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心理小说的开创者,霍桑擅长剖析人的内心,他的一生都在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描写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的小说可被看作是有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表现了人物的生命本能在和文明相斗争的过程中细微而深刻的心理变化,对人性深入、透彻的挖掘和探究在他的代表作《红字》和《年轻小伙布朗》中得到了深刻而形象的呈现,特别是这两部小说中展现了霍桑罪恶与严酷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2.
乍读内森尼尔·霍桑(Nathanial Hawthorne)的小说,读者常会对那诲暗的事物,缺乏生活依据的情节及作者的意旨感到疑惑。但再读下去,答案就明白了。本文以他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得曼·布朗》作为例子分析霍桑的常见主题及突出主题的方法。实际上霍桑在这篇小说中侧重点是主人公的心理和道德,而不是情节。故事展示了布朗对灵魂深处的探索。在阴森的、梦幻般的背景中,主人公布朗及众生灵魂阴暗面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3.
《小伙子布朗》是霍桑的一部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布朗一次黑夜林中之旅的记叙,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本文从主人公布朗、小说本身、作者霍桑三个层面对对人性的善恶界限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布朗》是众多小说中出色的一篇。该篇小说通过描写布朗受到内心罪恶的驱使去森林间参加魔鬼聚会这件事,揭示了人的本性本是恶这样一个主题,同时也表现了作家对美国基督教的矛盾看法。在小说中多次用到了心理分析的手法,通过这种小说描写的特点,使读者更加生动的了解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霍桑著名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所出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各种形象,并揭示了这些形象后面所隐藏的深刻寓意。霍桑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形象充分揭示了小说主题“罪恶乃人类天性”。这也是霍桑小说创作的重复主题。  相似文献   

6.
正如纳撒尼尔·霍桑的大部分小说一样 ,《好男儿布朗》这部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晦暗、神秘的意象。本文对这种神秘、晦暗的意象进行了双重解读:一方面 ,这体现了霍桑深受清教思想和超验主义哲学影响的矛盾思想 ;另一方面 ,这也反映了霍桑的创作倾向与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侯静 《文教资料》2010,(21):23-24
本文从小说主人公、作者和读者的三个层面对美国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小布朗先生》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布朗从信仰到怀疑的心路历程、作者霍桑对清教思想的困惑与矛盾、布朗的清教徒宗教幻想与这种幻想的排他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20世纪伟大的心理分析学家,荣格及其人格理论影响深远。本文将结合荣格人格理论中关于阴影,阿玛尼和人格面具等概念重新解读霍桑笔下好小伙布朗的悲剧命运并认为布朗的悲剧是心理发育不成熟的结果,是个性化过程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成长小说始于18世纪末期的德国,主要叙述主人公思想和性格上的发展,在各种遭遇和经历过后,能克服挫折而长大成人的故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霍桑——一位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文学大师——的代表作《红字》和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中丁梅斯代尔及古德曼.布朗的心  相似文献   

10.
在霍桑生活和写作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早已打破了殖民主义的旧秩序,随着政治、经济方面的发展,美国的民族文化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在美国历史上形成了第一次文学艺术上的高峰。在霍桑之前,美国文学中短篇小说是为数不多的。爱伦·坡在一篇文章中说:“社会使小说能够成为一种形式。”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为构思的传奇性,主题思想的寓意性,表现手法象征性,艺术风格的储蓄性。《年轻的古德曼·布朗》是霍桑的最好短篇,它描写早年的新英格兰,讲述主人公古德曼·布朗出席在半夜举行的魔鬼聚会,发现在座的不仅有镇上所有德高望重的人,甚至还有…  相似文献   

11.
波·马歇尔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美国黑人文学中塑造女性人物成长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试图从对美国梦的追求和主人公追寻自我的成长之旅等方面分析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实话实说》节目中模糊限制语的维护面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限制语概念自提出以米,吸引了不少学者的注意。本文借助于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选用央视一套的《实话实说》节目为语料,从维护"自我面子"、"对方面子"以及"听众面子"这三个维度探讨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维护面子的有效策略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理论中的“图文生事”是小说最根本的特点,它还是对小说写作程序规律性的概括,是小说理论的“珠玉”。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19世纪美国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短篇力作《小伙子布朗)的分析论述,向读介绍作家小说创作中反复出现的“原罪”主题。章指出,由于受加尔教清教意识的根深蒂固的影响,霍桑在其创作思想中深深打上了“人人皆有罪”的烙印,并向读展现了作家在此创作思想指导下如何去提示和刻画作品人物内心隐私的“恶”的写作技巧以及宣扬“罪恶是人的本性”的“原罪”主题。  相似文献   

15.
运用"字思维"理论资源分析汪曾祺小说语言,着重考察字象并置、变形等重组引起想象空间生成、字象中心引起诗性空间生成等问题,解析"字思维"指引下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学功能,当然想象空间和诗性空间不是独立分开的,往往是共生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作了细密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阐发了梁氏小说“四力”说中的“熏力”和“提力”对当今一些文化和艺术现象的针砭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政治家和学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大多冠以“同时胜利论”,然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中并没有关于“同时胜利论”的明确表述。准确她说,马恩的革命理论表述为“同时发生论”更符合原意。这不仅因为在原著中能够找到佐证,在实践中也和列宁后来的“一国胜利论”有一定逻辑关系。今天,正本清源,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Face-Management View)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但B&L的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这里指以英语为本族语的西方国家)基础上的面子保全论,所以对其在跨文化普遍性方面很多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置疑.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且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差异有助于消除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交往的一些障碍,更有效地促进跨文化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糅合当下的社会现实,赋予文学批评范畴鲜明的时代印痕.读者的情感机制与小说文本系统相互交织,积攒起小说领域"境界说"新特的批评范式和文学风貌,"现境界"和"他境界"的划分,包孕着小说批评中虚和实、真和幻等范畴的清晰构架,体现了中国近代文论开放和兼容的文学特征.梁启超等人的理论建树,折射出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近代嬗变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