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手风琴是人们常见的伴奏乐器之一,由于我国手风琴教学体系和手风琴教材的不完善,手风琴艺术普及和推广缓慢。本文针对手风琴乐曲的创作与表现进行探究,并从手风琴表现动态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心情、表现自然风景、模仿声音四个方面分析了手风琴乐曲的创作与表现特性,为我国手风琴普及教育和乐曲创作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2.
雷嘉 《文教资料》2010,(3):126-127
巴洛克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在手风琴教学内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衡量一个手风琴演奏者的演奏技术、音乐表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是否全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巴洛克时代复调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介绍巴洛式音东的代表人物与创作,探究手风琴演奏等方面入手.对巴洛克复调音乐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充份肯定了它在手风琴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手风琴是一项较强表现力,具有雅俗共享的乐器,它是在上个世纪初期传入到中国,现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手风琴是西洋演奏乐器中的代表,拥有独特性质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国内艺术领域中深受人们的喜爱。经过多年的发展,手风琴在国内舞台上呈现民族发展的特点,演奏众多音乐家的艺术心声。随着百年艺术发展,手风琴已经成为艺术表演的一项乐器,在各大舞台进行演出。本文根据此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手风琴在国内与艺术发展中呈现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4.
潘霞 《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34-135
当前我国手风琴艺术日益发展,但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问题也日趋明显,已经成为我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的障碍。本文针对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进行了相关分析,首先阐述了手风琴艺术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手风琴艺术中国化发展的思想,并从教学的角度对手风琴艺术中国化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手风琴教育范围较广,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的日渐丰富,对艺术追求的多元化,手风琴艺术正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针对我国手风琴音乐发展的轨迹及出现的问题,该篇论文阐述了当今国内外手风琴的发展概况,为手风琴艺术做出了几点建议,目的在于推动手风琴艺术向更广的空间发展,使艺术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手风琴的演奏是一个容技术、表演、风格于一体的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内,技术是整个演奏艺术的基础和手段,而风箱运用的技巧是整个演奏艺术的核心和动力.研究和掌握手风琴风箱运用的技巧对整个手风琴的演奏和音乐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此,本文将手风琴风箱运用的几种技巧从理论上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手风琴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但较之其他乐器,仍是一件年轻的乐器。自从它诞生以来,一直历经不断的变革与发展。巴扬手风琴是在传统手风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更加丰富表现力的乐器,是手风琴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突破。文章对传统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从结构、演奏、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性分析研究,阐述了巴扬手风琴所特有的优势,对手风琴艺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风箱是手风琴的灵魂,在手风琴的演奏技巧和音乐情感的表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手风琴不同于其他键盘乐器的重要地方.它介于右侧键盘和左侧键钮之间.  相似文献   

9.
石倩 《文教资料》2009,(32):100-101
手风琴演奏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演奏者对乐器的娴熟操作与丰富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借用手风琴演奏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去深刻揭示作品内涵,实现作曲家和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本文从手风琴作品的感知、手风琴作品的内心体验及技术性外化这两方面,着重分析手风琴作品艺术表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伴奏是一门艺术,而手风琴伴奏则可以称之为大众的艺术。由于其和声织体丰富,音色变化多端,又方便携带,所以手风琴现在已成为了一个伴奏者,而用手风琴伴奏也成为了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很多专业院校和业余团体中,我们都能看到其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也深深的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如何更好的运用手风琴来烘托气氛,表现丰富多彩的音乐,一直以来也是手风琴伴奏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本文中,作者试图从节奏型和伴奏织体的选择等等诸多方面来叙述手风琴伴奏在独唱,合唱以及各种声乐作品中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和手法,以达到具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手风琴伴奏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同时手风琴课程又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结合手风琴的基本技巧和作品分析等知识,培养学生的手风琴伴奏技能是高师手风琴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体现师范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中,手风琴教学不宜采用单一的师徒式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就手风琴教学而言,应以“一对一”师徒式教学为基本模式,以“排练式教学”为重要模式,以定期讲座式教学为有益补充,并灵活运用,使三者相互渗透,才能基本达到学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手风琴学生演奏出错几率高,这是影响手风琴教学绩效的一大因素,采取怎样的科学训练方法降低学生演奏出错几率、提高手风琴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手风琴教学工作者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收获并从四个方面谈一点肤浅的体会与认识.  相似文献   

14.
欣赏评述能力的强弱,与人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对作品的感受程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等都有关系。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不能强求学生只用一种方式进行评述,只要设法让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活动,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或自然美的感受。教师要积极营造欣赏评述环境,设计出最优的欣赏评述方案,为学生学好欣赏评述课程开辟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学生兴趣培养的源动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环境等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高职手风琴教学的兴趣培养。  相似文献   

16.
This is a short historical review showing how researchers in the early part of this century attempted to define and measure artistic ability and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ability and general intelligence. The definition of artistic ability was a recurring difficulty which has not, indeed, been satisfactorily settled yet, although the inadequacy of some of the criteria put forward earlier in the century can now be clearly seen. Such criteria were often wholly convergent, requiring pupils to conform to pre‐established notions of ‘correctness’ which now seem inappropriate to the subject.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一特效的切入点。目前艺术教育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搞好艺术教育,要树立以建设艺术类精品课程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设立艺术类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树立以审美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思想,建设以审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艺术课程,实施以艺术感受为主体的艺术教学模式,组建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课程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意境的再创造体现了散文的高格调审美价值取向,是作者的理念跨越以实化虚的境界,探求“超以象外”的深层次的意象升华。它是散文艺术的至境形态,是作家精神境界、联想技巧、美学观点及艺术构思等方面的经验结晶,是散文思想的真谛及其艺术魅力所在。理解与把握散文意境的再创造,有益于散文创作水平的提升,也有益于散文鉴赏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的艺术修养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艺术修养内涵由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呈现能力组成。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以美育教学理念为前提,以学生审美认知需要为中心;艺术呈现能力的提高以教师艺术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教学艺术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为手段。中小学教师只有通过"知"、"孕"、"化"的艺术体验过程,其多媒体艺术修养才能在实践中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构图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其特殊的形式美。用来塑造形象的各种艺术手段,通过构图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我们要具备对图像构成的分析与认识能力,提高与深化构图能力,进而从本质上把握形式美的构成方法与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