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图     
中考知识梳理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画法1.条形统计图概念: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再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相似文献   

2.
师:以上大家通过自学,运用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初步画出了某地区1997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请大家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 生1:我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用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生2:条形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而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生3:我觉得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有优越性,因为它除了和条形统计图一样可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外,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通过对直接记录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8页《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应数量的变化趋势。为了突出这一特征,让学生通过手势画一画,动手描一描,联系各种生活材料体验数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统计的有关内容,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一年级下册中引入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生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三册的“统计”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与第一阶段的内容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条形统计图的一个格子可以代表2个单位。因为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比较麻烦,所以有必要根据数据特点选择一格代表2个或者多个单位。这一变化不仅是表面上从1到2数量上的变动,它开始明确定义条形统计图中“格子”的本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倡“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如何落实这一教学理念?试以“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为例谈点体会。“条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很多的教法是,教师直接教授学生条形统计图的具体制作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后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解读统计图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怎样的统计才是科学的统计,条形统计图有哪些实际意义等问题,在课前固然是一无所知,在课后其实也不…  相似文献   

7.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制图方法和整理数据信息。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两大方面:其一,在综  相似文献   

8.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数学统计图表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折线统计图是对已有统计分析方法的一种延伸与拓展,它与已有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研究?教学目标是什么?教材的挖掘到什么程度才是学生需要并能理解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了我的磨课之旅.  相似文献   

9.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我们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统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读懂和分析图中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及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0.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我们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统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读懂和分析图中所表达的内容;能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以及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1.
与统计表相比,统计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常用的统计图有三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个例子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沈珠振 《江苏教育》2012,(Z3):63-66
【设计理念】《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且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情境引入。师:现在正值旅游旺季,老师统计了5个旅游城市4月22日的最高气温(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你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师:(小结)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度,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师:我还对扬州22日白天的气温进行了详细统计。(课件出示扬州4月22日  相似文献   

14.
统计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体系,旨在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08页<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突出反应数量的变化趋势.为了突出这一特征,让学生通过手势画一画,动手描一描,联系各种生活材料体验数量的变化趋势,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新课标对<折线统计图>除了关注原有的这些基础性目标外,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目标:即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统计”是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答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增强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背景说明《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6~77页。教材简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统计功能,与扇形统计图一起构成了统计图表知识的整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在于利用扇形面积的大小来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圆)的百分比,因而学习时需要涉及圆、按比例分配和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9.
[知识导序 ]整理数据平均数统计表 表外 :标题、日期、单位说明表内 :表头、纵横栏目、数据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知识导练 ]在日常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中 ,特别是进行科学研究时 ,人们常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情况 ,这就需要收集数据 ,并把数据加以分类、整理 ,需要求出数据的平均数 ,或者制成统计表、统计图 ,用来反映所了解的情况。(一 )求平均数希望小学统计五年级学生的身高 ,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身高 (米 ) 1.35 1.381.4 11.4 4人 数 4 17 332 6  求五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想一想要求五年级学生的平均身…  相似文献   

20.
与统计表相比,统计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关系。常用的统计图有三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结合一道例题来比较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