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菁 《儿童音乐》2010,(1):79-80
选用教材:广东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七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能准确、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相似文献   

2.
《画家和牧童》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课文有一个重要的情感目标就是体会画家的谦虚谨慎和牧童挑战权威的优秀品质。考虑到如果单一地在课文分析中利用阅读教学来达到该目标,未免有些牵强,且学生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把要达到的几个目标分成几个层次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所见”赏析及教学建议杨希水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文(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描写诗人偶然见到的一个牧童活动。全文仅二十个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牧童悠然自得,天真活泼的神态,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诗四行共两句。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秘。...  相似文献   

4.
<正>《画家和牧童》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课文有一个重要的情感目标就是体会画家的谦虚谨慎和牧童挑战权威的优秀品质。考虑到如果单一地在课文分析中利用阅读教学来达到该目标,未免有些牵强,且学生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把要达到的几个目标分成几个层次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一、音乐入情,走进千年古诗 “未成曲调先有情”,我们可以用“听音乐”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导入课堂,以便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乐曲意境的向往,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如教学《牧童》一诗,课前先播放一段《牧童短笛》并配以画面.让学生交流从这段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顺势引导唐代诗人吕岩给我们留下一首不朽的诗篇,它和这段音乐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同样的感受.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一起来感受牧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7.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设计思路:《画家和牧童》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文章寓优秀的思想品质于生动的故事中,既有绘声绘  相似文献   

8.
王亚权 《教学月刊》2007,(12):52-54
问题:如图1所示,l是一直线形的河流,一牧童在A处放牧.(1)若牧童要牵马到河边饮水,请在图中画出最短的路线;(2)若B为牧童的家,牧童牵马饮水后即刻回家,要使牧童牵马饮水及回家所走路程最短,牧童应走怎样的路线?请在图中画出,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9.
一、引导观察、揭示课题 1.图上有什么? 2.这个儿童是干什么的?(弄清身份) 3.此时这个儿童在干什么?(观察表情,体会牧童心情。) 点评:先引导看图,发挥图画作用,让学生体会牧童心情,指名口述当时情景,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对话比较多,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情感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教学中可以抓住画家、小牧童及围观人的表现展开对比感悟,在读一读、想一想中充分感受牧童的勇敢和戴嵩的谦虚,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对比读,感悟人物形象1.身份对比首先一大一小书写课题,突出大画家和小牧童,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种种回答和猜想,已经对感悟做人的道理做了有…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重点、难点】1.认字、写字、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想象,感悟画家和牧童的可贵品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捡到金子之后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生存,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苦。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这天,牧童又上了山。望着人迹罕至的山脊,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颤巍巍地矗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他不禁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哎哟!”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下山去了。“我挖到金子了!”牧童喊着,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妈妈注视着牧童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13.
袁源  李洋 《华章》2011,(28)
钢琴小品《牧童短笛》和《欢乐的牧童》是我国早期具有成熟民族风格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所作,《欢乐的牧童》是由作曲家黄虎威教授改编.这两部作品不论是在音乐意境上、音乐形象上,还是曲式和演奏手法,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也有相同之处——都是从中国民间音乐中提取出来并成功运用三部曲式结构,创造出鲜明生动的牧童形象的钢琴小品.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一: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得小一些)2.从这个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猜猜老师为什么这么写吗?二、学习2~4自然段1.传说有一天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戴嵩就画了一幅斗牛  相似文献   

15.
一、班级:初中二年级(川本) 二、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让学生领会江南的田园风味,想象牧童放牧时的愉快情景。  相似文献   

16.
古诗中的牧童实际上已经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一边悠闲地骑牛漫步,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  相似文献   

17.
《画家与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五言绝句《所见》,通过对牧童放牧时歌唱、捕蝉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这首诗虽然语言流畅,明白如话,但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由于其成长环境的不同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对诗中的人物、事物比较陌生,体验人物的情感,感受诗意的情趣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教师如果注意借助相关学科资源,可以缩短学生与古诗的距离,引领学生进入诗境。  相似文献   

19.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僧贯休)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衰衣卧月明.(吕洞宾)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这样的诗句,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可谓常见.清新、纯真而又懵懂、少识则是一般对“牧童”乃至以村落文化为主要背景下的孩童们的普遍认识.然而,在著名的《水浒传》中其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那个牧童形象更加具有寓言的韵味.  相似文献   

20.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