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183;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2.
据《中华读书报》消息,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马赛尔&;#183;普鲁斯特的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成为法国当代作家最喜欢的作品。该国文艺网站向100位法国作家发放问卷,请求开列最喜欢的10本书。《追忆似水年华》以高票夺冠。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奥利维耶&;#183;德克鲁瓦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本你能在不同的年龄段多次阅读的书。  相似文献   

3.
杨译文 《教书育人》2005,(1):108-108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能让我反复重读五六次以上的作品并不多。然而.美国作家亨利&;#183;梭罗的《瓦尔登湖》却是一个例外。而就我个人的阅读感觉来看.张知遥的译本(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则在语境和汉语表达方式上,更符合我们当下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
九州撷韵     
《老年教育》2006,(10):48-49
蝶恋花&;#183;合岛弊案,江城子&;#183;梨花待会畅吟,满江红&;#183;过卢沟桥,浣溪沙、&;#183;读白居易《琵琶行》,江城子&;#183;赠《鹭江唱晚》,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183;乔伊斯的作品多是探究人类的内心世界。在短篇小说《阿拉比》中作者借助独特的“精神顿悟”的写作手法,通过主人公“我”对朦胧爱情的浪漫追求及其幻想破灭的过程描写,带给了人们对整个时期、整个社会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试论阅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加拿大小说家和出版家曼戈尔(Alberto Manguel)在英国出版《阅读史》(《A History of Reading》),1998年又出版了该书的的法文版,并受到了媒体与读书界的广泛关注。作者依据丰富的资料,每一章节,选取一个有关阅读史的专题,谈古论今。如“从学院式到自由式的阅读教育”“图片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书的预言作用”“读书人种种病态”等。在此之前,法国学者沙杰尔(R&;#183;Charier)曾著有《从图书到阅读》《图书的秩序》《读书文化史一文本&;#183;图书&;#183;解读》等,  相似文献   

7.
本季赢家     
《中学生电脑》2009,(4):4-4
罗琳获法国荣誉勋章。一向对英语文学不感冒的法国人.日前却把法兰西荣誉军团勋章授予了《哈利&;#183;波特》作者,总统萨科齐亲自授予罗琳荣誉骑士头衔。而罗琳的曾祖父.曾因参加过一战.也获得过此荣誉。  相似文献   

8.
岩子 《辽宁教育》2006,(7):72-74
从3分到1^+ 女儿是从九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跟读的,语文课正赶上学写论说文和文学评论。让我感到新奇的是,这些相当于中国初三学生的语文课本,一时间变成了文学名著、剧本、小说、诗集或报刊文摘。是弗里德里希&;#183;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再是马克斯&;#183;弗里施的《安道拉》,接下来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施特凡&;#183;安德烈的《干船坞》等等等等。从语言到文体,从作者到人物,从遣词造句到作品结构,从写作风格到创作动机,由始至终,徐徐道来;人物主题、背景情节、文学特色、写作手法、滴水不漏,处理得细致有加。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作家艾历克斯&;#183;哈利(1921—1992)的作品,《根》发表于1976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畅销一时,哈利也凭此作品获得普利策奖。1977年美国广播公司(ABC)把它改编成电视剧,也成为当年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哈利花了多年的时间到非洲寻根,最后查到1767年他的一个在冈比亚名叫昆塔&;#183;金特(Kunta Kinte)的祖先被贩到美国当黑奴。这些发现就是《根》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作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所谓“经典”,除了能经受文学史时间的考验,也在于能为阅读提供多种可能。这一方面有赖于读者不同的阅读经验外、“期待视野”、文学观念以及读解方式,也有赖于文本首先能成为一个“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183;贝尔),一个“召唤结构”(沃尔夫冈&;#183;伊瑟尔),经典对后者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183;冈恩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教授,著有多部科幻作品。《来自外星球的礼物》是他的新作。作品主人公从偶尔发现的一张飞船设计图中以为悟得了外星人的苦心,于是历尽磨难,制造了飞船,跃向太空,误入白洞,经历了种种匪夷所思的场面后,结局又在意料之外……阅读科幻作品能让人去思考生命、宇宙等重大问题,视野因之阔大,精神为之升华。  相似文献   

12.
《曹风&;#183;蜉蝣》、《唐风&;#183;蟋蟀》二诗之意旨历来众说纷纭。比较、分析并综合古今众家解《诗》之说,旨在探索《诗经》时代的先人对生命的感叹与思索,及他们的思索与探求对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说文&;#183;牛部》:“犁,耕也。从牛黎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盖其始人耕者谓之耕,牛耕者谓之犁。”牛耕始于何时,学术界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程树德《说文稽古篇&;#183;牛耕之始》:“按《齐民要术》引《说文》:‘耕,种也,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字从牛会意。’元&;#183;李治《敬斋古今黈》云:‘前汉赵过,始用牛耕。’郑樵《通志》亦谓牛耕起于赵过。  相似文献   

14.
如今,法国青少年中掀起了一股阅读秤啸山庄》的热潮,这部由勃朗特姐妹之——艾米莉&;#183;勃朗特所著的19世纪爱情小说如今成为法国13岁~16岁少女的心爱读物。然而,激发这股秤啸山庄》热的却是一位叫斯蒂芬妮&;#183;梅耶的美国女作家。梅耶本人是个勃朗特迷。在她的小说里多处提到奄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国旗     
李忠东 《初中生》2006,(11):39-39
1776年5月的一天,美国大陆会议的一个秘密委员会的3名成员来到贝齐&;#183;罗斯(Betsy Ross)的店里,其中的一位是当时的大陆陆军统帅、后来被誉为“美国开国元勋”的乔治&;#183;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他们请贝齐&;#183;罗斯缝制第一面美国国旗,以迎接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面对如此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贝齐&;#183;罗斯无比激动和兴奋。1776年6月初,一面精心设计、做工一流的旗子缝制好了。一个月后,《独立宣言》首次在独立大厅宣读。  相似文献   

16.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为马尔克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各国文学评论界都对马尔克斯作出高度评价。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样是拉丁美洲的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阅读这部作品时,“如同阅读《堂·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一样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17.
吴铭 《教书育人》2005,(10):49-49
布思&;#183;塔金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伟大的安伯森斯》和《爱丽丝&;#183;亚当斯》均获得普利策奖。在塔金顿声名最鼎盛时期,他在多种场合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理科》一分册&;#183;第五章&;#183;第二节《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克里斯托弗&;#183;K&;#183;纳普尔(Christopher.K.Knapper)与阿瑟&;#183;J&;#183;克罗普利(Arthur.J.Cropley)合著的《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一书初版于1983年。正如作者所言,直到1995年,该书仍是论述终身学习与高等教育这一主题仅有的一本专著。克罗普利是汉堡大学教育心理学教  相似文献   

20.
“这本书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彼得&;#183;德鲁克这样评价自己眼中的《旁观者》。这不是彼得&;#183;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是他对“人”的观察、描画和体悟。我们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然后再随时拿起这本书,每个轻松精彩的短篇都由一个或两个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