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44):87-87
有一定岁数的人都有儿时在操场上看露天电影的经历,并念念难忘。而在大洋彼岸的纽约,时尚的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在地面上看露天电影,他们瞄准了摩天大楼的天台,把影院搬到了楼顶。  相似文献   

2.
汪翔 《湖北档案》2022,(3):31-32
假日经过县文化旅游局,广场的大屏幕正在播放露天电影,我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露天电影的情景.那时的露天电影像吃过的饕餮大餐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小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没有电视,人们的文化生活非常贫乏,露天电影要算当时的文化大餐了,尤其是过春节,各大队都会放映露天电影,很多半大小子,跟着放映队一个村一个...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没电影院,经常去看露天电影,一张雪白的幕布挂在广场上,架一台放映机,从正面背面都可以看,反面看字幕是反着的,但如果只看画面,正看和反看都是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认识图片上的这些机器设备吗?露天电影放映机、发电机、胶片盒。对于80后来说,它们已经是"老古董"了,但对于60后、70后来说,这些"老古董"却给予了他们最快乐的童年时光,承载着他们最美好的记忆!露天电影的快乐在60后、70后的记忆中是不可磨灭的。那时只要听说放露天电影,孩子和大人都很兴奋。一块空地,  相似文献   

5.
睡觉     
人的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其中又要数幼年时代为最甘美。我幼年时,有在一切地方睡着的本领,不管是坐着,躺着,甚至是走着,都有可能到太虚幻境里神游一遭。夏日晚上,从外面看露天电影回来,我走在路上就经常睡着了,被人拖拉着,完全是下意识地在跟着走,步伐踉踉跄跄,形同醉汉。一次起夜,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曾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的露天电影又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不过,如今看电影本身已变得不再重要,反倒是大家更愿意从露天放映这种形式中找到别样欢乐与怀旧情绪。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我居住的贵昆线滥坝车站,平时很少放露天电影,除非是逢年过节或特别重大的节日,因为那时候可以娱乐的文化活动实在太少,既没有电视,也没有舞厅。当时我和小伙伴们惦记最多的事除了过年,就是看电影。过  相似文献   

8.
儿时的最快乐的事,除了过春节,莫过于看电影了。那时的农村,看的都是露天电影。天为顶,树为院,大白幕布一拉,村部前的打麦场就成了我们最美妙最神往的电影院。  相似文献   

9.
我在北京的部队大院长大,部队里有一个很大的操场,每周都放免费的露天电影。当时部队得天独厚有自己的放映机,还能够从总政的片库调拷贝,一部电影拍完了,一周之内我们肯定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0.
在狱中,张稼峰三番五次被关禁闭,最长的一次,被连续关禁闭一年零九个月。他只能靠反复回忆以前所看过的几百部译制片,来打发难熬的时光。有一天,院子里传来给劳改犯放的露天电影的声音。这绝对是邱岳峰的声音!他仿佛在地狱里听到了来自天国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常常记起一个“跺脚”的故事:部队大院里看露天电影,天挺冷,院子里不时响起一片跺脚声。随着剧情的发展,院子里越来越静,这时候,人们已忘记了脚冷。剧情继续发展,不知何时,跺脚声又会四起……电影不吸引人了,人们会跺脚,电视也是如此.如果不吸引人,人们同样会跺脚,而这一跺脚,可就要换台了。那么,怎样让节目吸引人,留住观众,不给观众“跺脚”换台的机会呢?我认为,选题第一。选题让人眼前一亮的节目对能“抓”人。我们的《生活快车》栏目,各个板块加起来一年要做近400个选题。制片人常说,与生活相关的我们都可以做,…  相似文献   

12.
《现代出版》2013,(5):F0004-F0004
亚特兰蒂斯书店位于被称为世界上最浪漫岛屿的圣托里尼岛,这里是爱好文学读者的天堂。书店出出售自己设计的明信片、笔记本、并出版书刊。站在书店阳台,面前是一览无余的蓝天碧海,身后是古老的白色城堡,你可俯视圣托里尼火山岛全景;在夕阳西沉时,吹着海风,看着日落,边喝威士忌边读书。书店时常组织话剧演出、放映露天电影,来访过生日 累了也可以在书店提供的床铺上打个盹儿,生活是如此美好。  相似文献   

13.
荐书     
《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刘仰东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定价:22.00元本书以大全景的模式描写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所经历的场景。包括野营拉练、看露天电影、借小人书、学工学农、课堂学习、恶作剧、玩闹游戏、体育运动、干家务、过年节、买东西、穿衣打扮、流行语等,翔实真实的资料、温暖细腻的记忆、幽默风趣的文字使本书读来  相似文献   

14.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站台票还是那么一张不起眼的小硬纸片,却不知经过这十几年的变化,站台票已成为吸引不少人去搜寻、去研究、去欣赏的收藏品了。  相似文献   

15.
有一些人会去写诗,我感到特别能理解,甚至觉得:他们活着,只能去写诗,比如李白、顾城。有一些人会去写诗,我感到特别不能理解,因为他们的一切似乎都与诗毫不相干,比如我将要写到的这个人,张蒙。这样的一名军人,与我概念中的诗人实在相去甚远,我觉得他应该属于最不可能去写诗的那一类人。因此,理解"他为什么会写诗",  相似文献   

16.
李冬昱 《视听界》2005,(3):12-17
曾经,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在黑暗的人群中,欣赏面前那一幕幕雕刻时光的艺术。乡村露天电影集市般的热闹。城镇影院排队入场的拥挤,仿佛久远的往事,只留存于我们怀旧的梦中。在电子时代,人们似乎更愿意在家里的电视机或电脑上观看电影碟片。缩小了尺寸的碟片,如同电影版的邮票,可是,一枚邮票的效果怎么抵得上一幅油画,喜爱中国电影的人们痛心疾首地面对这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古人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维护家庭和睦兴旺、成就一番事业之首。这道出了一个重要道理:人成方能事成。何以人成方能事成呢?因为,事情是要靠人去做的。一个人具备了办成某件事的素质和本领,他才能办成这件事;素质越高,本领越强,这件事也就办得越好。以编辑工作而论,出书方向靠人去坚持;选题靠人去发掘、捕捉;书稿靠人去组织、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去了,总会有人怀念他.去的人是各式各样的,怀念他们的人自然也十分不同.我怀念张雁同志.  相似文献   

19.
“闯海的人”向南,去深圳,去海南。而他们,向东,跨过黄浦江,开发浦东  相似文献   

20.
唐文翰 《大观周刊》2012,(28):11-11,13
人与哲学之间关系密切,自古希腊人开始了思辨之路,哲学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前进至今。我们可以通过人去了解哲学,也可以通过哲学去把握人,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哲学的本质,也可以把握住人的真正本性。究竟何为“人”?何为“哲学”?人是万物之灵,哲学是万学之学,本文将尝试着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