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院校级差。如果第一志愿招不满,对以第二志愿填报的考生,有的高校会规定一个分数限制(具体分值会在招生章程中公布)。如考生小李以650分的成绩由第一志愿投档到甲大学,但落榜;而小李将乙大学填为第二志愿,该校规定级差为高于本校第一志愿录取最低分(或平均分)50  相似文献   

2.
二视一     
“二视一”是某些省为保护高分考生不因志愿填报失误落选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它是指本科第一批录取时,对第一志愿未上调档线、但分数又高于其第二志愿院校调档线一定分值的考生,如果其第二志愿院校明确表示愿意接收第二志愿高分考生,则将其第二志愿视为第一志愿,与该校第一志愿档案同时投放(简称“二视一”)。愿意接收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的学校须在报送招生计划和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先行公布其分数级差。该级差的具体分数值由高校在所招生省份招办规定的最低分数值上自定,如四川省招办规定“须在40分以上,未明确的按40分执行”。如某考…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专业分数级差呢?专业分数级差是指高校在安排进档考生的专业时.若其未被第一志愿的专业录取.则将其总分减去一个分数级差后参加第二志愿专业排序。如有的高校规定一、二、三专业级差分别为5分、4分,考生第一专业不能录取时,就减去5分.再与第一志愿就报考该专业的考生排序,按从高到低分进行录取,如不能录取.再减去4分参与第三志愿专业排序录取。  相似文献   

4.
《招生考试通讯》2014,(5):I0001-I0024
在知分填志愿模式下,院校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须参考的重要数据。合理运用最低分及平均分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分数,降低报考风险,达到志愿最优化。为切实服务辽宁考生,解除家长的燃眉之急,本刊于2014年第4—8期独家发布《2011—2013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分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  相似文献   

5.
《招生考试通讯》2014,(7):81-90
在知分填志愿模式下,院校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须参考的重要数据。合理运用最低分及平均分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分数,降低报考风险,达到志愿最优化。为切实服务辽宁考生,解除家长的燃眉之急,本刊于2014年第4—8期独家发布《2011—2013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分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  相似文献   

6.
二视一     
“二视一”是某些省份为保护高分考生不因志愿填报失误落榜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它是指本科第一批录取时,对第一志愿未上调档线,但分数又高于其第二志愿院校调档线一定分值的考生,如果其第二志愿院校明确表示愿意接收第二志愿高分考生,则将其第二志愿视为第一志愿,与该校第一志愿档案同时投放(简称“二视一”)。  相似文献   

7.
重要说明     
《招生考试通讯》2011,(4):I0001-I0020
各院校的录取最低分及各专业的录取平均分,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志愿填报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最低的分数录取到某所院校的最好或者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而过去三年院校录取最低分和专业平均分则揭示了考生选择某高校和专业的一般规律性、可行性。合理运用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志愿风险,考生的高考志愿才能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考生在报考某所大学时,不管是填报第一志愿,还是第二志愿和其他志愿,我们往往都要参考高校以前的录取数据。而目前高校录取的数据统计中,有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等数据,这三个数据对考生来说,如何去参考和分析,以及怎样去分析、参考,才能为他们所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下发的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要求高校招生章程必须向社会公布录取规则,其中包括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对加分或降分投档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在国家的招生文件里首次出现了分数级差的概念。什么是分数级差呢?许多考生、家长,甚至教师都感到比较陌生。分数级差就是招生主管部门或学校在根据考生志愿投档时,设定的考生次第较低的志愿与其他考生次第较高的志愿等效时应扣减的分数差值。有时,分数级差也指投档的方法。下面用高校录取情况来进行简要说明: 高等学校录取新生过程中,会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投放到学校的考生档案根据考  相似文献   

10.
2016年,辽宁省将一批本科A、B段统一为一批本科,将三批本科合并到二批本科。虽然录取批次发生了重大调整,但院校专业录取位次信息、最低分及平均分仍然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须参考的重要数据。合理运用各院校、各专业往年的位次信息、最低分及平均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分数,降低报考风险,达到志愿最优化。为切实服务于辽宁考生,解除家长的燃眉之急,本刊于2016年第4-8期独家发布《2014-2015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分专业位次信息、最低分及平均分》。  相似文献   

11.
《招生考试通讯》2014,(4):I0001-I0012
在知分填志愿模式下,院校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须参考的重要数据。合理运用最低分及平均分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有效使用分数,降低报考风险,达到志愿最优化。为最大程度地服务于辽宁考生,解除家长的燃眉之急,本刊于2014年第4-8期独家发布《20ll-2013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分专业录取最低分及平均分》.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北京市2007年理科考生刘某考分658分,其高考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大学,北京大学2007年在北京理科最低录取分数为661分,该生因分数不够而未被录取,其第二志愿报考中国政法大学。根据《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本科招生章程》规定“在一志愿考生生源充足的情况下,第二志愿考生分数高出学校在当地提档线50分以上,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批准,学校可以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在北京市理科提档线为588分,根据50分级差的规定,该生符合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专业分数级差呢?专业分数级差是指高校在安排进档考生的专业时,若其未被第一志愿的专业录取,则将其总分减去一个分数级差后参加第二志愿专业排序。如有的高校规定一、二、三专业级差分别为5分、4分考生第一专业不能录取时,就减去分,再与第一志愿就报考该专业的考生排序,按从高到低分进行录取,如不能录取,再减去分参与第三志愿专业排序录取。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专业分数级差,多数学校的分数级差在~分之间。考生在填报一所大学的各专业志愿时,务必要注意其招生章程中有无分数级差的规定。之十九,高低结合四川一理科考生,高考成绩分。志…  相似文献   

14.
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也叫“专业志愿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考生安排专业时,对进档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和其他专业志愿采取不同录取分数政策的一种录取方法。采用“专业级差”录取考生的高校,在录取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时,按考生的实际考分排队录取,若考生第一志愿专业没有被录取,要从考生的实际高考分数中减去一个“分值”,  相似文献   

15.
之一、量体裁衣 某省理科考生吴可,高考成绩681分.志愿设想最初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可不可以填报北大或清华.因为成绩高出理科本科一批省控线(598分)83分,当时确实想去冲一回,但我又查阅了去年北大和清华在我们省的理科录取最低分,都超过了省控线近130分,而我今年仅超过80几分,显然无望.  相似文献   

16.
2014年辽宁省一本A段、B段、二本、三本和专科(高职)批次均实行知分填报平行志愿模式,其高老志愿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的志愿表分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志愿填报表(一),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体育类志愿填报表(二),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艺术类志愿填报表(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招生考生志愿填报表(四),辽宁省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考生志愿填报表(五)、辽宁省普通高校招收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考生志愿填报表(六),共计六张表格。每一张表格都有其固定的填报格式以及相对应的报考类型,对每一位考生而言,无疑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2012年第4期开始,本刊“收藏夹”连续刊发了(2009—2011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本科录取最低分及专业平均分》系统数据,用百余页的篇幅为考生及家长勾勒出一幅近3年全国高校在辽宁招生录取情况的全景画卷。之所以如此重视该项内容,是缘于高考志愿填报最为核心的技术环节就是什么样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即不同分数与不同档次...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专业分数级差呢?专业分数级差是指高校在安排进档考生的专业时,若其未被第一志愿的专业录取,则将其总分减去一个分数级差后参加第二志愿专业排序.如有的高校规定一、二、三专业级差分别为5分、4分,考生第一专业不能录取时,就减去5分,再与第一志愿就报考该专业的考生排序,按从高到低分进行录取,如不能录取,再减去4分参与第三志愿专业排序录取.  相似文献   

19.
《招生考试通讯》2012,(5):15-16
章程这么说《沈阳工程学院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考生专业志愿选择专业级差方式,即专业间分数级差为1、2志愿5分。2、3志愿3分.3、4志愿2分。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全国的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多了一个新的参考项目——志愿级差。这是我国高校招生工作中第一次将这一政策向社会公开。按照教育部要求,2003年各高校都有要将本校的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开,明确向社会承诺录取中的一些原则,如提档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