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下简称“全创改”)是区域层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特色的创新政策转型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创新政策未来的演进方向。然而由于政策系统复杂度高、政策资料无法公开获取等原因,全创改面临理论研究滞后于政策实践、政策实践缺乏理论研究支撑等问题。本文从政策评估视角出发,结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政策特点和评估需求,提出采用网络大数据分析间接评估改革试验政策影响的方法。通过收集媒体和社会公众等政策利益相关者对全创改的舆论信息,识别相关信息的传播规律和特征,分析社会公众对全创改的重点关注内容,为政府优化和完善改革试验政策提供基于事实证据的决策依据,并结合评估结果提出完善改革试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政策的具体目标是为了促进创新活动的大规模涌现、创新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本文则在对系统失灵的理论述评基础上,建立区域创新系统失灵的分析框架,并以安徽省为例,对区域创新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为区域创新政策的设计和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国外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行业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及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科技创新政策的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苏屹  闫玥涵 《科研管理》2021,41(12):160-170
国家创新政策处于宏观层面,从跨层次视角分析国家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引领机制,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7年度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层次分析模型,探究了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国家创新政策可解释区域创新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在30个省市间的差异,在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区域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展望,为国家制定有区域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屹  闫玥涵 《科研管理》2020,41(12):160-170
国家创新政策处于宏观层面,从跨层次视角分析国家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引领机制,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7年度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层次分析模型,探究了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国家创新政策可解释区域创新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在30个省市间的差异,在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区域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展望,为国家制定有区域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对于当地人才发展和创新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分析我国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作用规律,本文选取深圳市、苏州市和沈阳市的创新人才政策文本,基于基本政策工具和“系统失灵”两个视角,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分析和统计,获取“一手”的量化数据,并与三个城市的人才发展与区域创新现状进行对照分析,探索区域创新人才政策与人才发展、区域创新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创新人才政策的总量、政策工具的类别与组合、人才多样性、机构多样性以及系统互动度等指标与区域人才发展、区域创新绩效密切相关。本文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完善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NL关键词:创新政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政策;政策工具;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目标管理、绩效评估视角,以通过创新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政策试验导向,对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评估理念和原则、评估逻辑框架和维度、评估指标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从试验目标、组织管理、任务落实、效果影响四个方面研究构建了面向8个试验区域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就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政策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各地广泛开展起来。但一些地区在制定和出台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区域创新政策过程中,仍存在将区域创新政策体系科技单一化、区域创新政策内容趋同化、区域创新政策目标国家化、区域创新政策问题战略化等认识误区,致使区域创新政策普遍存在缺位、越位和泛化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中国区域创新政策体系不完善,创新政策路线走向不明朗。本文从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方面构建创新政策比较分析框架。利用该框架,对中国江苏省和美国加州省(州)级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和加州均采用了供给类、需求类和环境类创新政策工具。江苏省主要采用供给类创新政策工具,加州则更加偏好采用环境类创新政策工具。江苏省的创新政策具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突出特点,而加州创新管理采用大部制,政策主体与创新政策工具之间基本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区域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中的政策选择——以老工业基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知识经济、学习和创新已经走到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前沿。目前,区域政策制定除了根据创新的线性模型外,更多的是考虑其系统性。本文通过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的新钻石结构,指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在指明各类区域创新系统主要创新障碍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老工业基地实现技术跨越的主要应对政策,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研发投入强度、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为指标维度,对广东区域创新发展中马太效应的表现进行考察,然后运用社会学中关于马太效应形成机理和影响作用的基本思想,对广东区域创新发展中马太效应的成因作探索性分析,指出市场机制契合、区域政策倾斜、创新成果需求、评价机制单一是其主要成因,并据此提出强化政府调控机制、畅通联动合作机制、优化评价监测机制等政策性建议,以降低广东区域创新发展中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旨在全面了解创新政策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创新政策的研究热点,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创新政策领域文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方法,分别从文献计量、合作网络以及研究内容3个层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全方位展示了目前创新政策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结果/结论]创新政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学者手中,团队合作尚未形成规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促进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政策发展、创新政策影响评价、国家创新政策、创新政策发展趋势以及创新政策合作网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汪晓梦 《科研管理》2014,35(5):38-43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构建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合肥市作为分析案例,根据统计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合肥市技术创新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同时将分析结果与有关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合肥市技术创新政策绩效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分析方法和结论对区域性技术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从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与建设、创新生态环境优化和科技创新布局四个维度,构建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了我国31个省市的创新策源能力水平,分析创新策源能力的发展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进而促进我国地方省市创新策源能力评价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跨行政区域创新策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重要战略,包含创新策源的主体、条件、途径与内容多个要素.通过重新解读创新策源能力,从创新政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开放发展4个方面选择36个三级指标,构建跨行政区域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我国八大经济区指标数据,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TOPSIS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关联度、确定八大区创新策源能力排序及其关联度.结果显示:创新投入、开放发展是区域创新策源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科学新发现;八大区创新策源能力具有明显差异,华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五大经济区的创新策源水平高于东北、西北两大经济区,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与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创新策源能力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四维度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市9项技术创新政策,运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OPSIS模型法对所选政策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熵权TOPSIS法适用于多指标的政策评价,能够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政策四维度评价指标中,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和政策作用对象权重差距较小,政策力度评价指标对政策评价影响最大;T7和T6政策排序相对靠前,T9和T4排名相对靠后。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39项三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39项指标采用增速法进行滚动预测,并测算出31个省(市、区)2030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区域创新格局及区域科技力量空间布局等,对未来十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趋势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至2030年,中国科技创新区域进一步集聚,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一纵一横”两大创新带的廊道效应逐渐突显,成为区域创新集聚区;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不断向南转移,区域间科技创新发展依旧不平衡,而城市群协同创新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发展逐步进入“超越行政区划”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