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徐涛 《生物学教学》2002,27(12):34-34
目前的教学实践证明 ,关于人类遗传病发病机率(或正常子女出现机率 )的计算 ,特别是几种遗传病“混合遗传”发病率的计算 ,是绝大多数学生十分“头疼”的问题。曾有作者提出“面积法”(见本刊 2 0 0 2年第 3期 ) ,为解决此类问题拓展了解题思路。但笔者认为 ,此方法加大了学生的计算量 ;解题思路及过程不够明了 ,易使学生产生混乱。笔者认为下述方法更直观和更简便。1 解题思路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 ,先将三种遗传病分开考虑 ,分别写出它们的发病机率和正常机率 ,再按照题目要求做答。分析如下 :     Aa×Aa   Bb×bb  X…  相似文献   

2.
人类遗传病机率的计算,是生物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两种遗传病混合遗传的机率计算,学生更是理不清思路,难以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两种遗传病混合遗传的有关机率计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使其“公式”化,就可使复杂的运算变得简单易行。方法如下:1.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先确定遗传方式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2.分别计算出两种病的发病率。假设患甲病的机率为P(A),患乙病的机率为P(B)。则有以下“公式”:(1)不患甲病(即对甲病正常的)机率为:1-P(A);(2)不患乙病(即对乙病正常的)机率为:1-P(B);(3)同时患两种病的机率为:P(A)P(B);(4)只患甲病的机率为:P(A)[1-P(B)]=P(A)-P(A)P(B);(5)只患乙病的机率为:P(B)[1-P(A)]=P(B)-P(A)P(B);(6)只患一种病的机率为:P(A) P(B)-2P(A)P(B);(即由(4)式加(5)式得)(7)患病(即患一种病或同时患两种病)的机率为:P(A) P(B)-P(A)P(B);(即由(6)式加(3)式得)(8)均不患病(即正常)的机率为:[1-P(A)][1-P(B)]。[例题]一个...  相似文献   

3.
题目(2012年江苏卷)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见图1.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4.
一、“丙文化模式”的提出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之一,必然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交际模式。当某一文化的交际模式(以下称甲模式或甲文化)与另一文化的交际模式(以下称为乙模式或乙文化)相遇,如果电改变自己来适应乙或乙改变自己来适应甲,两者之间就会出现错位,因此要解决矛盾,不能简单地考虑谁适应谁的问题,而需要有一个中介的交际模式,即设法在甲文化和乙文化之间构建一种“两文化模式”,见下图:  相似文献   

5.
慎用十字交叉法解化学计算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交叉法”又名“交叉法”、“混合规则法” ,它在化学计算中具有能简捷和迅速求解的特点 ,但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必须要首先弄清两个问题 :一、十字交叉法的适用范围若a甲 、a乙 分别表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甲、乙的量 ,a平 为甲、乙的量的相对平均值 ,n甲/n乙 为二元混合体系中甲、乙的组成比。则用十字交叉法可表示为 :a甲a平a乙a平 - a乙a甲 - a平而二元混合的一般计算方法为 :a甲·n甲 a乙·n乙 =a平(n甲 n乙)或a甲·n甲/ (n甲 n乙) a乙·n乙/ (n甲 n乙) =a平整理得 :n甲/n乙 =(a平 -…  相似文献   

6.
1例题(2010年江苏卷)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16,(22):63-64
<正>以下4道题,很多学生或无解题思路,或容易出错。笔者经过反复探索,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找出了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例1图1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  相似文献   

8.
“甲比乙多多少、乙比甲少多少”这个问题,由于“多少”的含义不同,可分为:“已知甲乙两个数,求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已知甲乙两数,求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比甲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以及“已知甲比乙多几分之几,求乙比甲少几分之几”等类型。小学生容易把前两种搞混淆,而对于后一种,则感到困难大。在教学中,可借助直观图形,多让学生进行观  相似文献   

9.
工程问题一般是紧扣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答的。但在数学竞赛中出现的工程问题。由于数量关系极其隐蔽、题型复杂多变,若用常规的思路去分析解答是很难奏效的,必须用特殊的思路来解答。下面浅谈几种特殊解法。(一)“合理调配”法例1 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单独完成甲工作要10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5天;李单独完成甲工作要8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20天。如果每项工作都可以由两人合作,那么这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多少天?(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相似文献   

10.
在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经常遇到如“甲的b/a等于乙的d/c”这样的条件,由于两个分率所在的单位“1”不同,一般先应转化为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或乙是甲的几分之几),这类转化很多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下面以“甲的3/4等于乙的2/3”为例介绍几种转化方法,供参考。一、乘除关系法由“甲的3/4等于乙的2/3”可写成:甲×3/4=乙×2/3这一等式,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得:甲=乙×2/3÷3/4,即甲=乙×8/9,也就是甲等于乙的8/9。二、包含思维法  相似文献   

11.
刘梅连 《中学理科》2007,(12):96-96
如果双亲均正常,子女中出现有病的,则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即“无中生有”;如果双亲均有病,子女中出现正常的,则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即“有中生无”.  相似文献   

12.
1.根据“p=F/S”分析(或计算)液体的 压强和压力 例1 (2004年长沙 市)容积相同的甲、乙两 圆柱形容器都装满水,放 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 示,则水对甲、乙两容器 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关系分别是F四____ F乙,p甲____p乙(填“<“>”或“=”). 分析:由题意分析知:甲、乙两个容器的横 截面积和高度都没有其确定的值.故我们要比 较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和压力就不能 直接用求液体内部压强和压力的常规方法 1.根据“p=F/S”分析(或计算)液体的 压强和压力 例1 (2004年长沙 市)容积相同的甲、乙两 圆柱形容器都装满水,放 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 示,则水对甲、乙两容器 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关系分别是F四____ F乙,p甲____p乙(填“<“>”或“=”). 分析:由题意分析知:甲、乙两个容器的横 截面积和高度都没有其确定的值.故我们要比 较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和压力就不能 直接用求液体内部压强和压力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有些教师在教学多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如两步计算应用题,总是先出示两道一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轻松解答后再拼成例题。持这种观点的老师认为,学生有了准备题作“桥”,于是能顺利地解答新的例题。殊不知,多步计算应用题并非是由几道相关联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简单结合而成,因为其数量关系复杂了许多,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多出了一个或几个“中间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中间问题”才能顺利解题。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将多步应用题“拆”成多个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本领,才能抓住“寻找中间问题”这一关键。如果老师用长期的“合”替代了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14.
甲:你知道什么是“东西”吗?乙:这谁不知道?是指方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太阳落山的一方是西。甲:是这样的吗?那就请你举个例子吧!乙:可以。这条路东西长5千米。这“东西”就是从东到西,指的是走向。甲:不尽然。“东西”在这里固然含有道路走向的意思,但主要是指这条路的距离。乙:噢,原来“东”“西”放在一起组成一个词后,表示距离。甲:不尽然。乙:那还表示什么呢?甲:表示事物呀!如我们上街买东西。这里的“东西”就表示事物。告诉你吧,“东西”还能表示人呢!乙:这不是骂人吗?你真不是东西。甲:我不是东西,你是东西?乙:我们都不是东西,我…  相似文献   

15.
<正> “甲不象(是)乙”这种修辞现象是不是比喻?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甲不象(是)乙是比喻,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即“反喻”,其根据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着相似点,而这相似点需从本体或喻体的反面去理解;另一种是,“甲不象(是)乙”不能算比喻,理由是它既然用了否定形式,那“甲”,“乙”就不具有相似点。  相似文献   

16.
<正>1题目[2011年高考海南生物卷第29题]图1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_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7.
最近的一次高三数学综合测试卷中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三人互相传球 ,由甲开始发球 ,并作为第一次传球 ,经过 5次传球后 ,球仍回到甲手中 ,则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    ) .(A) 6种   (B) 8种(C) 10种  (D) 16种该题叙述通俗 ,源自生活 ,背景公平 ,能够反映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一道好题 .本文从三个不同角度探究其解法 .解法 1 画树形图图 1约定 :在图 1中用“甲→乙”表示“甲”把球传给“乙”;“甲→乙→丙”表示“甲”把球传给“乙”后又传给“丙”,等等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发现 ,球由“甲”手中发出经过…  相似文献   

18.
用数学的观点来看,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所谓数量关系就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量与量、数与数之间存在的联系和相依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每一道应用题中。在应用题教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有哪些内容呢?弄清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和解答应用题。在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有:1.多和少的关系。也就是同类量之间比较大小的关系。例如,反映同类量的两个数经常存在着甲比乙多或乙比甲少这样的关系。又称“差比”关系。表现在应用题中是:  相似文献   

19.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正确表达应用问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然后,设出未知数,并将这两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再求解即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贴近生活背景的应用题也越来越丰富.下面举几个生活中的应用题来分析,怎样通过列方程组求解,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例1(2005年河南省课改区中考试题)某商场购进甲、乙两种服装后,都加价40%出售.“春节”期间搞优惠促销,决定将甲、乙两种服装按标价的八折和九折出售,某顾客购买甲、乙两种服装共付款182元,两种服装标价之和为210元,问两种服装的进价和标价各多少元?分析该问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为…  相似文献   

20.
赵宇 《良师》2004,(12)
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往往是条件隐蔽、数量关系复杂,解题时感到难于入手。用画“面积图”的方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帮助思考解答。“面积图”是数学示意图的一种。“面积图”是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表示题中有相乘关系的两个不同的因素,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进行分析解题。例1甲、乙两同学做同一道乘法题,甲把一个乘数的个位数字7误看成9,乘得结果是570;乙把这个乘数的个位数字误看成1,得出积是330,这道乘法题正确的积是多少?分析与解:两数相乘的积可用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本题数量关系可用“面积图”表示为:图中长方形ABCD面积等于把乘数个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