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长城蚕食图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境内有58公里的明代长城,该长城原高10.7米至12米,宽8米至10米,境内有烽火台514座,军堡18座,是明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但昔日雄伟古朴的长城由于长期自然风化、人为破坏,已失去原来的风貌。目前这段长城有较好墙体的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的不到30%。★长城蚕食图@池茂花  相似文献   

2.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即文化古迹,它包括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和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纪念地等.辽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古到今,在这块上地上留下了大量人类的史前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遗址和各种纪念地.据统计,辽宁现已发现的古遗址有1 100)多处,这其中,最著名的十大遗址是:一、辽宁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迹——庙后山庙后山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城子村东庙后山的南麓山坡上,距县城小市10公里,距本溪水洞15公里,是 一座古人类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3.
马兴 《兰台世界》2011,(11):76-77
尧都平阳在传世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襄汾陶寺遗址可为其提供佐证。尧葬地的具体地望已不可考,舜都蒲坂。舜葬地在九疑山更为合理,马王堆出土帛书地图、玉琯岩古舜帝陵庙遗址的发现为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4.
尧都平阳在传世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襄汾陶寺遗址可为其提供佐证.尧葬地的具体地望已不可考,舜都蒲坂.舜葬地在九疑山更为合理,马王堆出土帛书地图、玉琯岩古舜帝陵庙遗址的发现为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
吴榕青 《文化遗产》2015,(2):84-92,158
潮州城青龙(安济)庙在明代之前已经存在,在不同时期庙内有若干种不同的主祀神明。其最底层的本土信仰是蛇神,由原始的大蟒蛇至明中后期衍变为温和的小青蛇;其中间层信仰是宋代闽粤赣边共同得到官方敕封的水神"安济圣王";最后至明清年间,才将其冠冕加在蜀汉时期为国忠勇牺牲的王伉身上,勉强列入官方祀典。有清一代,青龙庙始终游离在民间与官方之间。  相似文献   

6.
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闻喜县桐城镇,2021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上郭古城北城墙及城内开展考古工作,发掘了8座墓葬,其中M1和M8两墓并列,间距3米,为夫妻异穴合葬墓。两墓出土器物丰富,有铜礼器、玉石器、陶器等,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为研究这一时期晋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7.
从2007年初至2015年,为配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大报恩寺遗址北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通过发掘,遗址北区明代主要建筑和总体布局得到廓清,明代皇家寺院的原有面貌得到较充分的揭示。其中包括水井19口,分别为六朝井2口、宋代井9口、明代井6口、清代井2口。这批水井是大报恩寺及其前身诸寺院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重要遗迹,不少井内出土有种类丰富、研究价值极高的遗物。宋代水井J16出土陶、瓷、铜、石、木等器物128件,其中铜钱66枚。瓷器中有多件带有墨书文字。尤其是出土了带铭文的井栏,据此推测J16的年代最早在南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济南市东郊有个王舍人镇,该镇的大辛庄以东有处遗址,长600米、宽500米,是已经探明的商代遗址。该遗址于197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自1935年遗址发现至20世纪末,这里曾陆续发掘出商代房址、水井、墓葬数个。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铜器等70余件。也曾发现过卜骨、卜甲,但未见卜辞。  相似文献   

9.
吴山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庙川村北侧吴山东麓山前台地。201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确认遗址面积约为10.2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单位106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对吴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800平方米,发现车马祭祀坑8座,坑内均有驷马一车,出土青铜车马器、玉器、铁器、骨器等232件组。吴山遗址祭祀坑与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2016年发掘的A类坑类型相近,年代相近。综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吴山遗址出土的铁锸应与玉人、玉琮、车马器具有同样的祭祀属性,并用于祭祀特定对象炎帝。吴山遗址应是秦灵公所作吴阳下畤。  相似文献   

10.
土遗址博物馆是一种物质实体,是整个社会文化事业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实物档案,对遗址博物馆的展示和各种现象进行揭示研究,是新落成的唐长安皇城墙遗址博物馆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浊漳河流域早期文化考古调查活动中,对屯留柳行遗址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发现了丰富的史前文化时期遗存。该遗址的遗物主要出土于灰坑H1和H2,两个单位所出的陶器在器类、质地、纹饰、制法上相同,表现出仰韶时期庙底沟文化阶段的典型特征。该遗址出土数量众多的尖底瓶残器,形态大多为锐角尖底、口部重唇,且两个部位的形态变化较小,应该代表了一个时间较短、面貌变化不大的文化发展阶段。总体来看,该遗址属于内涵单一的庙底沟文化中期阶段的典型遗址,出土陶器与晋南地区同时期陶器面貌基本一致,而与晋北同时期陶器差别较大,反映出仰韶文化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因距离和地理环境而造成的面貌差异。柳行仰韶文化遗存为深入认识山西东南部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2.
明代北京的营建项目,有宫殿、坛庙、城垣、城楼、陵寝、王府、官衙、仓庾、寺观桥梁等多种,其中宫殿、坛庙、城垣、城楼、陵寝等工程,规模都很浩大。经过修缮或建,这些宏大的建筑物不少都保存下来,成为北京文化遗产中最壮丽的部分。关于这些建物,特别是紫禁城、天坛、十三陵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博物馆》2009,(3):106-106
2008年9月16日至10月16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举办“紫玉暗香——2008南京博物院紫砂珍品联展”。这是南京博物院和台湾咸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继2005年“砂壶汇赏”展之后的再度合作。展品汇聚南京博物院藏文人紫砂珍品、台湾咸阳艺术文化基金会藏外销紫砂精品,以及来自宜兴明清蜀山、羊角山窑址、明代徐州卫遗址、清代扬州城遗址和明代金坛金沙水井的紫砂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14.
跨越时空的文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与记录文化(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玄武开篇 国之大事 1963年,中国考古学界在"峙峪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距今28000年前的原始弓箭"石镞".但那时的弓箭显然还不是用来对付同类的,而是属于狩猎文明进化链条中一个相对高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2014年6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北区发现明代砖砌水井一口,这是该遗址发现的第15口古井,编号为2014NBJ15(简称J15)。大报恩寺是明代重要的皇家寺院。该井完全用明代大砖砌就,建造精良、时代明确,是皇家寺院的组成部分。井内出土石、陶、瓷、铁器等各类质地文物70余件,为大报恩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尤其是出土的1件石质佛首和2件石质佛像砖,雕刻精美、纹饰复杂,是大报恩寺琉璃塔上的装饰物,体现出明代皇家寺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伟 《云南档案》2004,(6):16-17
云南省建水文庙,始建于公元1285年,历时700多年,是全国少有的大文庙。始建时,此庙就形成庙学合一的格局,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进行文化教育、传播儒学的机构。建水文庙自明代弘治八年(1495)开始,每年春秋两季的上丁日都要进行祭孔活动,临安府所有军政官员、文人学士、地方乡绅都集中在大成殿顶礼膜拜圣人。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中,发现了多片大西政权册封妃嫔金册,这是目前仅见的大西封册。金册表明了大西政权建立后仿照古制建立了"九嫔"制度,但其"九嫔"名号与明代不同;同时仿照明朝建立了封册制度,但其册文内容多引经据典,与明代册文风格截然不同;在封册的尺寸、材质等方面也与明代封册有着明显的差别,表现出了"稽古改制"的政治态度。但是这些变化仅流于表面,大西政权的官制以及军事体系等仍然基本来源于明朝。这样的转变表明张献忠"改弦更张"的政治心态,体现了大西政权妃嫔封册脱胎自明代制度,但又努力摆脱明朝影响的政治态度。同时,遗址中出水如此高等级的大西政权文物表明了大西军在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下试图从四川全面撤退、转移财物的历史事实,对研究大西政权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辽阳都司学是明代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校,也是辽阳正统的官学和典型的庙学。它的建立与发展使得儒学教育在明朝边境得到发展。本文从辽阳都司学的建设与扩建、辽阳都司学与边境办学理念、辽阳都司学的办学特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研究明代边境地区的儒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吉林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对苏尔哈古人类文化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述如下:遗址位于蛟河市苏尔哈渔场东侧约200米处的丘陵地带。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0米。西、南、东三面临松花湖(松花湖未形成前是原拉法河下游,也称嘎呀河,  相似文献   

20.
辽东半岛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决定,古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址遗迹,比较典型的代表如营口金牛山、本溪庙后山、海城小孤山等,均成为东北地区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