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让世界了解中国什么?世界想了解中国什么?怎样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电视外宣节目制作所面临的问题。让世界了解中国什么?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江泽民同志去年9月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电视外宣是党的整个外宣工作的一部分,应该比对内宣传有更强的政治意识,要牢牢把握住导向,把中国的形  相似文献   

2.
踏上自强之路的中华文明古国在新时期发出“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心声。外宣工作就是一项文化传播工作,但外宣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如何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这是我们外宣部门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本文试图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探析文化传播中存在的“误读”与“虚构”现象,并由此确定我们的外宣策略。  相似文献   

3.
9月1日至12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在法国巴黎举办,这是近年来我国在欧洲举办的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江泽民主席和希拉克总统为文化周写了题词。文化周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它在法国掀起的中国热还远远没有结束,此次活动所起到的宣传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积极作用还将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笔者在日本讲谈社研修了近5个半月。讲谈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间的出版交流项目持续了二十多年。作为第23期研修生,笔者与其他两位业内同行一起走进这家日本出版巨头。在讲谈社,从销售部门到图书、杂志编辑部、数字出版部,我们与讲谈社员工交流切磋、参与业务例会,每个部门多则一周、少则3天。这次研修为我们近距离观察日本出版现状、了解日本人对中国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05,(7):4-4
2005年7月1日,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为办报的宗旨,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迎来了20岁的生日。庆祝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6.
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上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汉语这个传播的使者走近了中国,感知了中国。在当今这个多元世界中, 语言担负着和平使命,它是国际间交往和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桥梁。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成立于1987年,是由国务院11 个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在中国教育部内。国家汉办始终以“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了解”为宗旨,致力于让汉语走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这是学者余秋雨写的一篇文章,转自新华网。原来的题目是《中国处于“文化孤立”之中吗?》,现在刊出的题目系本刊编者所加。作者在文章中一再论述,至今世界对中国,对中国文化仍知之甚少。这一看法不只是他独有,本刊第11期刊出的呆访广东省委外宣办主任李守进的文章也谈到这种情况,可能有人会认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对日宣传已经做了那么多年,日本人还不了解中国?其实不然,一般的日本人且不说,甚至有的NHK电视人都提出了“广东在哪”的问题。可见,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有多少! 我们转载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是想引起对外传媒的人士注意:中国的对外传播任务有多重,路有多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门敞开,西方的化经济浪潮奔涌而来,中国也渴望与世界沟通。但由于距离遥远,能踏上东方大陆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发展中的中国非常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世界各国朋友的了解与支持。因而,对肩负着“向世界说明中国”出版任务的中国外宣领域的工作来说,走出去,让外书刊出版向对象国“靠岸”,进而落地生根,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是我国最主要的外宣媒体之一,承载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际台在对外传播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取得突破性成就。新时期,国际台继续坚持不懈,锐意创新,适时调整战略部署,大力推进现代国际广播体系建设,已成为连接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0.
对外传播是我国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说的对外传播即我们习惯所说的“外宣”,就是通过向世界客观、全面地介绍、报道中国,让世界正确地了解中国,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世界信息传播业方兴未艾,第四媒体(互联网)崭露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04,(3):24-26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度走向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在重新审视着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怎样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的化应以怎样的方式让世界了解认同?在“中国化德国行”之后,央视演播室请来了化部部长孙家正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请他们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观众一起向世界讲明一个当代的中国。本期我们接着欣赏他们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阅读世界的“狂欢时代”。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世界当代文学被大规模和系统地翻译引进出版,而今天,对世界名著的翻译很难再超越那个时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何让世界通过引进书籍这种最常见、最大众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中国对外出版人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从法兰克福书展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还有连续两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下文同)主办的出版选题策划会,都可以看到中国出版人对外出版的追求与梦想一直像火一样燃烧。 为此,在2007年7月29日-8月5日,本刊一路追踪“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亲身感受到外国出版商正在怀着渴望“阅读中国”,而中国出版人也带着追求与梦想,积极了解国际出版界的需求。为此,本刊采访了近十位国际出版业专家和学者,以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以其鲜活的互动内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今天全世界都在注意中国,可以说各种人都在瞪着眼睛看着中国。这里们的朋友,也有一般的群众,也包括我们的敌人。他们都天天看着中国,他们都想知道中国。因此,这是我们对外介绍中国的最好时机。我们常说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这的的确确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心任务。了解什么?我看一方面要看世界最想了解我们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我们最想让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在日本东京南青山松山芭蕾舞团的演练剧场举行了新编大型历史史诗《白毛女》的公演。在中日关系处于特殊历史时期以及人们愈发认识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性的今天,该剧的上演似乎具有特殊意义。电影《白毛女》1952年流传至日本后,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然而,不同社会阶层对《白毛女》的理解各有偏重。左翼知识分子及产业工人更多地从阶级意识、革命理想出发,希望日本也能效仿《白毛女》中展现  相似文献   

15.
第一,要充分认识对外宣传工作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强调外宣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从很多的角度讲,可以有很多的理由。但我觉得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最重要的根据是两个。一个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让世界正确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现在的发展、中国的政策和未来。外宣工作应有效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第二,反击西方国家利用舆论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需要。冷战之后,他们把进攻的方向对准了中国,利用人权、台湾、达赖、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进行歪曲和攻击,企图制造分裂,破坏统一,干扰我改革开放,阻挠、遏止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24日,“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日本落下帷幕,日本《世界周报》刊登了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经营研究科教授高桥美都子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受伤的中国“海龟们”》,新华网随后予以转载,称文章解读了日本为何留不住中国留学生的缘由。本刊转载此文,是认为确实值得那些关心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与合作的人士一读。  相似文献   

17.
推广汉语的中国出版人其实内心都潜藏着这样一种热望:让世界上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汉语这个传播的使者走近中国,感知中国。 《对外大传播》一直关注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对外传播中的特殊作用.并围绕这个选题,曾先后采访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美籍学者赵启光,推出了《“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各地对外宣传中流行着“让我们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我们”这样的一个口号,并以此作为地方对外宣传工作的总纲。但仔细品味就会令人感到有些不太明确。”了解“我们”这自然是指某个地方或某个城市,那个地方或城市肯定有许多东西需要对外宣传,但到底应该宣传什么呢。我认为城市形象或地方形象是地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感受了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考。 文章篇幅比较长,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的真实状况,本刊准备分三期刊出,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4,(2):26-28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度走向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在重新审视着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怎样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的化应以怎样的方式让世界了解认同?在“中国化德国行”之后,央视演播室请来化部部长孙家正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请他们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观众一起向世界讲明当代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次特殊的新闻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