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诗史的编撰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末,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开辟创造期(1927-1948);二、统一化时期(1949-1978);三、更新繁荣期(1979-1999)。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反映了现当代学史家诗学观念与诗史撰写思维方式的演变、转化和更新的过程,展示了中国诗学与诗史撰史的无比丰富性和复杂性,表明诗史研究和撰正在走向全面、精细和深入。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49年以前,中国哲学史学科初步建立;第二个阶段为1949年到1978年,中国哲学史研究进展缓慢;第三个阶段为1978年以后,中国哲学史研究迎来春天.  相似文献   

3.
胡艳琳 《天中学刊》2004,19(6):73-76
赵树理在20世纪40年代崛起,对他的研究已历60年,其研究可分为四个时期:1943-1949年的倡导期,1949-1966年的评介期,1966-1976年的停滞期,1978年至今的纵深期。  相似文献   

4.
回归智慧——近30年中国哲学研究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哲学的变革似乎再次成为政治变革的先导。以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渐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哲学本身包括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也由此受到了多方面的洗礼。自1978年至2008年,新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已经历了30个春秋。较之20世纪后半叶的第一个30年(1949-1978年),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这30年中,中国哲学史研究无论在深度抑或广度上都发生了引入瞩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可以1949年为界分为上下两半期。上半期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时间、内容和资料发生了动态性演变,由此相应引发了研究方法的变化,为中国教育史研究走向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哲学思想尽管非常古老,但作为系统化或专业学样门类的哲学却是20世纪初产生的。20世纪中国哲学可分为三个时期:从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是中国哲学“学着讲”的时期;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哲学“照着讲”的时期;从1978年到世纪末是中国哲学“接着讲”的时期。中国人在哲学上当了一个世纪的学生,在21世纪应该毕业了,有资格、有条件、有必要“自己讲”哲学了。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中国天主教研究可以分成几个时期,1949~1978为第一时期,研究受意识形态左右;1978年之后从教案研究开始学术性逐渐增强,9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空前。各阶段研究呈现出不同的侧重和范式,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天主教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学术转型的挑战和跨学科整合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研究方回,对于研究宋代诗史和宋代诗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回顾了20世纪百年来方回诗学研究的状况。20世纪的方回诗学研究,30年代和40年代是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清人论争的继续,并有新的见解。80年代和90年代是一个时期,其中,80年代老一辈的研究者,上继前辈学者的思路继续推进,同时引进新的理论作新的思考;而新一代的学者已经开始以新的理论眼光加入讨论。90年代则在新的宽广的理论视野的观照下审视方回诗学,推动研究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历史教学大纲强调依据社会形态标准划分中国史:将夏朝以前的漫长历史作为原始社会;将夏商西周作为奴隶社会,把春秋作为奴隶社会解体时期:将战国秦汉至清朝前期作为封建社会,并把晚清(1840-1912年)和相继的民国时期(1912~1949年)这段特殊历史界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界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头30年为引进期,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译介杜威著作和评介杜威教育思想,此时期的代表性研究者是胡适;1930年至1949年是深入研究期,此时期的研究颇有"百家争鸣"气象,有吴俊升的自由主义进路的研究、梁漱溟的创造进化论视角的研究,也有林布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研究等;1950年至1980年,中国的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分化为两支,大陆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意识形态化批判,真正的学术研究几乎停滞,香港、台湾的研究则进入繁荣期,吴俊升成为此时期中国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集大成者;1980年后中国大陆对杜威教育思想重新评价,标志着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大陆开始复苏。从研究的思想类型看,百年研究历程是一个从实验主义到绝对主义,再重回实验主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帮研究经过4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1949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资料少,比较零星分散。1949年至1978年是第二个阶段,研究有一个曲折发展过程,既出版了一些研究资料,也打上“左”的时代印记。1979年到20世纪末是第三阶段。80年代初对宁波帮研究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自1984年起,在邓小平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指示鼓舞下,各地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世纪,宁波帮研究进入第四阶段,研究论明显增多,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性专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12.
80年来宁波帮研究经过4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1949年是第一阶段,宁波帮研究资料少,比较零星分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是第二个阶段,宁波帮研究有一个曲折发展过程,既出版了一些研究资料,也打上“左”的时代印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末,是宁波帮研究第三个阶段。80年代初对宁波帮研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自1984年下半年起,在邓小平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指示鼓舞下,各地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世纪,宁波帮研究进入第四个阶段,以纪念邓小平发出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指示20周年为契机,开展深入研究,研究论明显增多,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性专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13.
80年来宁波帮研究经过4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1949年是第一阶段,宁波帮研究资料少,比较零星分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是第二个阶段,宁波帮研究有一个曲折发展过程,既出版了一些研究资料,也打上“左”的时代印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末,是宁波帮研究第三个阶段。80年代初对宁波帮研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自1984年下半年起,在邓小平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指示鼓舞下,各地学者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世纪,宁波帮研究进入第四个阶段,以纪念邓小平发出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指示20周年为契机,开展深入研究,研究论文明显增多,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性专著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50年为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7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20世纪末为第三阶段.尽管各个阶段争论的内容、焦点不同,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始终围绕着中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不同问题而展开的,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握和审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丈学‘现代化”,文学史的研究存在三大理论范式,即意识形态范式,“整体”性范式,现代性范式。意识形态范式认为,一九四九年前后两个阶段的丈学属于不同性质的文学。“整体”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丈学是世界丈学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整体”,并非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九四九年而中断。现代性范式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现代性在文学层面的一种表现和展示。  相似文献   

16.
“革命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所呈现的重要文学现象,自20年代以来,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从文学史研究的具体进展看,“革命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49年以前;1949年至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这三个阶段,因历时条件不同,研究的问题及重心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分为三个阶段:孕育创建期(20世纪初一1949年),停滞沉沦期(1949——1979年)和重建发展期(1979——2000年)。从制度化的视角回顾三个阶段的教育社会学发展,对21世纪的教育社会学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综观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骈文研究之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因循与突破期(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和拓展与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两个阶段。总体来看,因循与突破期的古代骈文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如对于骈文的形式要素、对待骈文的态度、风格特点、骈体作法、骈文发展史等问题多有所论,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拓展与繁荣期的研究成果质量颇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对骈文的评价、骈文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关于骈文理论批评著作、骈体作家作品、骈文史研究等,角度不一,方法灵活,论述透彻,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近代石家庄城市化开始启动,它几乎与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开端恰好同步,这说明石家庄城市化的启动,落后于中国近代城市化整整一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9年,石家庄城市化历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01-1912年城市化启动时期;第二阶段,1912-1925年城市化初兴时期;第三阶段,1925-1937年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1937-1949年城市化停滞、畸形发展、衰退及恢复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