次相遇时,我们总是相互注视着,然后又默默地各自走开。不过我发现小伙子总是进第一栋去,而且通常也总是从第一栋出来。他未必是那里的住户,因为全院子的住户我都面熟。那末这个小伙子是上谁家去的呢?  相似文献   

19.
心理碎片     
这人,也宛若是一台电脑,运作久了,内部会产生许多心理碎片.如果你不去适时地整理它,它就会在你的思想中不时作乱,迷惑你的心志,模糊你的思维,颠倒你的判断,甚至让你彻底瘫痪.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它时时在提醒我别忘了去整理心理的碎片.  相似文献   

20.
學人寄語     
<正>"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一向被認爲是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而京西大覺寺留有兩塊懸匾,其上是乾隆手書"無去來處"、"動静等觀"。如果來與去、動與静了無分别,"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自然要化約爲"我從來處來,我到去處去"。"無去來處"的中國式轉换實在是意味深長,它并非取消了西方哲學的問題,却可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