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起始于隋朝。状元又称状头,是数以万计举子的代表。唐载初元年(公元689年)首创殿试,把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以后逐渐得以习用。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刘春霖。前后  相似文献   

2.
贾云 《云南档案》2005,(2):11-12
云南的矿产开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维中国矿产以云南为首屈一指”的云南铜矿,以其资本雄厚、产量高、生产规模大,在清代持续了近百年的鼎盛发展,滇铜不仅是民生的需要,更是清政府军事、财政的需要,为清代经济命脉之一。在云南省档案馆珍藏的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的档案里,记载着云南铜业一段浓墨重彩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在封建科举考试中,名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者称为状元.清代从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到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止,258年间清朝共开科112次,取状元114名(顺治九年与顺治十二年的两科,满、汉分榜各取2名).其中仅山东就有21人,而清朝开国后的第一位状元则是山东聊城的傅以渐.……  相似文献   

4.
在封建科举考试中,名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者称为状元.清代从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到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止,258年间清朝共开科112次,取状元114名(顺治九年与顺治十二年的两科,满、汉分榜各取2名).其中仅山东就有21人,而清朝开国后的第一位状元则是山东聊城的傅以渐.……  相似文献   

5.
殿试是清代科举体系内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读卷官将开展阅卷工作,并将其中优秀的10份试卷列入荐卷内,其名次等待皇帝的最终裁决。在这些殿试试卷判定过程中,读卷官会以圈、尖、点、直、叉等标识符号在试卷上标注以别优劣,并在"弥封官关防印"边上写下他们拟定的名次。由此可见,清代殿试阅卷的标识符号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也是清代科举阅卷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殿试是清代科举体系内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读卷官将开展阅卷工作,并将其中优秀的10份试卷列入荐卷内,其名次等待皇帝的最终裁决。在这些殿试试卷判定过程中,读卷官会以圈、尖、点、直、叉等标识符号在试卷上标注以别优劣,并在"弥封官关防印"边上写下他们拟定的名次。由此可见,清代殿试阅卷的标识符号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也是清代科举阅卷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大内档案与鲁迅《谈所谓“大内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内档案是指清朝存放于内阁大库中的诏今、奏章、朱谕、实录、则例、典籍、外国的表章、历科殿试的卷子以及其它档案。北洋时期因转卖大内档案引发的“八千麻袋事件”,是历史文化的一次重大破坏。1927年12月,鲁迅写下了《让所谓“大内档案”》一文,对此进行揭露,表明了他对大内档案以及这一事件的认识和态度。一、大内档案概况内阁是清入关后为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在原内三院基础上建立的最高行政机关。从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确立,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废止,前后存在240多年。由于内阁是辅佐皇帝的御用机构,因而它的职能大…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是我国著名的一部大型丛书。每当谈到这部丛书时,少不了要提及它的编纂时间。编纂此丛书的时间,有多至四种说法: 一、清乾隆三十年“清乾隆三十年救辑。”(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1)》P962) 二、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73年)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更加确定了。”(杜定友《〈图书分类法〉史略》)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也是采用这四部的分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学》) “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时,进一步确定了‘四部’分类法,使其完备。”(白国应《图书分类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史学》2005,(2):24-25
清代阿拉善霍硕特旗札萨克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档案馆提供)阿拉善霍硕特旗档寨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系统的清代蒙古札萨克衙门档案。此印由康熙帝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赐予该旗首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经绝版,世界仅存一部,今存日本东洋文库的《程乡县志》,系自明代嘉靖辛丑岁(公元1541年)知县陈应奎,教谕赖存业纂修以来,五易其稿,至清代康熙辛末三十年(公元1691年)知县刘广聪编修的刻本。现由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王洁玉、林子雄,梅县剑英图书馆程志远、谢维怀还原  相似文献   

11.
1992年5月,在东营区原油郭乡党委、乡政府文化站的协助下,东营区档案馆征集收藏了刘营村退休干部刘培英同志收藏的皇帝嘉封档案——《奉天诰命》圣旨。《奉天诰命》圣旨源于清代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二十六日,受道光皇帝旨意,为山东省乐安县(现广饶)北隋村(今属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东隋村)隋藏珠之父母加封三级之命令。《奉天诰命》系当代的  相似文献   

12.
改琦,字伯蕴,号香白,又号攻芗,一作七香,别号玉壶外史.生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卒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是清代著名回族画家.善画人物,尤工仕女,亦画花卉、兰竹,落墨洁净,设色妍雅,在清代画坛上,堪称一派.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图书馆收藏有乾隆十九年(1754年)纪昀殿试卷。原件尺寸47.8×13.5cm,经折装。首页题:"应殿试举人臣纪昀。"次页题:"应殿试举人臣纪昀,年三十一岁,系直隶河间府献县人,由原廪膳生应乾隆十二年乡试中式,由举人应乾隆十九年会试中式,今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并所习经书开具于后:一、三代:曾祖钰未仕故,祖天申未仕故,父容舒仕存。一、习《书经》。"第三页空白。第四页题:"第二甲第四名,拟七。"第五页始为正文。每页12行,每行22字。正文末尾  相似文献   

14.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近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及《散原精舍文集》。陈三立光绪八年壬午(1882)中举后,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入京会试,中式,徐一士《谈陈三立》及陈隆恪(三立次子)等《散原精舍文集题识》均称:"是年未应殿试,已丑成进士。"但考诸陈三立丁亥(1887)《致许振祎书》,不难发现丙戌"未应殿试"之说有可疑之处。三立此札原件存江西南昌藏书家王咨臣先生处,《江西社会  相似文献   

15.
<正>金榜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标志性档案文献。是科举考试最高级——殿试的成绩榜,也是封建统治者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清代的金榜原存于清朝内阁,大、小金榜成套。大金榜最长者近二十米,加盖"皇帝之宝",用于张挂昭示天下。小金榜用于皇帝御览和举行典礼时宣布名次使用。全部金榜为黄纸墨书,满、汉文合壁。钤用"皇帝之宝"。光绪二十年(1894)殿试大金榜,是科举制度终结前的最后一张"金榜"。这份世间惟一的"大金榜"高80厘米,长  相似文献   

16.
钱鏐,浙江临安人,字具美,小名婆留,谥曰武肃,俗称钱武肃王。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鏐出身贫寒,曾贩过私盐,在唐末社会动乱中,投军董昌标下。凭借着剽捍善战,在军中崭露头角。后董昌作乱,钱鏐讨伐董昌成功,势力渐渐壮大。公元907年,梁  相似文献   

17.
傅以渐(1609-1665),字于磐,号星岩,出生于明末聊城(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一个崇尚读书的没落商人家庭,祖籍江西永丰县。清顺治三年(1646)三月,清廷举行开国后的第一次殿试,傅以渐高中头名,成为清开国的  相似文献   

18.
万松书院景区在历时一年的重建工程后,于2002年10月1日建成并对游人开放。景区东起万松岭路,南到于子三墓山脊,西达孔家山山脊,北至将台山脚,占地面积574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时称“报恩寺”。据《武林梵志》卷三记载:“报恩寺,唐贞元间建,在万松岭西,内有舞凤轩、万菊轩、浣云池、铜井”。万松岭地名源自于唐代白居易之诗“万株松树青山上”。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旧址的基础上,首次改建成书院,并塑孔子及四弟子像(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我国清代武举制度的发展演变史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武童试、武乡试、武会试、武殿试四级考试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1951年高罗佩在东京将《秘戏图考》私刊了50册。这部副标题为"附论汉代至清代的中国性生活(公元前206年-公元1644年)"的出版物,被分送到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与研究机构。1961年布里尔(E.J.Brill)公司正式出版了高罗佩的《中国古代房内考》,其中包含了一个《秘戏图考》的某些发现的概要。《秘戏图考》由三部分组成(即三卷):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