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籍装帧的舒适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俊东 《编辑之友》2013,(1):106-108
书籍装帧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有创意表面美观的书并不代其表功能也合理,书籍装帧设计应该结合工学设计,使视觉与触觉合乎阅读功能。书籍装帧设计既美观又舒适,才会给阅读带来心理和视觉舒适的美感,才能让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2.
书籍装帧中线性视觉流程的运用使单一的装帧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使书籍装帧表现出与时代、与社会、与阅读人群定向接轨的新形式.线性视觉流程具有构建立体形态、建立连贯体积的艺术特点,文字设计、插画设计和版式设计是线性视觉流程在书籍装帧中的三种表现形式.线性视觉流程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发挥着一定的功能性、审美性、情感性等不同层面的价值,书籍装帧中的线性视觉流程所展示的不仅仅是设计技法,还传达出书籍装帧中的信息内容视点与应用环境相互协调的效果,使读者获得更加自然、清晰的阅读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3.
书籍装帧设计作为公共图像的重要概括,是公共空间的视觉轨迹、社会结构的真实反映。在以"私"为主的时代转换之中,书籍装帧设计发生了多种变化与转向。针对时代之私的变换,书籍装帧设计出现了可把握与探索的规律脉络,探求这种变化,由表及里,旨在探讨在新的意义背景之下,书籍装帧中具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书籍装帧中文字版式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在读者与书籍之间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然而,在当今书籍装帧的某些设计作品中,文字的版式设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作品中忽视文字元素的设计,字形本身不具美感,同时文字编排零乱,缺乏正确的视觉顺序,使书籍难以产生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也不利于读者对书籍进行有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李涛  王晓华  林崇华 《编辑之友》2012,(7):108-109,114
书籍作为传播载体,一方面要完成内容上的阅读传播功能,另一方面要完成形式上的视觉传达审美功能,而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形式上的视觉传达虽服务于书籍中的内容关系,但又不从属于内容关系,于是,书籍装帧设计便具有了新的诠释.今天,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的艺术思潮的引领下,应充分挖掘本土的传统本源哲学观与美学观,借助书籍这一载体,通过艺术装帧的处理形式来把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折射出书籍装帧设计的本源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樊园芳 《新闻窗》2013,(4):40-41
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媒体激烈的竞争,推动了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传播与推广,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从阅读文字到阅读画面,人们将迎面而来的视听时代称为“视觉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7.
张志国 《今传媒》2016,(9):126-127
书籍装帧自古有之,而且随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书籍装帧的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到了现代,书籍装帧事业发展时期相对繁荣。书籍的装帧设计风格和走向渐渐趋向于从情韵美、趋向于内在美和形式美,并注意到书籍传递的广告信息来陶冶情操,以增强装帧设计的内涵。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书籍装帧设计与其结合,对书籍装帧进行设计,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装饰图片,文字,或者版式、扉页等都更多的趋向于欣赏理念和更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创意设计是书籍装帧中艺术创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文学体裁式视觉表现方式的分类和意义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在书籍装帧的创意设计中意与形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达到意与形和谐统一的书籍装帧创意形式。同时,提出了在书籍装帧的创意设计这一过程中文学体裁式视觉表现这一美学范畴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对学习和新事物的热情高涨,他们的晚年生活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多追求精神生活层次。老年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必然拉动老年人群众的产业发展,随之也促进了针对老年人数字期刊设计的产生。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变化会出现生理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会引起对颜色、光以及视觉生理问题,出现对视觉信号识别的障碍。数字媒体下的老年化读物版式设计主要通过视觉符号和视觉媒介手段进行视觉传达的设计。本文以人口老龄化时代数字期刊视觉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数字阅读之间的关系,如何从各方面有效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的阅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分析本阶段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继而将这些理论与书籍装帧结合,开发出适合他们的装帧设计类型,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在学龄前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融媒时代下,现场采访出现了新闻语言“短平快”的发展趋势。这与新闻受众阅读习惯变化有关,记者也有必要改变以往时期的采访报道策略,设计“短小精悍”的新闻语言,构建“平实无华”现场采访条件,加强“快中有序”的新闻语言融媒报道实践。有利于扩大新闻报道传播力,有利于促进精品内容制作,有利于满足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获取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尤其是报刊行业。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电子产品来展开阅读,相较而言,对纸质阅读的需求也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之下,报纸行业编辑人员如果不能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的策划意识与编辑创新能力,则很有可能会被时代淘汰。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报社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魏敏 《新闻世界》2020,(2):43-48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启了融合发展时代,媒体深度融合重塑了媒体业态和格局,进入了融媒体或全媒体时代。这种新媒体直接引发了数字阅读、移动阅读和智能阅读革命,并融合演变为一场深刻的阅读革命。这场阅读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阅读理念、习惯和行为,从媒体读者到信息用户,从平面阅读到立体感知,从信息利用到数据分析,从知识服务到智慧服务,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而深邃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赵磊 《中国编辑》2005,(6):55-55
书籍装帧中,文字是设计的重要元素。有些书籍的封面设计没有任何图像只有文字,设计风格完全是在字体形式与结构趣味中作文章。一个字在视觉上是一个点,一行字在视觉上是一条线,一片字在视觉上是一个面。字的排列、组合或字的结构,都在传达着不同的情绪,而且会比某些具象的图形更具有张力。数码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设计师能够巧妙处理字体构成的点线面关系,体现出设计人员的审美意识、艺术修养和对字体应用的把握,设计出风格独特的书籍装帧作品。  相似文献   

15.
书籍装帧艺术,在当前信息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几年前,电脑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给传统的装帧设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最初设计是带着激情在盲目的运用中探求、摸索,尔后逐步走向理智和成熟。紧接而来的是丰富多彩的装帧材料——特种纸张的广泛推出,为装帧设计创造了一个更开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书籍的装帧设计是造型艺术的特殊的形式,而封面设计又是书籍装帧的首要因素。好的封面设计是引导读者走向书籍的门户和窗口,是书籍类别、层次、价值的反映,是书籍的形象。在现代化社会,没有书籍装帧,就没有书籍。封面设计从属于书籍,为书籍服务。它应当反映书籍的精神,用构图、造型、色彩、字体的语言去美化书籍,感染读者,增加读者的阅读或购买兴趣。  相似文献   

17.
形式美作为版式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在书籍装帧设计和排版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形式美的应用将书籍装帧设计过程进行秩序化和整体化的统一,给阅读者和消费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形式美原则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书籍装帧设计中形式美的应用价值进行阐释,分析版式设计中形式美应用的基本原则,探寻形式美与读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视觉的法则取决于时代的习惯。”付诸于视觉的新闻载体,不仅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在吸引阅读、帮助理解、加强记忆和形成媒体风格与气质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切人类的文化产品都具有符号性,尤其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符号消费的时代、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从本体论的角度,书籍装帧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以及大众化与艺术性的统一这两重张力空间的产物.书籍装帧是书籍精神与文化内涵外在的、物化的表现形式,是有表情的艺术品,是会讲话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20.
交互时代下的书籍装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互时代,传统的书本阅读方式发生改变,互动式的点击阅读方式相对单一型阅读,更能适应现今社会的需求.多元化的形式下,将互动理念和传统阅读方式相结合,形成新型的交互性书籍形态,并在设计中注重新要素和新原则,体现了交互时代书籍装帧的新特色,同时建立了良好的阅读形式,把被动的给予变为主动的交互体验与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