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曾经,我挺恼恨在课堂上“插嘴”的学生,因为,有时你正讲得兴起,学生一插嘴就会打乱思路。可往往当我严令禁止学生插嘴后,课堂又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困境。于是。我慢慢地明白了,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是一种主体意识的体现,它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尽管这种现象有时会扰乱课堂。但禁止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给予其合理、宽容的对待,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就能巧妙地使之成为一个教学契机,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
黄亮 《时代教育》2007,(9Z):123-123
学生插嘴是课堂上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教师讲了上句,有的学生追不及待地就接出了下句:师生正兴味盎然时,有的学生会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与是课堂上哄堂大乱。针对这些现象,有的教师也许会予以制止,有的教师甚至会严厉批评。其实,换个角度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个学生个性都不同,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的活泼好动,有的爱出风头,  相似文献   

3.
课堂“插嘴”,通常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打断老师、同学的讲话,情不自禁地插上一句自己十分想表达的话语。在大多数教师的潜意识中,课堂“插嘴”多少有些目无师长、扰乱课堂的味道。我对课堂“插嘴”虽谈不上深恶痛绝,但也不喜欢。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思路的完整性,为了维护课堂纪律的严肃性,遇有学生“插嘴”时,  相似文献   

4.
曾经,我挺恼恨学生在课堂上"插嘴",因为,有时你正讲得起劲,被学生一插嘴就打乱了思路,可往往当我严令禁止学生插嘴后,课堂又会陷入死气沉沉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怎样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呢?学生插嘴常常是灵感的突然显现,是智慧火花的进发。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插嘴,善于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得到人格的尊重,情感的释放,就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插嘴”是常有的事情。面对插嘴,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反应。许多教师比较反对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插嘴,他们认为这样会打乱课堂教学秩序,扰乱师生的思维。笔者认为,插嘴可以使课堂更加灵动、更加精彩。学生的插嘴中,蕴含了许多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师自身要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事实上,课堂上的学生“插嘴”足以证明了他们已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投入了积极思维,这比那些瞪着眼睛看老师,张着嘴巴等知识的学生要好得多.教师要真正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新课改更倾向于启发式、讨论式、诱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然而,老师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却"遭遇"了新的麻烦——"插嘴"。如何看待和处理"插嘴"现象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周晓玲 《学子》2012,(8):62-62
我班转进一个来自新疆的孩子,名叫车驰中原(大家都叫他车驰)。因为走南闯北,所以,他见识比较广,再加上性格十分开朗,在课堂上表现十分活跃,他尤其爱"插嘴"。如果他只是提前说出答案,我还认为无关紧要,我是比较喜欢这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的学生。但是,他插嘴的内容大多与课堂无关,只是为了搞笑,吸引同学的注意,却破坏了班级的听课状...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广大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课堂"插嘴"放行,并为他们的"插嘴"喝彩。  相似文献   

11.
孟学香 《宁夏教育》2007,(10):31-32
课堂上学生不时出现"插嘴"或"接下话"现象,怎样认识这一现象,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插嘴,怎样解决插嘴现象。本期特编辑一组如何正确对待课堂"插嘴"现象的文章,供大家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课堂上常会遇到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或争辩,我们通常称之为插嘴。有时这个插嘴会把教师弄得十分尴尬。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固执,特别是受旧的教育观念影响较深。所以,在过来的多年教学中,课堂上的插嘴现象是很少的。但是,学生间咬耳朵、翻白眼的现象,还是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13.
<正>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常出现"老师,不是不是,我还有……""这样做太麻烦了,我有更简单的……""得数错了,是……"等"插嘴"现象。这种"插嘴"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课堂"插嘴"这一现象,有着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在:一是课堂插嘴,证明学生思维的灵动。插嘴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是积极参  相似文献   

14.
温翠英 《江西教育》2009,(11):15-16
从内心来说,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循规蹈矩,上课时秩序井然、一帆风顺,以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上课爱插嘴的学生一般被视为扰乱纪律的顽童,插嘴行为往往被教师排斥、喝斥。然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教学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对学生过多地约束和控制,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僵化,少有生气;但若视而不见.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学生和教学造成负面影响。面对课堂插嘴的学生和插嘴现象,您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相似文献   

15.
曹建军 《考试周刊》2014,(62):177-177
<正>"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标要求学生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主观努力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能够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通过几年的教学生活,一些老师发觉课堂中学生时有插嘴的现象。如何使不良现象变为积极影响呢?学生插嘴是学生学习的顿悟、音乐灵感的萌发和瞬间的创造。课堂上这些不同的声音乃至争论,会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  相似文献   

16.
赵吉 《教育文汇》2004,(6):22-22
上了几个月的课改课,老师们都说很吃力。大家都觉得,一年级的学生确实不好对付,他们想怎样就怎样,课堂上总是有些乱。当你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时,底下会不时地有个别学生插话,不是打断了老师的话,就是中断了学生的发言。有时,一句“插嘴”,会引起全班学生的轰动,老师再也没法按原计划上下去,只得停止教学活动来维持课堂纪律。  相似文献   

17.
林向东 《宁夏教育》2007,(10):33-33
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笔者认为,对待学生上课时的"插嘴"现象,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插嘴"现象的正面效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  相似文献   

18.
讲解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最基本的形式,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讲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一定要强化阅读,尤其是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去读书。有时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细腻、优美的语言,文中那些生动鲜活的词句也就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记忆仓库中,无需教师过多讲解。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中小学教室里,都张贴着学生守则。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守则规范的几乎全是学生的义务。学生的权利呢?学生有没有权利?当然有,不仅有,还很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有规定。那么,教室里为什么只贴着一张“学生义务书”,而没有一张“学生权利书”呢?头一段时间,上海市虹口区幸福四平实验小学在小班化教学中赋予了学生六项课堂权益,上课插嘴、喝水、上厕所、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同桌……这些被传统定义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翻身”成了学生的课堂权益。这些尽管有争议…  相似文献   

20.
王跃 《班主任》2002,(3):32-32
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实行了扣分制,比如某个学生在该睡觉的时间里讲话,或者起床后被子没有按要求叠放整齐,就会有违纪通知单送到我这个做班主任的手里。这着实让我头疼。去批评学生吧,都是高中生了,而且错误也不算太严重,会挫伤师生之间的感情。不闻不问吧,那更不行,同样的违纪通知单有时会连续收到很多张。犹豫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想出了一个“妙方”,既然学校扣我们班的分,我何不来个照葫芦画瓢,每收到一张违纪通知单,我就去扣当事人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