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产茶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家庭以栽茶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而这些地方茶农的茶树培栽技术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茶叶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开设了茶树栽培劳技课是为了使这部分的学生将来回乡在茶叶生产上有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基础。这对进一步发展茶叶生长,增加收入,改变家乡面貌,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潮州凤凰单丛茶初制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潮州凤凰单丛茶初制工艺流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茶区农户提高名茶制作工艺技术与品质。  相似文献   

3.
名人品茶     
●苏东坡爱酒也爱茶。他一生沉浮宦海,辗转四方,到过南方许多产茶区,不仅对茶叶功用和饮茶方法很精通,而且对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也在行,堪称一位谙熟茶事的高手。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入词、入文,从而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他的千古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与他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后人将这两句诗相配对,悬挂在杭州藕香居茶室,真是自然天成,流传千古。  相似文献   

4.
<正>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茶”命名的国家公办特色高职院校,坐落于江西省婺源县。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地方优势,开设了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茶艺与茶叶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茶叶贸易方向)等专业,致力于培养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艺表演、茶叶营销、茶叶贸易全链条式茶产业人才。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气息,而同一种茶的不同泡法也有不同的韵味,喝茶既是品茶,又是品文化、品人生。  相似文献   

5.
影响江苏省茶树生产布局的气候指标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叶生产概况江苏省生产茶叶的历史很悠久,且以多产名茶著称.据史志记载三国时已盛行饮茶,唐宋时期江南丘陵已有不少茶园,茶叶生产有较大发展,在宜兴县志上有茗岭地区的上等茶“紫笋”在唐代作为贡品的记载,吴县洞庭山也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素以出名茶著称,洞庭生产的“碧螺春”,现在列为我省三大名茶之一.自清代以来,江苏省茶叶生产每况愈下.至解放前夕,全省的产茶区只有宜兴、吴县和金坛三县,茶园面积1.2万多亩,年产毛茶不过5000多担.现在全省茶区逐渐由三个县恢复和发展到35个县市,遍及大江南北,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茶叶产量到10多万担,平均亩产从建国初期的42斤增加到110斤以上.  相似文献   

6.
探究测定凤凰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在λ=400 nm下测定不同地域高度、不同发酵条件下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和一壶茶叶的最佳冲泡次数,以测定其氨基酸的最大浸出量,并和其他品种茶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高度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高山最多,低山最少,中山居中;在100℃发酵下,其氨基酸含量最大;凤凰茶的最佳冲泡次数为5次;当浸泡4 h时,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浸出量;与其它茶叶相比,普洱茶氨基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1962年的下半年,在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对外贸易局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福建分公司、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以及福安专署各有关单位的支援下,本组在坦洋工夫茶区进行了茶园类型的调查,写成了一篇内部报告,名为《福安专区社口、凤阳、斜滩等地区茶园类型调查报告》,于1962年底,分送给各有关单位在.这篇内部报告的基础上,于1963年上半年改写成这篇适于公开发表的调查报告.目前,坦洋工夫茶区的茶叶生产和省内其他茶区一样,呈现了一片大好形势.本文中所提出的垦复旧茶园的资金问题,在今年已经由国家贷款给予解决.关于粮食补贴问题,由于今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西方流行的分析模式--"SWOT"法,分析大别山茶区茶叶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名优茶品种丰富等优势和在茶叶卫生质量、企业经营规模、茶叶品牌等方面的劣势,以及大别山茶区可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大别山茶区茶叶的竞争地位和实力,并提出了发展规模效益,推进产业化建设;实施名牌战略;发展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等的建议,以供相关茶区借鉴.  相似文献   

9.
龙井茶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而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相似文献   

10.
覆盖遮荫技术可以影响茶园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促进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和茶叶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泉州茶文化历史源头可追溯到晋末.宋元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于官府、士族、寺院、民间,茶产业得到初步发展.明代中后期茶树无性繁殖法的发明,使得茶叶产量徒增,茶产业开始进入商品化时代.清代以来,茶树长穗扦插繁殖法的采用,使得茶叶产量高、质量优,茶产业得到兴盛繁荣.  相似文献   

12.
五代茶叶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代时期的茶叶生产,上承唐朝,下启宋代,在中国茶叶生产发展史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本文试图对此作初步的探讨。一、茶叶栽培、焙制与产量陆羽《茶经》卷上记述唐代茶树栽培方法时,只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初步认识了茶树的生物特性,总结了唐代栽培经验,指明了茶树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和栽种方法,但是太简略了,无法详细了解唐及唐以前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措施。一些学者便根据《齐民要术》所载的“种瓜法”,推测唐代种茶的方法。而五代人韩鄂在他所著《四时纂要》一书中,则对茶树的种植季节、茶园的选择、播种方法、中耕除草、施肥灌溉及遮荫等措施,都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喝的茶,那茶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人们喝的茶主要有绿茶、红茶、花茶等。人们将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经过不同的加工过程制作出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汉朝时期,就知道茶不但有解渴及悦人之香味,而且有药效作用。东汉名医华佗已话及茶之药效。现代科学已明确这是因为茶叶中的化学成分起到的药用功效。 一、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1.水分:水是茶树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形成光合作用的产物的重要原料。幼嫩的茶树新梢中一般含水分75—78%。叶片老化以后含水量减少。茶叶中的水分不但能溶解可溶性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无机盐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家乡——凤凰是个有名的江南小乡镇,这里交通发达、镇容整洁、物产丰富,有许多的特产极富盛名(凤凰水蜜桃、高庄豆腐干、凤凰茶叶);有丰富的地方文化;如河阳山歌、河阳山的传说,还有古老的寺庙(永庆寺)等,其中蕴涵了许多对孩子发展和有益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学校中大班开展了集体性的野游和参观活动。为了让孩子比较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是近代世界红茶的主要产地,而临近武夷茶区的福建省会福州是晚清最早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和近代东南沿海重要的传教基地.美国新教传教士卢公明(Justus Doolittle,1824-1880)在华传教十余载,其传教活动的进行与福州茶叶贸易发展的兴衰紧密相连.后来他一度放弃传教,在福州茶叶贸易兴盛期间担任美商琼记洋行(Augustine Heard&Co.)的茶商翻译,直接参与晚清茶叶贸易的全过程.本文以卢公明的传教活动为主线,通过他与茶叶关系的个案研究,对传教士从商现象以及茶叶与福音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杰铭 《红领巾》2010,(7):87-87
我家种了许多茶树。小署过后,爸爸要上山给老茶树“理发”。听爸爸说,那是为了让茶叶长得更好。我要爸爸带我一起去,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是茶叶的故乡。虽然地球上拥有茶树植物已达七八千万年的漫长历史,但茶被人类所发现和利用却仅有四五千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皖南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等地有代表性茶园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茶园土壤硒与茶叶硒的相关性及理化性质等因素对茶叶硒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硒(全硒)与茶叶硒(全硒)呈正相关,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茶叶硒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及pH值等均对茶叶硒富集存在明显的影响,即茶树对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天然富硒茶叶的开发和皖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而普洱茶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思茅是世界茶树起源的核心地区,以思茅为核心区(包括思茅、西双版纳、临沧)申报“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荼普洱茶”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具备了地球演化史、物质史、气候学、古植物学等方面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