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建设的意义,并分析了“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课程探索与实践的具体方法.实践表明:工作室模式下机器人制作与编程课程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特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工学结合模式下"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工作室的研究与实践,为其他课程一体化工作室的建设起借鉴作用。通过"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工作室的建设效果进一步说明了一体化工作室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需要,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建设高质量的一体化工作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和具体形式,在高职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创新研究性课程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工作室模式下开展创新研究性课程进行实践和探索,以实证模式研究创新研究性课程的内涵与传统课程的差别,以及在工作室模式下开展创新研究型课程的原则和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学简易机器人编程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开展编程教育创新的意识显著增强。本文以“循环语句让机器人手臂连续动作”一课为例,阐述了将简易机器人编程教育融入人工智能课程中的具体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期为推进人工智能环境下简易机器人编程教育的开展以及实施中学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制造2025"和"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针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三方面出发,将"1+X"证书的职业技能目标融入课程中,设计和实践了工业机器人搬运码垛典型案例的教学过程,为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课程是集创新与技术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与培养学生技能的课程不同,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技术素养。目前,全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乐高机器人课程。辽宁省抚顺市综合实践基地为创新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也针对市辖区内4至6年级学生开设了乐高机器人课程,并成立了乐高机器人工作室。  相似文献   

7.
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背景下,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应从就业市场需求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出发,将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弧焊机器人操作与编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融通模式,深化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更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创新研究型实验"课程的建设思路,目标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机器人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任务,推动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在介绍国内外高校机器人创新教育情况的基础上,说明了课程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从多种具体工程任务备选的授课模式、面向机器人对象的教材丛书的编写情况、以智能机器人为主体的多媒体数据库设计和制作、自主选课的学生选拔、以学生为中心的讲授方式、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方法以及全自主全开放实验管理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尝试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中来。列举了详实的数据和实例展示了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智能时代,发挥各种技术优势来改进传统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工科"中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对人工智能时代学习形式碎片化背景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将传统工作室建设模式与流行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工作室在校企共建教材资源、课程资源、学习终端方面的具体实践,发挥了"教研赛训"四大功能:生产性实践教学、企业产品研发、技能竞赛培育、师资能力训练,体现出工作室在功能上的多元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高职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平台,通过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为例,进行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制订适合“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课程的教学策略,构建并实施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蒋际君 《学苑教育》2019,(10):90-91
2009年,我校开办机器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等机器人竞赛;2014年,建成机器人工作室,在五年段每周开设一节《小创客——玩转乐高机器人》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机器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经验总结法,就"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从"培养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江苏建院模型制作工作室为例,分别从工作室环境营造、建章立制、制定实训项目标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师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为高职院校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了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将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的模式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入手,阐述了以机器人设计、制作和比赛为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设计-制作-比赛”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机械原理》课引入机器人比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将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的模式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入手,阐述了以机器人设计、制作和比赛为载体,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设计-制作-比赛”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如何实现其丰富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合作学习模式在机器人教育中的应用。在与机器人教育密切相关的程序设计教育领域,两人配对学习编程(配对编程)已经有比较广泛和成熟的应用。将配对编程模式迁移于机器人教育是否具有可行性?课题组在无锡市某学校学生中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随机选择3个班级,分别以驾驶员-导航员模式(驾导配对模式),软件-硬件分配模式(软硬配对模式)以及独立学习三种不同的学习模式进行机器人课程的学习。实验结果表明,配对学习尤其是软硬配对学习模式在机器人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制作更优秀的作品;但与独立学习相比,其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沉浸度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而直接从程序设计领域迁移而来的驾导配对学习模式并未产生预期的成绩,学习效果略差。机器人教育还需进一步研究影响配对学习效果的因素和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6.
将机器人系列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实践过程融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去,对如何加强高职学生技能培养和提升进行积极探讨,提出基于"机器人系列产品驱动"的专业建设实践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社会需求相对接这一问题,结合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动漫设计专业在教学改革和实践环节展做了大量努力和尝试,提出以"工作室制"为主要方式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教学形式调整。通过动漫工作室这个窗口,使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实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多方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产业侧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1+X”证书是促进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途径。“1+X”证书制度背景下,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进行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融通,从制定支持政策、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践教师水平等方面进行保障,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机器人竞赛的开展,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其促进了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创造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论证了机器人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通过比赛和教学实践,采用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机器人比赛为载体,项目实践为手段的工程对象教学法,整个过程贯穿"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社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重点突出"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20.
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建"双师"责任制设计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推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师"双师型"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