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国家通过制定特殊政策和加大投入,使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多种客观原因,边境少数民族教育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向境外流失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学生可能出现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的边缘化倾向;边境地区乡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效果仍然较低。应继续加大专项投入,扩大"三免费"的范围和力度;重视边境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开展边境民族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藏拥有很长的边境线,少数民族散居于此,边境局势复杂。西藏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后,要稳定边境地区,从长远计,必须发挥国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如此才能紧紧抓住边境地区民族学生的教育主权,为国家培养爱国守土的边境公民,实现教育兴边稳边。因此,必须迎难而上,因地因时因势施策,办好西藏国门教育:一方面抢占教育主动权,维护我国边境地区教育安全以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对外输出我国的文化元素,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筑牢我国西藏边疆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3.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程度严重且面大,导致基础教育发展十分艰难,"马太效应"的现象较为突出,而近年来由于周边国家对边境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大加强,有些政策措施已明显优于我国,因而在边境地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激烈的教育竞争,针对边境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笔者进行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对云南边境地区16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汉族朋友的数量、语言、文化等因素对边境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影响,并根据以上分析,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推进学校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大汉语的普及力度,加强边境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社会交往,以及加强边境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已经实施多年,其成效理应得到评估和反思;通过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效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发展。中缅边境地区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民族地区,对这一地区的双语教育成效加以考察,可以窥知全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得失,而目前关于此地的这类研究尚属空白。我们认为,开展中缅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效的调查研究,是很有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在政府重视及多方努力下,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距"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要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应进一步促进双语教育的协调发展,启发"双语"教师文化自觉、因地制宜地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开发建设本土"双语"教材和探究"双语"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当代少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分别从优化社会环境、发挥家庭基础教育作用、加强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完善自我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和教育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处我国南疆的广西边境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地理条件较差,历史上长期受战争因素的制约,国家对广西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城镇化发展滞后。广西边境地区的建设者应因地制宜,依托口岸资源、自然资源,根据大石山区和边境口岸的特点,发展建设具有边境特色的城镇,引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是新疆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双语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加快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2005年以来,新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高度重视学前“双语”教育的开展,大批财政资金开始向学前“双语”教育倾斜.从历史发展角度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各个时期“双语”教育政策特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政策还有亟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边境学生的国家认同关系边疆与国家的安稳。在对我国中越边境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调查中发现,我国中越边境地区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面临整体效果不佳、学校中国家认同教育偏差、家庭与社区中国家认同教育缺失的困境。在意义重大与面临困境的双重压力下,边境地区的国家认同教育应构建内容上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核心、形式上涵盖文化所有场域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以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