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在《数学家之路》一文中专门谈到"奥数"教育.他说:"我在美国看到很多年轻学生‘,奥数’念得很好,竞赛也得高分,后来成为很好的数学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学习‘奥数’完全是凭着兴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3,(2):59
2012年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在杭州召开。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透露,截止至明年(即从2014年高考起),"奥赛"获奖生参加高考,将不再具有保送资格。"我是管‘奥数’的,我欢迎这样的决定。现在的‘奥数’教法不对,孩子真不应该学。"史宁中说,"学‘奥数’,不如多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关于奥数的争论持续不断。从"奥数热"到"奥数退烧",有言论讲"奥数学得好,数学学不好",提出了封杀奥数。足见奥数的教育价值受到了质疑与否定。本文试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论证奥数的教育价值不可否定,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数学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正>相较于国内如火如荼的"全民奥数",美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奥数,大多数的家长甚至从没有听说过奥数。美国中小学奥数组织的目标和所有学科的教育宗旨是一致的:不为竞赛本身,也不为升学加分,而是为了提高兴趣、培养能力和激发创造力。在美国的中小学生当中,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并不多,但真正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就会非常投入,他们会加入学校的数学俱乐部或相关兴趣小组,有特别天赋的还会学习高年级甚至是大学的数学课程。我先生在读大学时就  相似文献   

5.
敦敏 《生活教育》2010,(3):8-11
“我始终非常反感‘奥数’教育,这是对现在独生子女的一种摧残。而名校利用‘奥数’作为一种选拔学生的手段,这种教育不实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  相似文献   

6.
王红燕 《成才之路》2012,(16):131-I0006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是需要智慧的。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想说:"给你一个支点去撬起爱的教育吧!这个支点就是智慧,有智慧地爱学生,才是教育的‘真爱’,有  相似文献   

7.
"奥数"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是全世界高中学生最高水平的数学赛事,由具有数学天赋或对数学非常有兴趣的中学生参赛,为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因为爱好、特长而学习奥数是学生的自由,奥数本身没有错,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奥数.有人说"奥数无助于甚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片面的,说奥数教育是"万恶的"无疑也太夸张了,但不可否认奥数教育的确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孩子们对一道挑战题感兴趣,我不停地改变教学策略,没想到竟有了意外的收获:体会到了"老师‘下台’,学生‘上台’"的乐趣。把它记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每节数学课结束前,都会给喜爱数学的孩子们"加餐" ——结合本课内容的一道挑战题。刚开始,学生觉得新鲜,下课铃声刚响,就有学生到我这儿来对答案,做对的同学欢呼着离开教室,做错的则上位继续思考。可时间一长,学生对挑战题的兴趣越来越淡,最后甚至没人做了。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在题目下方写上了"挑战者:——",并且宣称:谁第一个做出来,就可以做小老师,把你的想法写在小黑板上,讲给大家听。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兴趣大增。可时间不长,我又发现许多数学后  相似文献   

9.
1竞赛数学和课堂教学并不对立 竞赛数学俗称“奥数”.当下,“奥数”的“名声”不太好.有反对者云“与通常的数学教育强调通性通法相比,‘奥数’训练更突出了数学的‘特技’‘特巧’,以及出奇制胜的‘野路子”’.张景中院士却说“年复一年进行的数学竞赛活动,不断为数学问题的宝库注入新鲜血液,常常把学术形态的数学成果转化为用于教学的形态.早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有不少进入了数学教材,成为例题和习题.  相似文献   

10.
近来,国内某小学数学教学杂志中有这样的议论:“当前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有两种‘平移’,一是上下‘平移’,把原本是高年级的学习内容平移到低年级,把初中的学习内容平移到小学;二是左右‘平移’,把原本是‘奥数’中的题目放到教材中去,由少数学生能做的变成要求人人都要掌握的。”应该看到,就我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而言,  相似文献   

11.
"奥数"产生于一种特殊的数学教育活动--数学奥林匹克."奥数"金牌显示了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优秀成绩和华夏子孙卓越的数学才智.但是,数学奥林匹克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它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化和规模化的存在,主要是受到多种内在因素,如数学竞赛的教育观念、教育传统和文化心理,以及思维方式等的钳制.因此,"为数学奥林匹克'松绑'"会相当不容易,而废除"奥数"也不符合数学教育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     
《中学生天地》2009,(7):7-7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奥数是思维的杂技。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博客上称,让中小学生学奥数加重了学生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呼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很多人支持杨教授的观点,但也有人说,错不在奥数本身,而在于把适合少数数学神童的奥数普及到多数学生身上,自然会让多数人感觉“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3.
正520,我爱你,一个网络流行词汇。在邵东县流光岭中学,这个"520"成为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课改名称,也成为了走进每个孩子生活和心灵的优美旋律——围绕它,正展开着一幅农村教育爱的画卷。"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没有了爱,教育也就没有了灵魂。‘520’课堂改革的根本,就是大力弘扬‘教育爱’:校长爱学校,教师爱学生,学生爱学习,让爱无处不在!"校长曾健云介绍说,学校"520"课改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数学课,他们认为数学学起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从学生的多方面情况入手来想方法,努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以下是我从业多年的教学感悟,和大家共同探讨。一、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小刚对我说:"每遇到难题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下意识地问自己,‘能应付难题吗’‘我可以完成吗’‘我怕不行’。老师,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太差,但是和同学们  相似文献   

15.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三、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  相似文献   

16.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而运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迅速达到此项教学目标。"数学实验"是我的市级课题——《数学实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在激发学生掌握新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贫困寄宿生住宿费和对贫困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的"三免一补",学生辍学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尽管如此,我乡镇学校的教育质量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而在各学科中,数学学科尤为明显,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低,教学质量相应也差.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  相似文献   

18.
熊丙奇 《广西教育》2012,(40):17-17
北京市近日再次清理"奥数",重申"三个禁止":禁止学校将考试成绩,特别是将"奥数"等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入学依据的招生行为;禁止公办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奥数"竞赛等以选拔生源为目的各类培训班;禁止公办学校教师参与此类培训班活动。其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让全民"奥数热"退烧,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国外",奥数"已有数十年历史,但其意在发展数学爱好者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在国内,"奥数"却很少关注孩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了王栋生老师的《我主张"静养式阅读"》(《人民教育》2012年第2期),文中所言所感无不是我们耳闻目睹司空见惯的现象,读后反复咀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谈道:"学校是传道授业之所,教师本是读书人,学校教育的常态,是让学生跟着读书人在一起学习,而不是传授‘考试学’,带领学生‘模拟’、‘预测’、‘课课练’。"王老师字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存折’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为了赢得‘大富翁’的称号,我由刚开始‘逼’自己阅读,到现在每天都要阅读,否则心里就好像缺点什么。"——这是我们带领孩子们进行"运用‘阅读存折’评价方式,促进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教学高效研究"课题研究时一个学生说的话。"阅读存折"评价方式是借助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争胜心以及想当上"大富翁"的心理,激励大家积极参与课堂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