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新《公司法》第152条明确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没有对其做出具体的制度设计,有关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的确定以及范围、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以及机关成员的当事人地位等问题,依然是一个立法空白。而上述问题的解决决定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实施的法律效果以及社会效益,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立法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我国法院有关涉外公司关系主要纠纷类型法律适用的司法实践等问题,认为未来的司法解释之中,公司股东出资关系、公司股权转让关系、公司内部管理关系、股东权确权关系、公司解散和清算关系原则上应该受登记地法支配。股东侵权关系要一分为二,根据不同情形,适用登记地法或侵权行为地法。  相似文献   

3.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公司监督机制,但是我国公司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是我国公司立法的一大缺陷.该文通过对各国有关立法的规定及比较,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作初步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的公司立法.  相似文献   

4.
论股东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司治理中,股东作为公司的发起人、投资人及终极所有者,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然而现实中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而导致许多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股东在获得期待利益的过程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其利益存在为管理层所侵害的巨大风险。因而,股东知情权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享有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股东权,在股东权的整个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以我国新旧公司法的规定和现实的经济环境为出发点,比较新旧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行使范围的规定,分析现行公司法的缺陷,近而提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如何完善、规范、保护股东知情权,实现股东知情权的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06-1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繁荣,上市公司的收购与反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在这种激烈的市场交易活动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处于弱者地位,其利益极易受到来自收购公司、目标公司控制股东和经营管理层的侵害。如何在反收购中保护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从目标公司受侵害的现实分析,试图从反收购决定权的归属、对目标公司控制股东及经营管理层的权限界定、对反收购活动的监管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加强和完善反收购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控制股东出于资本多数决而对公司享有控制权,因而在公司决策中处于特殊的优势地位。控制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在行使控制权时侵犯公司利益以及少数股东的利益,控制股东滥权现象在我国股份公司中十分严重。对控制股东科以法律上的义务,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权利,不仅具备着广泛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公司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在我国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有利于减少和消除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减少和消除股东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达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平衡与完善。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构成要件的角度,探讨了股东同时所有股份原则,股东持股期间和持股比例,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和前置程序,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等问题。认为股东人格和公司人格应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8.
现行《公司法》下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会,而股东是以所占股份比例来行使股东权,股东在公司中享受的权利与其出资成正比,这从表面上看貌似公平合理,然而,资本多数决策原则在公司运作中若被大股东滥用,中小股东处于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地位几乎成为一种必然。文章从增强对大股东的约束、扩大中小股东的权利、增加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司法救济手段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现行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特殊性及存在问题加以分析探讨,提出一些建议,以求有利于今后我国公司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股东出资是公司成立和存续的物质基础,是公司资本形成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但在我国,股东瑕疵出资的情形屡见不鲜,严重侵害了其他股东、公司和公司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由此引发的诉讼也层出不穷。文章结合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征求意见稿)的第三部分,从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对公司、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民事责任以及其他责任主体的民事责任这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股东派生诉讼作为衡平公司效率和保障小股东诉求博弈的产物,往往缺失超越利益纠葛的监督机制。在经济迅变的当下,世界多国以立法的方式在股东派生诉讼中设置了法院的司法审查程序,虽然我国《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并对公司内部的前置审查程序作出详细规定,但并没有将法院的司法许可纳入法律架构中。为通过隐形的制约力量使公司经营效率与股东追求之间实现最佳优势利益,我国公司法152条的修改方向应为引入司法审查原则,并赋予法院适度的自由裁量权,抑制股东无益诉讼行为,实现公司自治与司法干预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为普通法国家的一项天才发明,它是对付公司中那些滥权、浪费和盗窃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在我国以前的法律中则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修订的《公司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第152条中第一次明确赋予了股东代表诉讼的合法地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客观地说,这区区一个条文共三款的规定稍显粗糙,尚有较多疏漏和值得探讨之处,如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诉讼费用担保制度、激励机制以及诉讼结果归属等方面均未做出规定,使其可操作性大打折扣。文章在辩证分析新公司法的历史性突破和疏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股东会主义"逐步向"董事会主义"转型,公司董事、高管人员所拥有的经营管理权利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监督董事及高管人员履行职责,各国公司法相继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我国新《公司法》虽然也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但是对于公司在诉讼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却是一片空白。理论界对此有诸多争议,国外也有不同的立法例。通过对我国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对比,在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及日本等国的立法,以期为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为保护其在公司中的权益而对公司有关情况行使的查阅权、质询权以及核查权和核查人选任请求权。它是股东依法知晓公司经营的真实信息的权利。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但还有探讨余地。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应关注于提起知情权诉讼的主体、目的以及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被告等问题;股东知情权的司法救济是防范股东风险、保障股东权利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一人公司是指公司只有一名股东,公司全部股份均属该股东所有的有限公司。我国2006年实施的《公司法》确立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与世界先进立法制度相比,我国的一人公司法律制度在设立主体、注册资本、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继发型一人公司的地位、外部独立财务的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比较中外立法状况,结合我国司法实务的实际情况,我国在针对一人公司的立法中应在规范公司设立条件,统一资本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适用条件,明确继发型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监管外部独立财务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公司隐名投资者的法律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名投资者是否具有股东资格?由于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公司法都没对如何认定股东身份进行界定,导致理论上见仁见智,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也不一致,所以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也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问题。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分析了隐名产生的原因、认定股东资格的原则、条件、及隐名投资者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在对目标公司小股东权利保护的法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法》修改前后的相关法律法规,分别从收购人、目标公司管理层、目标公司控股股东的角度来探讨目标公司小股东权利的保护措施,并提出有关上市公司收购方面的法律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看,对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无论实体法还是程序法上基本是一片空白。我国在设计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时,应本着保护股东权益的理念,遵循鼓励正当诉讼与制约不正当诉讼相兼顾的原则,明确界定原、被告的范围及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5年版《公司法》虽然大为拓宽了公司自治的领域,但是有关股东协议的法律规范尚付阙如。实践中,用股东治理合约的方式替代公司的法定治理结构虽然具有组织成本和灵活性上的优势,但是尚不能有效地解决组织中固有的代理问题,并对公司参与各方的预期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公司法》立法应当在认可股东治理合约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规制措施,维护公司参与各方基本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一人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活跃于我国的经济社会中,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为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做了明确规定,然而这却造成了许多人对这个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理解的困惑,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及如何避免造成困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2013年修正的《公司法》作了进一步完善:探讨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原告资格、前置程序、公司地位以及诉讼费用这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完善建议,以期待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真正发挥其保护中小股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