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经典的美学、文论专著,"悲剧说"是其中的经典理论。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依据,对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悲情城市》进行解读,从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来分析这部电影的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许多以钢琴为题材的优秀电影,如《钢琴家》、《钢琴教师》、《海上钢琴师》等等,给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影片当属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2002年执导的影片《钢琴家》。不仅因为影片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电影中弥漫的肖邦的音乐。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命运与音乐的故事。《钢琴家》获得第55届戛纳电影节最高荣誉"金棕榈"大奖,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议题一直是侯孝贤导演在新电影时期着重表现的主要议题,但实际上在新电影之前,他的作品就已经明显表明出对城乡的二元态度。本文拟回顾侯孝贤在新电影之前编导的三部作品《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彩》、《在那河畔青草青》,以此来探究侯孝贤对于台北和乡村的认知与态度,及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越人歌》作为电影《夜宴》中的插曲,由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重新作曲改编,以电影主基调的形式穿插在《夜宴》的各个角落,作为整个影片的音乐主体,始终保持着电影的整体风格,它以不同的方式穿插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把音乐的美感与电影的画面感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电影情感的走向与情节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侯孝贤运用诸多陌生化的电影元素使影片有种异乎寻常的美感,其简到极致的语言对白,隐而不明的故事情节和充满了感伤意绪的意象隐喻是在向古老的诗性世界靠拢。影片故作一种"疏离感",这是让观众在"留白"的意境中按照美的规律主动建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6.
影片《深海》和《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看上去截然不同,后者堪称女性主义电影的佳作。实际上,《深海》在貌似“男性电影”的外表之下,隐匿地表达了女性主义。可以说,两部影片外表相异但殊途同归,是台湾电影中女性主义表达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莎 《文学教育(上)》2010,(23):112-113
影片《恋恋风尘》拍摄于80年代中期,是台湾名导侯孝贤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中的故事以阿远和阿云的爱情为主线,在乡村与城市两个地点交替展开。本文试以城乡二元文化的视角对影片进行解读,分析城乡两种文化环境对剧情发展的影响,探索城乡二元文化的对立与调和关系,最终导致了影片悲剧结局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于李玉本人的作品而言,《万物生长》之前的影片,无论主题内容还是风格特色上,都与这部影片有很大的不同。在影片《万物生长》里导演所体现出的新的创作特色,符合当前消费市场环境下青春片的创作特征。本文从电影类型、视听风格、角色塑造等方面,来剖析该片中导演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4,(10):32-33
荫精彩的机器人电影 从1927年电影《大都市》中第一个机器人玛丽亚开始,有关机器人的电影层出不穷,系列电影《变形金刚》的热映,更是让人们真切的感受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机器人战争。 《变形金刚》系列影片中的擎天柱,带领一群汽车机器人为保护地球而与邪恶的霸天虎英勇作战,已成为最受人们追捧的机器人形象。 此外,《星球大战》、《机器人总动员》、《机器管家》、《环太平洋》、《机器人历险记》等等有关机器人的电影,除了给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外,更激发起人们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2):114-118
香港著名导演张彻拍摄的电影《荡寇志》采用在节选原著的基础上加以虚构的改编方式,重点展现了小说《水浒传》"征讨方腊"一节中攻取杭州城的曲折情节。影片通过原著情节重构中的英雄形象彰显、水浒英雄阴暗面的影像淡化以及方腊一方形象的反面化塑造,不仅投射出一代武侠电影宗师张彻对于《水浒传》人物精神内涵的特殊理解及其在影像实践中一以贯之的"阳刚电影美学",亦体现出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电影对于包括《水浒传》在内的古典名著的独特影像诠释。  相似文献   

11.
郭靖 《广东教育》2005,(3):68-68
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侯孝贤电影《风柜来的人》,对台湾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腾飞后的工业城市高雄的面貌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展示。而侯孝贤的第二部作品《冬冬的假期》,有关都市台北的镜头只有四个。两处内景,小学礼堂,冬冬隐没在队伍中,病房里,小舅不能吸烟。两处外景,医院大楼前面,火车站站台,选择的标准是城市主流机构的边缘。我们看不到都市街道和人群的全景。侯孝贤没有用镜头的景深或远景对20世纪80年代台北都市面貌作出些许的展示。  相似文献   

12.
No.1《云上的日子》这部短片集式的影片无论是哲学主题的挖掘,还是影像精美严谨的构成,都显示出一代大师安东尼奥尼的风范。No.2《一条安达鲁狗》路易斯·布努艾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也是最具传奇性的电影导演之一,该片堪称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世界》透过影片富有内涵的文化隐喻,体现出对当代中国社会现状的警觉观察和复杂思考。影片所揭示的城市中权力的空间化和情感的疏离化可以视作是潜伏着现代性之痛的“城市疤痕”,传达出电影对都市现实的深层质询。而对农民工身份危机的书写,则真实地聚焦着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显现出电影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张云孟 《教师》2011,(20):127-128
从1987年独立执导处女作《红高粱》到2010年所谓"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片《山楂树之恋》,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一改其张扬、恢弘、大气、艳丽的制作风格,转向凄伤秀丽甚至禁欲的格调。这一转变显示出张艺谋生命意识的变化也是不断变迁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电影符号。本文试从《红高粱》和《山楂树之恋》这两部影片的爱情观、生命观以及影片拍摄的色彩取向等方面分析这一转变中蕴含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包括电影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电影艺术存在于生活,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生活,才能创造出精美的艺术作品。优秀影片《红山雨》的创作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真理。  相似文献   

16.
进入电脑制作电影特效的时代,电影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视觉冲击。2014年美国迪斯尼著名影片《沉睡魔咒》即运用创新制作技术,制作出美轮美奂的电影特技。电影特效作为模态因素之一,也影响着台词在情节中的主导性,使台词特别是其中的模糊语在影片中的作用大幅增强且愈加生动。该文以该影片为例,通过对主人公玛琳菲森台词中模糊语使用的实例分析,及其对整个情节的促进作用,为人们展现出电影特效与模糊语结合下影片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7.
如今看电影早就不仅仅只是娱乐消遣,还是一个个职场之角的精彩缩影。《职业》杂志盘点出本年度最受职场人士欢迎的十部影片,让我们共同回味吧。  相似文献   

18.
电影的转场与场景、剪辑、蒙太奇等联系紧密,有着千变万化的转换形式。同时转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考虑观影者的审美接受。影片《白日焰火》中有一个相当精彩的转场,它由复杂的视听语言组成,显示出导演的高超技巧。通过与其他知名影片的对比分析可知,转场在电影中是一个不容小视的创作环节。  相似文献   

19.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和你在一起》是一部艺术和票房都不错的影片。影片塑造的余教授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对这一人物的细致解读。可以发现陈凯歌在重视影片审美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在有意迎合电影市场化经营运作的现实。《和你在一起》是陈凯歌对电影如何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艰辛尝试。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0,(6):32-32
看过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和《兵临城下》吗?这组玩具兵人就是以这两部影片为蓝本创作出来的。厉害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