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专家访谈、指标优化和现场测试,从而得到指标数据,运用 Excel 和 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专项体能各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初步建立了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评价指标模型。从系统角度阐述羽毛球运动项目的特征及其它对体能的影响和要求、体能的定义和构成因素,为建立科学、系统、规范化的羽毛球专项体能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测评及其多媒体训练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图像定格技术,开发定量指标来评价羽毛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能力.使用VB语言和无线触键设备研发了"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测评和多媒体训练系统"软件.实验结果显示,测试数据能较好地反应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战术意识和专项跑动能力两项指标均具有较好的运动等级鉴别力.本系统即可用于优秀羽毛球运动员选材,也可用作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专项体能训练成效的定量评价工具,还可以作为羽毛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和专项体能的模拟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3.
竞技网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定义、网球运动项目体能特征、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及体能训练注意事项展开论述,旨在说明体能是网球运动的基础,是提高技术战术水平的关键因素.教练员应从网球运动项目特点来安排体能训练,在加强专项体能训练的同时,要重点注意网球核心力量的发展,以促进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96汤、尤杯看世界羽毛球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观察和分析方法指出当前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是快速、多变、全面.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表现出尖子队员少、年龄偏小、打法单一、水平发挥不稳定,体能较差等弱点.建议改革训练和竞赛体制,加强体能训练和竞技状态调控,以保持我国羽毛球运动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警察体能训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的体能训练是警体训练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通过理论分析,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提出了警察体能训练的概念、训练内容、训练原则和训练要求.应主要从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等方面来提高警察的体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亟待创新;主要表现在应该重视体能与技战术同步发展理念的创新、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关系的创新、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科学化的创新、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合理运用的创新,以及赛季中体能训练消耗与恢复的训练理念的创新。提出了体能训练理念相关创新对策,以期为中国篮球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专项体能运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内容科学定向的研究,对提高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技术统计法,对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专项体能运用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对接发球进攻的拦防反击是世界高水平排球比赛制胜的关键,它决定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运动性质的基本特征;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以移动、手臂挥击、跳跃等运动动作为表现形式,以速度力量为核心,以一定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为基础,是一种间歇式速度力量性运动能力;排球专项所需要的移动能力、手臂挥击能力和弹跳能力是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体育舞蹈体能水平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舞蹈竞技能力的提高和体育舞蹈运动的飞速发展,对体育舞蹈选手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生理学、训练学和体能训练相关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专家访问法,对体育舞蹈的专项体能特征和选手的体能水平构成因素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体育舞蹈的体能水平构成因素有身体姿态、专项力量、动作速度、协调与灵活性、柔韧性、运动耐力、肌肉控制能力和表现力八大内容。希望对体育舞蹈教练和选手的体能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摘 要:以坐式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特殊性为切入点,即在“完成非常规技术动作时的身体工作能力”下,对该项目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蹬地能力、上肢支撑并移动身体能力、手臂挥击能力、腰腹肌的快速发力能力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橡皮筋组合训练法、坐姿状态下克服人为阻力训练法及小力量快速力量训练法等专项体能的特殊训练方法,并依据残疾程度提出有针对性地训练要求,系统阐述坐式排球特殊体能训练的特征、构成和主要训练方法,旨在为该项目专项体能训练提供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计划理论与实践操作方法。文中引用作者担任国家坐式排球队教练期间所使用的专项素质训练组合及体能成绩测试表,经长期针对该项目运动群体训练实践探索与总结,继承、丰富并发展了坐式排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体能是运动员在训练中身体形态结构特征、机体机能水平和专项身体素质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其中身体素质是体能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等。通过对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时主要活动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初步探讨运动员比赛时一些体能特征,力求总结先进的训练方法,找到实际训练中对体能训练的错误理解及体能训练中应改变的错误思想,为今后设计速滑队体能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世界乒联在2000年,连续出台了乒乓球比赛的新规则,即“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使得运动员体能在乒乓球运动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对涉及乒乓球专项特征、体能训练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以及11分制对乒乓球运动特征、运动员体能的影响,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乒乓球器材改变对体能要求提高的背景下探寻精英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成功的案例——对乒乓球奥运会冠军丁宁备战里约奥运会的体能训练体系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通过教练员、科研人员密切合作沟通,组建包括体能训练团队、机能监测团队、运动康复团队、运动营养团队、脑电分析团队、心理监控团队在内的综合型体能训练与监测团队。在互助互信、资源共享、协同保障的基础上,合力保障丁宁奥运备战,为丁宁的技战术发挥奠定了强大的体能储备;丁宁奥运体能训练特点遵循了乒乓球项目特点和个人技术特点,保证了体能训练的精准性,找准了丁宁体能训练的正确方向:提升了丁宁下蹲式发球所需要的爆发力;提高了专项有氧能力和相持段有氧能力;改善了丁宁的专项速度,进一步加强了丁宁的攻防转换能力;通过对丁宁不同部位伤病情况的分析,结合项目训练特点,制定适合丁宁的损伤恢复的体能提升策略,对丁宁里约奥运备战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我国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差异,发现我国运动员在竞技状态保持阶段明显短于国外运动员.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就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关系,柔韧能力的认识和训练,协调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我国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110米栏专项体能训练的初步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对110m栏专项体能的概念、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0m专项体能是指适应110m跨栏比赛要求的,用以维持运动员竞技状态和高质量完成整个比赛过程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110m跨栏的专项体能结构由:专项速度、专项力量、专项柔韧、专项节奏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五个部分组成;110m跨栏属于专项的、后天的、以无氧代谢为主的体能类速度性项目;110m栏专项体能训练具有专项特异性、客观评价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使举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体能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构建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对在男子举重运动员训练中运用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网球运动与体能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球运动是一种短时间、高强度的持续对抗运动,是一种运动与休息相结合的间歇运动。而体能是网球运动的基础,是提高技术的关键因素。就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展开论述,指出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身体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等专项体能,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体能"及"体能训练"术语的产生及具体内涵与外延,指出现今的体能训练与30年前相比,无论是对体能训练目的、功能的认识,还是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目前的竞技训练中,相关人员在认识上尚存以下误区:1.许多项目的主教练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专项训练,体能训练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没有或很少将体能训练纳入训练总体计划加以统一要求和通盘考虑;2.在吸收、利用世界竞技训练领域的先进成果,提升自身体能训练方面存在依赖现象;3.将体能训练作为训练水平上不去的借口;4.对体能训练不求甚解,未能全面把握不同项目体能训练的基本特征。对此分析基础上,就如何处理好体能训练与提高运动成绩间的辩证关系,作者进行了反思:1.教练员在认识层面上,应确立体能训练是所有运动项目出成绩的基础这一理念;2.在知识层面上,掌握开展体能训练所必需的基本的解剖、生理、生化知识;3.在实践层面上,了解一般性日常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恢复性体能训练的不同特点;4.在制胜规律的层面上,高度重视对提高天才运动员项目专注力与体能训练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因备战全运会的需要,针对前男子柔道全运会冠军、31岁老将何××体重超标、机能和体能低下、不能正常随队训练的情况,对其进行了营养、体能训练、水疗康复等赛前综合干预。通过综合干预,何××运动能力大幅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恢复效果比较理想。低氧训练方式安全有效地进行了体重控制;功能性体能训练作为专项体能训练的铺垫,对有氧运动能力、肌力、核心力量及平衡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水疗康复系统的应用对疲劳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体能和各项机能的逐步恢复,何××能正常随队训练,专项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我国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差异,发现我国运动员在竞技状态保持阶段明显短于国外运动员。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就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关系,柔韧能力的认识和训练,协调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训练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我国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翔的艰难突破给我国的体能类项目点燃了希望,纵观近几届奥运,体能类项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体能的高低取决于体能训练,为了这些计划能得以有效施行,强化对体能训练问题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在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成果及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运动训练学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中存在并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对今后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的方向给与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