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青藏区,是藏族和中原、北方草原地区交往的交通要道,历代中央王朝对该区治理十分重视。明朝,为防止蒙藏联合,在甘青藏区建立了军事卫所并实行土流参治的行政设置。这一政策,不仅加强了中央对甘青藏区的控制,亦促进了甘青藏区的发展及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2.
设立甘青川藏族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藏区的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从甘青川藏区发展对整个藏区发展的影响来看,藏区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藏族经济核心地区,建立内地与藏区经济有效交流传承的平台。具体而言,应对区位与资源条件优越、藏汉交流便捷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合作市优先开发,通过实施合适藏民族地区特点的优惠政策,使合作市尽快成长为甘青川藏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它御接内地、辐射藏区的特殊地缘化优势,带动甘青川藏区的发展,为省际边缘民族地区的开发和整个藏区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蒙元时期.中央王朝结束了分裂格局,在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甘肃青海地区藏族的统治。凉州会晤是蒙元时期甘肃最具历史性的活动.萨班和阔端的友好会谈开创了蒙、藏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以蒙古贵族为首的封建专制政权通过宗王分封、设立行省、设置站赤、清查户口等举措对甘青藏区进行管理;甘青藏区作为西藏与内地联系的必经通道.其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甘青藏区的“茶马贸易”加深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汉、藏、回等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甘青藏区藏传佛教的发展,使得佛教建筑及绘画艺术在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传播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清至民国时期,甘青藏区市场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相交织的现象。由于生产诸因素积淀,至清末民初,甘青藏区市场已初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体系。这种独特民族市场体系的形成,不仅丰富与便利了藏区内部的生产生活需求,加强了藏蒙与汉回民族的经济交往,还对藏区内部的社会整合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如何办出时代特色、为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西方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在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实施"EGP+ESP"教学模式构想,并就实施该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探讨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蒙元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甘肃青海地区藏族的统治。本文从蒙元早期与甘青藏族的关系及凉州会谈说起,分析了蒙元在甘青藏区的统治及蒙元与甘青藏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新舟中学藏区学生的英语学习为基础,针对新舟中学"藏—汉—英"三语环境下藏区学生的英语认知和语序的学习进行研究,进一步剖析藏区学生在特殊语言环境下英语语序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并提出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同伴交往和求助倾向四个维度探讨四川省藏区"9+3"学生在内地学习生活期间的文化适应现状,且据此提出了促进藏区"9+3"学生文化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西番诸卫”看明朝对甘青藏区的统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史》把设置于河、湟、洮、岷地区的河州、西宁、洮州及岷州四卫称为“西番诸卫”。这些卫所在明朝统治河、湟、洮、岷及整个甘青藏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西番诸卫”为线索,就明朝对甘青藏区统治中的几个问题略作探析。 (一) 《明史·西域二》言:“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微外皆是,其散处河、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叶以来,甘青藏区以寺院型集镇为龙头,带动集市、街市、小市等集团式发展,寺院会集密集丛生的市场格局形成,深刻体现着其以虔诚的信仰为前提,以寺院社会中心地位为依托,以活佛的崇拜中心为感召,构成的藏传佛教寺院对人口与商业组织聚集的中心引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蜀道”不应单指连接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川陕道路,还应包括自陇(甘肃)入川的陇蜀道路,唯有如此,“蜀道”才属完整概念。甘肃陇南地区是陇蜀道必经的核心区域。陇右天水经祁山道、卤城可抵汉中至川蜀,也可抵武都,再经文县(阴平道)入川蜀。无论秦汉时期、三国时期,还是宋金时期,祁山道都为陕甘川三省经济、文化、军事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交通条件;而卤城也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盐业资源成为祁山道上一座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数学教育为宋元数学顶峰之际的成就奠定了基础.通过分析宋代特殊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对数学发展的影响,指出了数学教育的高度发展和理学思想的兴起等是宋代数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孙晓峰  臧全红 《家教指南》2011,(3):62-69,129,131
莲花寺是陇东地区唐宋时期重要的石窟寺之一,唐代造像以阿弥陀佛为主,龛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代造像题材丰富,以涅槃像和罗汉像为主体,兼有阿弥陀、观音、地藏以及部分释、道题材造像,显然受到了陕北地区同期造像的影响,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陕北及陇东地区石窟造像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知县、县令,也有兼一县兵马的职责。朝官知县兼领一县兵马,被称为兵马都监;京官知县和幕职州县官县令兼领一县兵马,被称为兵马都监;畿县知县兼领一县兵马,称为签书兵马司公事。宋代知县、县令兼领兵马,一是镇压民间的反抗活动,二是抵制异族的进攻。宋代的知县、县令始于宋初;神宗革新,实行将兵法,专门别置教官训练军队,罢黜知县、县令兼领一县兵马之权;到南宋恢复知县、县令兼兵权,知县、县令带兵制几经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大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而这一时期出现的宋人小品画就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其风格特征有:独特的构图方式;丰富而精微的笔墨形式;写实性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6.
石包城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石包城乡境内,为唐宋时期的雍归镇。石包城遗址及其周边的人文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对石包城遗址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考古调查,召开学术会议,论证其历史价值及其对于西北史研究和敦煌学研究的意义;把石包城、石板墩、墩庄堡子的旅游开发同透明梦柯冰川、野马峰天池、肃北蒙古族民族风情旅游开发及石包城乡的住宿、餐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开发;要特别注意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好石包城和石板墩的整体空间场所,维护好两处遗址及其周边山岭、草甸和湿地的原生态形象。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及《订补》收录了234位宗室的两千余首诗。据宗室自身及诗歌创作的发展实际,将宗室诗分为五个时期描述,宗室诗的发展特点与平民特色既受制于宋代的“隔离政策”,又与宗室自身的平民化相一致。整体看,宗室缺乏一流大诗人,宗室诗亦缺乏鲜明特色;而另一方面,部分宗室诗投射出对赵宋王朝的特殊感情,部分宗室的诗歌创作则为整个宋诗的繁荣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对宋代法制具有深刻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一)重视司法官员的选任和管理;(二)注意改革司法运作机制,便利民众诉讼;(三)因时变,法,满足民众要求,适应社会发展。以人为本思想是宋代法制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南宋川陕战区战略地位重要,在南宋国防安全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南宋通过和籴、科籴等方式籴买粮食,筹集到大量军粮。南宋将川陕各地籴买到的粮食通过陆路和嘉陵江水路两条路线运往边防前沿,这为川陕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川陕战区军粮籴买与转运中,出现了诸多弊端,成为当地民众的沉重负担,体现出军队物资供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南宋川陕战区军粮的籴买与转运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军队物资供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0.
宋代文化形态的特殊性 ,决定了宋代文人特殊的生活态度及文化价值取向。欧阳修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转变风气的人物 ,艳情词在其词集中有很大比重 ,其艳词具有独特的审美品格 ,它主要体现在词家对女性的描写中表现出超越前人的强烈女性意识 ,作者在创作中对特定时代女性生活、思想、情感、心态、人格等方面自觉的理性照中表现出了独特的女性观念和价值取向。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对女性观照的一贯性、自觉性 ;其二 ,对女性评价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