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论述将知识管理引入电子政务系统的必要性,提出电子政务环境下知识管理系统及其技术支撑体系模型,同时结合"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架构,分析知识管理的应用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分层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政府决策信息采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春玉 《情报科学》2006,24(3):373-376
政府决策信息采集系统是政府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研究政府决策信息采集模型是构建政府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起点。本文从政府决策过程入手,在分析不同决策过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界定了政府决策信息源,借鉴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决策信息采集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的角度将电子政务服务分成了4种模型.对各种模型的运作机制做了分析和比较。文中论及的电子政务流程再造模型的成本主要是指电子政务服务流程中所产生的应用成本。在做了一定简化假设的基础上,本文对各模型中的用户成本和政府成本等做了定量的评估分析.并认为,有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型最能减少用户成本和社会成本,而合理的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是减少政府成本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基于本体的元数据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佳佳 《现代情报》2006,26(1):164-165,169
本体论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兴起的一个学科。本文结合对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和结构的分析,介绍了本体理论及其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作用,并初步讨论了基于本体的元数据模型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浅析电子政务的模型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了一个电子政务模型,分析了电子政务主体、信息产业和电子政务虚拟空间的组成要素,以及各主体、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电子政务只是一种手段,电子政务本身不能改进现实政务活动中流程的缺陷和政务机构组织的不合理结构,它首先要适应现实政务,同时在实施中促使政务活动的主体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与改革,反过来,现实政务的改革也可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与现实政务活动的和谐统一与共同进步是电子政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信息伦理对G2C电子政务系统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G2C电子政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用户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从信息伦理角度出发,分析用户行为对系统的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行为控制感知和信任感知,研究用户对G2C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意愿及接受行为.通过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分析影响用户接受行为的信息伦理因素,并结合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对我国G2C电子政务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的功能载体和表现形式,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环节,根据国内大部分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以构建政务基础软件平台为基础”的总体技术路线,J2EE架构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发中所采用的最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重点介绍基于Struts+Hibernate+Spring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架构涉及的各项工具和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陈氢 《情报杂志》2006,25(11):20-22
从多角度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流,并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流的四种模型,即电子政务信息流网络模型、电子政务信息流层次模型、电子政务信息流对象模型、电子政务信息流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于现今电子政务服务存在的未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技术驱动不足、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标准、综合效益难以体现等问题,以信息技术集成化发展为视角,系统分析了电子政务服务方式的演进,设计了基于用户兴趣聚类的电子政务知识服务平台模型,并对模型的功能进行了系统说明。最后以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为具体应用背景展开实证分析,据此证明基于用户兴趣聚类的电子政务知识服务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吴鹏  苏新宁 《情报科学》2006,24(6):810-813,828
电子政务数据和信息应用框架,是电子政务解决业务流程和政府决策过程显性知识的获取和组织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了国际发展现状后,提出了适合中国电子政务数据和信息应用框架模型,并提出了信息系统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一大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相继建设完成,如何实现应用系统问的集成和数据共享,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效益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重点介绍了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分布式计算技术,并分析了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集成中采用CORBA技术的优势,最后提供了使用CORBA实现J2EE应用系统和Domino应用系统集成的示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电子政务的评估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虽然涌现出不少专业的电子政务评估机构和科研机构.但评估重心的指向多聚焦于政府门户网站,评估指标的单一性使得评估结论缺乏综合性和代表性。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多角度研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弱点和瓶颈,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维立体结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双棱柱模型:进而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三重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该模型的分析引起对电子政务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项层设计在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和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两大顶层设计主流模型之一的美国联邦企业体系架构(FEA)在国内已有许多研究,但欧洲的政府体系架构(GEA)却较少涉及,故从政策和服务两大方面,详细描述GEA的五个顶层模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介绍其应用,以期对我国电子政务在顶层设计上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电子政务网上相继建设了一批业务系统.各项应用都发挥了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网络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业务系统水平低.应用和服务领域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标准不统一,安全存在隐患,法制建设薄弱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解决。  相似文献   

15.
评述了具有代表性的电子政务阶段性发展模型并指出了此类纵向模型的局限性.在结合战略对应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战略对应的电子政务阶段发展和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可为电子政务战略规划和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决策者分析确定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至下一目标和阶段的可行性路径,避免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云南省的电子政务和社会历史背景条件,应用软件工程等方法,采用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等,设计了云南省电子民主参与系统的理论模型,给出了系统体系结构层次图、业务流程图、功能层次图等,以及详细的功能模块设计说明和数据处理分析,通过模型设计证明:依据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民主的实现是可行的,电子民主的实现是与电子政务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刘玲利  王冰  朱多刚 《现代情报》2013,33(4):172-177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DeLone和McLean成功模型和期望差异模型,构建电子政务接受和持续运行综合模型,对影响电子政务的接受和持续性使用因素进行验证和探讨,结合我国土地市场管理电子政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影响土地市场管理电子政务接受和持续运行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宋伯朝  孙宇 《现代情报》2015,35(1):68-75
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用户接受度是影响电子政务是否取得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整合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电子政务接受度的英文文献开展了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在于利用技术接受模型和问卷调查数据开展经验研究,并在每一个具体的电子政务应用场景中确定影响用户接受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电子政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昊  邓三鸿 《情报科学》2007,25(4):592-598
本文主要介绍面向对象技术中统一建模语言(UML)在电子政务系统建模开发中的应用。论述电子政务(E—Government)的内涵、体系模型的构成以及实现系统的关键技术;概述适用于电子政务系统建模的统一建模语言的建模机制、建模过程和具体内容;重点讨论统一建模语言在电子政务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以及系统部署等5个阶段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今后电子政务实现领域和面向对象UML技术结合课题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是一个面向应用的工程,随着政府机构职能的改革电子政务系统本身需要不断地调整,这是任何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电子政务被列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后,国务院组织了上百位专家对国家电子政务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按照“十五”期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重点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