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碗碗花》(六年制六册第30课)是一篇精美的散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后,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我以为,《打碗碗花》备受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美的主题。本文拟对《打碗碗花》的主题作简要分析,并针对目前对该文主题的某些提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打碗碗花》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小语第五册《打碗碗花》讲了离“我”家门前不远的荒地上长满了小草和野花,“我”从中发现打碗碗花,但外婆不让摘,而“我”后来终于摘了,证明打碗碗花并不会使人打破饭碗的故事,赞美了打碗碗花的新奇、美丽和可爱,表现了  相似文献   

3.
《打碗碗花》(第五册26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对童年时代采摘打碗碗花的往事的回忆,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因为课文主要是记叙“我”打碗碗花会打碗的说法有怀疑,想探索个究竟。所以,课文从第二自  相似文献   

4.
《打碗碗花》是一篇优秀散文,我们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理解文章主题,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帮助我们全面、深刻地把握文章思想含义。一课文节选自《散文》1980第3期《打碗碗花》。原文针砭动乱年代,反映新时代风貌。可分三部分:1.儿时,外婆说打碗花打碗、秃子花秃头,不让“我”摘、戴,“我”实验后知道这是迷信。2.成年,“四人帮”横  相似文献   

5.
《打碗碗花》最后一自然段只有两句话,但它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有对人们给这种可爱的、美丽的花起名为打碗碗花的疑惑;有对人们不公正地评判这种花的愤慨;还有作者对这种花的赞美。教学时可采用“以说代讲”的方式,通过说话训练来理解本段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打碗碗花》写的是“我”小的时候,外婆说打碗碗花打碗,不让“我”摘,我实验后知道这是迷信。文章描写了外婆的迷信,揭露了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告诉我们不能迷信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道理。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暗示艺术,体现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标题暗示课文的标题是“打碗碗花”。这种“花”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花——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而恰是这种美丽的花却被冠以丑陋的名字——打碗碗花。这是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它暗示着的是那些受封建迷信残害的对象。人物的暗示文中主要人物有两个。第一个人物“外婆”,看到我要去摘碗碗花。急忙拉住我,连声说:“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了它,它就叫  相似文献   

7.
《打碗碗花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听外婆说摘了打碗碗花就会打破饭碗,心中将信将疑,经过实践,发现摘了打碗碗花并不会打破碗,表现了“我”不迷信传说,敢于实践和探索的可贵精神。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活泼稚拙情趣的好教材。它语言朴实、生动,结构精巧、严谨,字里行间暗寓着生活哲理,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教学这篇课文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打碗碗花”的特点六年制语文26课《打碗碗花》,正如课文所叙,打碗碗花有如下特点:远看,“一片粉白”;近看,“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那‘碗’底还滚动着夜里的露珠”,“新奇”,“有趣”。——其实,这些只是表面的特点,学生只知道这些表面的特点是很不够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片面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12月第一版)注:这种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掌状分裂。花白色或淡紫色,果实小,有长绒  相似文献   

9.
王楠妹 《文教资料》2006,(24):71-72
我想,老师就如一个导演,要善于把学生引入一个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用心读书,用情感悟,以心去发现心,以情去表演形,从而变静止不动的语言文字化为活生生的电影画面,既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强化记忆。然后引导学生凭借记忆去熟读成诵积累文句去拓展新情境,创写想象文。即由“语言文字——活动彩图——语言文学”。我在《打碗碗花》一文的教学中,就比较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一、片段(一)赏花(课件出示盆栽的与野外大片的打碗碗花)师:课文是怎样描写打碗碗花的?请用“ ̄ ̄ ̄”标出,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打碗碗花很美…  相似文献   

10.
犤案例犦学习《打碗碗》一文时,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小作者通过自己的试验知悉了一个真相,但我们不禁和小作者一样心上留着一个小疙瘩:这么美丽的花,为什么人们要给它取这样的一个怪名字呢?”有学生马上举起了手:“我想很有可能是这样。有个小朋友刚摘了一束打碗碗花,吃饭时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大人就迷信地把打破饭碗的罪名加给了这些花。”很多人点头表示赞同,师评价:“一次偶然给了它一个怪名字,用来警告小孩子。”又有学生站起来补充:“一个人这么一说,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这么说了,于是人们全都叫它打碗碗花了。”师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对采摘打碗碗花的往事回忆,抒发了"我"对打碗碗花的喜爱之情,表现了幼小时候的"我"爱思索、不盲从、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笔调活泼,读来饶有兴味.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记忆中的"我"家门前的荒地是小草和野花的世界.文章开头三句交代了"荒地"所处的位置和荒芜的原因,然后笔锋一转,"因为无法耕种,它便成了小草和野花的世界",提出了本段的主旨.最后扣住文题写"花":写野花的鲜艳、灿烂——"红、黄、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虽然不要求学生能独立概括,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渗透一些概括的基本方法。下面以《打碗碗花》为例,谈谈怎样引导三年级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从而读懂课  相似文献   

13.
《故乡》是鲁迅先生写于1921年的短篇小说,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小说题材的范文之一.这篇小说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衰败、萧条、农民日趋走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闰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把握闰土的人物形象也就成为解读《故乡》的主要任务,本文作者试图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七篇小说,是以同一主人公陈奂生的生活命运组成的。它们在广阔的农村生活背景上,通过对陈奂生的性格与心灵的刻画,记录下了我国新农村社会前进的脚步和农民灵魂的演进。高晓声的小说是在"替农民说话",是在"艺术地探求农民的命运,是  相似文献   

15.
米勒作为美国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与重复》中以重复观分析了七部英国小说。本文试图通过"重复"理论解读作品《喜福会》——重复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打碗碗花     
在清纯的眼睛里,打碗碗花美丽又可爱。  相似文献   

17.
强作来袭!     
《真人快打9》对于"真人快打"系列游戏,相信爱好格斗类的淀粉们一定不会陌生,这可是老牌格斗游戏了。本次故事是紧接在八代《真人快打:末日战场》之后的情节,但时空背景会来到最初的一、二、三代的故事发生之际。故事主线由雷神开始,就在绍康要杀死他之  相似文献   

18.
在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中,花家舍作为“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在三部小说中出现且发生变化。论文试图通过探索花家舍的变迁蕴含的时代内涵,以花家舍为中心进一步解读三部曲。  相似文献   

19.
丁玲是解放区文学创作中的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其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实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方向,深入农民生活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小说在题材上具有开拓性意义,作家在处理"土改"这一重大题材时,显示了一贯的大气写作风格,特别是在对中国农民身上存在的弱点所进行的客观描写和审视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具有其他同类小说所未能达到的思想深度,但"遵命"之后写就的该作品也存在人物塑造欠厚重立体等缺憾。  相似文献   

20.
年少时因为父亲是教师,在学校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羡慕别的学生可以走很长的路回家,他们羡慕我可以回家只用一分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少女的情怀,偶尔得了一支廉价的红色花瓶,就想折一些花草回去插瓶摆放。像某篇课文里说的,山里到处都是花,什么牵牛花、高粱花、打碗碗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