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面对厌学的学生,我们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从各方面疏导学生的厌学心理,努力引导他们克服厌学情绪,使他们成为爱学、乐学、会学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乐学与厌学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有危害性的问题,巳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识。以往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角度来探讨学生厌学形成的原因。但至今还末见有关厌学学生与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关系的系统报告。本文对乐学学生与厌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进行了对比,旨在揭示出厌学与乐学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自主学习.但,如果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甚至厌学,就谈不上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关爱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知识、心理等多角度、全方位帮助学生,创造环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应该在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化厌学为乐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 ,特别是我们这类生源较差的学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注意力分散 ,上课不认真听课 ,思维迟缓 ,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 ,作业拖拉 ,敷衍了事 ,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 ,作业错误率上升 ,学习成绩下降 ,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 ,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 :学生厌学是心理疲倦的反应 ,必须对学生厌学作出正确的心理诊断 ,分析产生的原因 ,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变厌学为乐学。一、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1.由于持续努力的精神紧张…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应该在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化厌学为乐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士不厌学,则能成其圣。"学生乐学、善学、成才需要良好的氛围,而现在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造成极大学习压力和恐惧,导致学生厌学。"倒三角"现象导致学生厌学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乐学、善学有着较好的效果。如何使"倒三角"厌学成为了"正三角"乐学,分析了原因和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有的教师过分夸大对学生厌学的估计。我以为教师的这种认知是偏颇的。《关于初中生厌学的调查报告》(本刊1992年第2期)提出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认为乐于学习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3.70%,厌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1.21%,厌学的学生多于乐学的学生;而学生自己认为乐学的占学生总数的38.5%,厌学的占学生总数的5%,乐学的学生远多于厌学的学生。教师对“厌学”现象的估计与学生厌学的事实相差甚远,这说明教师中存在着一种形而上学的学生观。它表现在教师的教育实践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凭主观臆断或停留于对表面  相似文献   

9.
学生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将无法估量。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保证课堂教学有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尊重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完成语文课  相似文献   

10.
王红娟 《成才之路》2022,(15):141-144
受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及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农村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多方努力,共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厌学"向"乐学"转变.文章论述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列举农...  相似文献   

11.
人人都知道,学习足一项艰苦的劳动。学习,总是与刻苦、用功连在一起,这就难免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如何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呢,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去亲近、了解学生,摸透学生心理,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乐学思想定义为":从学生乐于学习的角度,研究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思想体系。"其实",乐学"就是学生乐于学习,但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本文主要从学生"厌学"是由哪几方面因素造成的和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两方面来阐述的。  相似文献   

13.
现在,许多孩子上学并不快乐,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究其原因,除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外,教师的不当教学与管理也造成了学生身心的疲惫和心理畏惧。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乐学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彩明 《现代语文》2014,(12):82-83
初中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成长养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生理的青春期又导致他们的需求多变,因此,中学生常常在“乐学”与“厌学”的两界间徘徊。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剖析学生“乐学”与“厌学”的成因,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轨道上不断前行,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实践中,学生的“不满”是“乐学”的外在表现,而“满足”中则不仅包含了“厌学”,也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如他们已发现语文的魅力,对自己的所学感到满意,等等。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致力于剔除学生的厌学情绪,构建满足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大力开发学生的“不满”情结,引导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探索,不断成长,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行为观察、自我陈述及对调查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手段,从三所职业院校外语系709人中严格分层抽样出20名乐学学生、20名次厌学学生及20名厌学学生,对他们的学校学习环境影响学习动机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①三大类学生对现今高职院校学校学习环境的认可度不高并且看法较为一致:不满意。②学校学习环境与学习动机行为的相关分析表明学校学习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行为会产生微弱影响,但相对而言,对厌学类学生影响更大。③学校学习环境与动机行为的回归分析表明某些课堂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动机行为有影响。具体表现为:厌学类学生动机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责任心不高;次厌学类学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上课的奈理不清与节奏较慢;乐学类学生学习外语动机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教法的单一与课堂气氛的枯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就如何创“乐学“环境激活英语交际?通过激情对话,走向快乐交流,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兴趣、开展多彩课堂,变“厌学“为“乐学“等等作了尝试和探讨。旨在重新构建课堂形态,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人总是有意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一定意义上说,"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课堂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严重的可以发展到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一些矫正策略,可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引起学生厌学的心理因素 ,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 ,教师要在善教、乐教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很多学生一提起英语来就感到头疼,认为它难以听懂,学起来枯燥乏味,产生了畏惧心理,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要让英语学科不再让学生感到难以入手,由厌学到乐学,由没有头绪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