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孔子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垂世立教和书其重者的编辑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他的这些编辑思想中所体现的个人阅历、主体性暗示、个体理想指向和个体选择性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肖文 《编辑之友》2010,(12):72-74
1990年,国家出版界最高奖韬奋出版奖的获奖名单中有一个名字叫黄涛.这位被誉为"军事典籍史传写作之父"的红色编辑家,不仅是军中第一位国家出版界最高奖的获得者,也是军中第一位被载人中宣部出版的<编辑家列传>的人.在黄涛几十年的革命史传编辑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段就是组织编辑<星火燎原>丛书.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其最主要的工作是"编"书.但要"编"出一本本好书,成为优秀的编辑,离不开"读书".编辑家陈原曾经说过,编辑"自我修养的头一条,应当使自己成为'书迷'".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垂世立教"和"书其重者"的编辑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他的这些编辑思想中所体现的个人阅历、主体性暗示、个体理想指向和个体选择性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元济 (公元 1867— 1959年 ),近现代最重要的出版家、编辑家之一,然而提起他,知道的人却不一定很多,因为他一生没有为自己留下一部专著,而他编辑的著作和他的编辑思想至今让人受益;他提携、培育的后生如胡愈之、茅盾等至今令人仰慕;他毕生倾注的事业——商务印书馆,由一个以印刷为主的工场成长为全国的出版中心,至今生机勃勃。冰心先生称他是“传播知识的大师”,叶圣陶先生说:“……商务的气魄所以这样大,是跟编译所的奠基人张元济先生分不开的”,茅盾先生说“将来的历史将纪录菊生先生这些对于祖国文化的贡献”,而张元济先…  相似文献   

6.
高威 《新闻传播》2010,(3):124-124,126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编辑家,鸿篇巨制《史记》就是他精心编辑构建的文化大厦。作为一个大编辑家,在他身上体现出许多优秀的编辑素质和能力,比如远大的志向、广博的学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兼容并蓄的思想、开拓创新的能力等,这些都值得今天的编辑工作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心中的刘杲     
正今日出版界,如果有十位业内人士聚会,你说:"我认识刘杲。"那九个人一定笑着说:"是么,我们也认识啊!"天下谁人不识君?他是新闻出版总署前任领导,还被誉为当代出版家、编辑家、思想家、理论家、版权专家云云。小心,这些话千万别让刘杲先生听到,否则他一定板起面孔说:"打住打住,不要胡说。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和业绩一直在激励和教育我们。 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编辑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可是他谦虚地说,他的职业就是编辑。叶圣陶先生60多年功勋卓著的编辑生涯,是他编辑思想的完美体现。 有研究者认为,叶圣陶编辑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世人皆知林纾的译才,林纾实则也是一位编辑家,且具有出色的编辑能力、丰富的编译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不薄名人爱新人——试论秦兆阳的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著名的编辑家秦兆阳先生重视新人作品,培养和力推文学新人的编辑实践,指出秦兆阳先生重视新人新作的原因是为了实现其编辑主张和办刊宗旨。探讨了秦兆阳先生的办刊编辑思想是以一定的文学主张为宗旨,以优秀的作品为支撑,形成了文学主张、文学编辑、文学作品和谐统一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军 《出版史料》2008,(3):98-100
叶圣陶(1894~1988)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而他却以做编辑为荣。叶圣陶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他从学生时代编辑油印《学艺日刊》,到成为开明书店的“灵魂”、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到晚年校读最后一部书稿,整整从事了六十五年的编辑工作,为我国文化、教育和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百年中国出版史上是少见的。所以,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活动,对于目前的编辑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一辈知名编辑家孙伏园在编辑实践中,善于组稿、团结作家,讲求宏观启蒙、理性求实的鲜明编辑特色,实现了编者以其独特的编辑个性和思想个性使出版物具备了鲜明特色。孙伏园的编辑特色给中国现代报刊史留下了一笔值得后辈编辑人借鉴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3.
正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编辑是出版社的第一人才资源。编辑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命运。因此,出版社都希望有一批好编辑。而何谓好编辑?笔者以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编辑出版了一批好的出版物;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再次,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好编辑的自我修炼任何一个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喜欢三种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人;踏实肯干能干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欢迎的三种人:给单位带来负能量的人;不作为的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社原副总编辑、著名建筑编辑家杨永生生前曾赠言,要"做人、做事、做研究"。我经常以此勉励自己,做一名好编辑,要多做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正前几天偶然读到王国华先生2008年在《工人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世间渐无编辑家》,感悟颇多。时至今日,笔者从事编辑工作8年有余,深深体会到了图书编辑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所具有的特殊而平凡的本质。于是撰写本文,结合自身对编辑工作粗通浅识般的认知,来聊一聊当下如何做一个"三心二意"的编辑。坚守"虚荣"之心虚荣是所有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的劣根性之一。最初,编辑被美其名曰"为他人做嫁衣的裁缝",如今更被冠以"文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著名的编辑家,在商务印书馆时期他的编辑思想就已见端倪,他不仅将编辑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岗位。同时还具有明确的文化立场,义无反顾地通过自己的编辑工作推动新文化、新文学的建设,而且在编辑工作中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的作者。  相似文献   

16.
卓玥 《出版史料》2012,(3):117-119
张明养(1906~1992)先生不仅是一位知名的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政治学教授,而且还是一位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著名编辑家。从1930年至1958年近三十年中,他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世界知识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任职,还担任过世界知识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  相似文献   

17.
段乐川 《出版科学》2012,20(6):17-21
蔡学俭先生是我国当代出版界一位著名的研究型编辑家。在他的编辑出版理论研究中,以图书质量为核心的编辑质量观,是他整个编辑出版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构成。本文从他编辑质量观的核心思想、编辑思想、编辑作风和编辑规范几个方面,论述他对图书编辑质量问题较为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今年九十二岁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作家、教育家、语文学家,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其实他在编辑工作上花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一九二三年,他进商务印书馆,编小学课本,编《学生国学丛书》,后来代郑振铎先生编过《小说月报》,还编过《妇女杂志》。一九三一年,他进开明书店,编辑《中学生》、《新少年》、《月报》等刊物,编辑《开明青年丛书》和《开明少年丛书》等,并和夏丐尊先生等一同编了若干种中学语文课本,独自编写了一部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前编辑主体性的困境,非常有必要建构一种契合于当前语境的编辑主体性理论。文章尝试从哲学的角度来建构编辑的主体性,强调编辑的主体性构成包括三个方面的矛盾统一,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市场意识和审美意识的统一、个体主体和交互主体的统一。这三重对立、六个方面不仅是对既有编辑主体性特点的有机整合,也是对当前编辑主体性困境的一种系统的理论回应,具有整体关联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颜璐 《新闻爱好者》2006,(5S):36-37
贾祖璋(1901年~1988年)是我国科普小品的开拓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一位科普编辑家。他一生以卓有成效的编辑实践,在繁荣科普书刊出版、培养青年科普编辑和科普作等方面,为我国近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普出版工作的大环境下,研究和学习贾祖璋先生的科普编辑实践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