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观察:学生认识生活的第一把钥匙──谈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武传兴刘国正先生曾说:“学习运用语文,主要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其实,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更加重要,引导学生切实理解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的,这就是交给了他们一把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怎样才...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整体—部分—整体”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讲读教学法。它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飞夺泸定桥》一文来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课前布置预习,提出具体要求: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提出一些简单而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一步就是从整体出发,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教学时,我提出:本文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是写什么人做什么事?这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的?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什么?“飞”和“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学生们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写些什么,脑子里没有素材。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让学生写作文有所提高,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文的方法呢?在学生课余的时间练习作文,用什么方法练习才最有效呢?的确在语文听、说、读、写、书这五种基本的训练中,以写作的能力训练难度最大。因为写作是小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观察生活、抒发感情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对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语文的第一怕。语文成绩不好,主要是作文不好。有的同学因为不喜欢  相似文献   

4.
语文第五册第4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用词要准确”。怎样使学生在说、写时用词准确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几种方法。 1.理解的方法。词语的意思理解正确了,用词才能准确,这是用词的基础。如教学《瀑布》,在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着重分析课文里哪些句子是形容瀑布声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样去写"一直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题,也是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切实提高习作训练的有效性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6.
陈国强 《甘肃教育》2020,(2):157-157
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所在。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会写、不愿写的问题非常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作文教学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一直倍受语文教师的关注。写作教学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写"和"写什么"的问题。"如何写"是一个写作过程的问题,"写什么"才是写作的灵魂与核心,也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文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呢?探讨写作教学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注重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在总体结构上贯穿了学习语文与生活不可分的线索。整套教材分三个阶段,完全是围绕生活循序渐进地进行语文训练的。第一阶段(第一册)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认识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培养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培养一般的表达能力。课文按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第一册的编排大大地突破了一般教材的编写程式,新意盎然。整册书都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懂得语文的学习和运用与生活的关系,懂得读和听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写和说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懂得增强理解、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是提高听说读写的必要条件。学生懂得了这些道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学习语文就不会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苦处,学习质量就会明显提高。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编排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实属罕见,给人以清新之感。第一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都是家庭生活的反映,学生生活在家庭之中,对家庭生活不仅熟悉,且有真切的感受。读这类文章易理解,有兴趣,练习用语言表达生活,会觉得有话可说,不是硬做文章。按照课文反映生活内容,由近及远进行编排,符合刚入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态,产生的效果必然良好。以上是义务教育课本的第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9.
一个好厨师,做得一手好菜,首先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食材,然后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加工处理这个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某种角度来讲,选择合适的材料比怎么做还要重要。拿这个比喻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挺恰当。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写什么呢,写作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描绘所见所闻所想,表述自己的意思。怎么写呢,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生活是纷乱繁杂的,怎样采摘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再选择恰当的体裁,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在这里,我想就"写什么"这个问题,说说自己教学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的种种素质都获得提高,从而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获得成功。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学生个人素质的表现之一,是素质教育极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怎样大面积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写好作文呢?作文教学如何让大多数学生都获得进步呢?这是素质教育给语文教师提出的重大课题。一、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作文是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对生活的记述和反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表演,以其生动形象的独特功能,备受一线教师的青睐。那么,怎样的表演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服务呢?课堂表演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案例一:《狐假虎威》(苏教版第四册)教学片断1.师:读一读课文的第7、8小节,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词语,等会儿交流。2.生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总体结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册为第一个阶段,第二、三、四册为第二个阶段,第五、六册为第三个阶段。第二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什么呢?第二册课本的内容有什么特点呢?如何完成第二册课本的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已被大家所公认。但读和写怎样结合呢?我做了些初步探索。三教《桂林山水》(九册2课),是我探索的一点体会。一教《桂林山水》,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桂林山水》是一篇看图学文,要求学生既要看懂图意,又要理解文意。教学这篇课文,我从看图入手,从培养观察能力起步。怎样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两步法:第一步是看图学文。也就是说,先让学生看图,凭借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们经常反映学生的作文写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少生活的素材,学生觉得无话可说,不知怎么说,生活中没有什么可写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可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写什么,怎样写?学生作文难成了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其实,学生作文难,难在没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收集作文素材,让学生做有"米"之"巧妇"呢?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从第二册起,在生字的安排上采用了识写分流的方式。识写分流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作识写分流的安排呢?在教学中怎样处理识写分流的问题呢? 一、识写分流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识写分流,实际上是对小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提倡启发式,废弃满堂灌。课堂提问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方式。究竟对学生怎样提问?这便要因人而异。试以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句话的含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安排有学写日记的基础训练,但是,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还怕写日记、厌写日记,不知写什么,不知怎样写.如何引导学生写好日记呢?可以从提供素材、教会选材、训练语言入手.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教材《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是一篇读写例话。读写例话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怎样读或怎样写。本篇读写例话侧重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读书的必要方法。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读,自己去思索,理清文章的思路呢?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复习本组教材中的重点课文《草地夜行》,将重点课文中重点训练项目的有关内容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使学生将理解的知识,再通过运用转化为能力。下面是对教学本课的设想。时间:一教时  相似文献   

20.
写话是什么呢?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也就是低年级教学中俗称的"小作文",低年级的写话教学的好和坏是直接影响高年级写作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由此可知,写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我们在教学中要如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呢?又要如何搞好写话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