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通过对"两课"教学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缺失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中缺失表现在领导认识不平衡,教师定位不准确,课程建设不规范,教学模式不理想,教学改革不配套,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欠科学.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为其最晚年之代表作,因此各种选本、教材多加以选录.然而其中"赢得仓皇北顾"一句,自俞平伯、邓广铭、夏承焘诸先生以至晚近吴熊和、刘扬忠、施议对各家,均只注背景史实,而不解释"赢得"一词.人教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把这句译为"只落得个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非常准确地点出了"赢得"在此系"落得"之义.但限于课本的篇幅体例,不可能详加解释.细心的老师或许有个疑问:"赢得"缘何是"落得"?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康鹏 《现代语文》2006,(10):97-97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词类活用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汉字浩瀚多彩,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且复杂,一字多义现象更是极为普遍,以致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某个不十分明确的字词到底属于词类活用还是其他用法,确实难以判定.不能把"兼类"和"活用"准确的区分,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按"活用"现象来处理,这既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又不利于教学.  相似文献   

4.
赵福楼:之前和一位老师交流,他说执教<五柳先生传>一课,问及学生对"五柳先生"(陶渊明)如何看待.有学生回答说,我不喜欢.他很诧异,问"为什么".学生答:"他嗜酒如命,不讲礼数,行为怪诞,简直就是一个酒鬼."其他学生都加以附和.在教研中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对"五柳先生"其人和文本不能准确理解,与他们的认调能力有限相关.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组"的问题,不少中学生物教师对此不甚明了,不能准确识别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不少麻烦.为此笔者尝试对生物实验中"对照组"的概念进行初步探讨并列举实例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6.
长期束缚着国有企业领导手脚的就是政府对国有企业领导的考核制度不键全,考核内容不切实际,考核指标强调量化比例,定性化的指标含混不准确,这是大多数企业领导所奉行的在职期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课堂评价对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然而,当前很多教师课堂上不自觉地陷入"模糊性"评价的误区,不仅未能真正发挥课堂评价应有的价值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教师对课改理念把握简单,教材解读肤浅,教学语言空洞,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是产生"模糊性"课堂评价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新课改精髓,深入钻研并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评价时机,苦练评价的基本功,努力使评价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普遍存在实效性不高的现象,教育者要准确把握这一现象的成因.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评价机制进行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飞蛾投火"亦作"飞蛾扑火",经常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出现.这一成语的源头在东汉支谶译<遗日摩尼宝经>中已出现,用来比喻自寻死路.进入中土文献后,产生了新的意义,用其来比喻不顾命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标.本文从来源、格式的发展演变、内部组合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成语"飞蛾投火"展开了多角度的考察,以期全面准确地理解该成语.  相似文献   

10.
刍议职业教育的"昂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具有"昂贵性"的特征是不准确的,这是由于职业教育的成本既有国家之别、学校之分,又有专业之差、观念之异,还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的内在关联,不能笼统地简单论断.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和定义的出现,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文学的观念、理论批评和创作,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纵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近70年的理论行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它的接受和评价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为认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实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检测中国文学和俄苏文学关系的一张晴雨表,并从特定层面显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自身演变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2.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文学"中淬炼出的民族共同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出版不是历史的偶然,有丰富的神学意味,它可以作为"国语运动"的语言范本。但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胡适一代人却与之错失。现在我们应当正视和合本《圣经》的文本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中“动宾补”结构即已有之,只是用得很少。唐宋以后的近代汉语中,随着语言更接近口语,这种口语色彩浓重的“动宾补”结构,使用频率大大增高,且作为补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得”也已产生,形成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动宾补”结构特征。不仅如此,近代汉语中的“动宾补”结构,无论用“得”还是不用“得”,和现代汉语相比,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恰当使用,必须同时考虑语法、修辞等因素。"先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尤其需要考虑修辞、习惯等。谨提出三点以供讨论:1)在现代汉语中称谓古昔先贤时不宜用"姓名+先生"的格式,称呼他们另有习惯;2)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将"先生"用为男士的专称,不宜提倡不加性别区分地用以称呼女性;3)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先生"不宜一律译为英语中的"Mister",两个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意义并不对等。  相似文献   

15.
对"小姐"与"madam"词义嬗变的社会语言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褒交替,不少媒体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无独有偶,英文中"madam"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文章透过激烈争辩的语言表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嬗变进行了理性分析,笔者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因此,不必要对两词的词义挫折莫名惊诧,因为它们符合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分别对“耍子”和“玩儿”在汉语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历时考察与分析,并对“耍子”在近代汉语中长期存在的原因和“玩儿”能取代“耍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玩儿”取代“耍子”的时间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7.
The的语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冠词的用法较为复杂,又因汉语中没有冠词,学习英语的人能够真正地掌握冠词尤其是定冠词的基本用法较为困难,也容易忽视.在书面语语域中,定冠词比不定冠词出现的多,这是因为定冠词的使用范围要广.讨论了the的语域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利市”一词的发展演变几乎贯穿了整个汉语史。就其使用频率而言,宋元明清时代是其鼎盛时期,而在现代汉语里却出现了衰变现象,就其兴衰原因,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望洋兴叹"看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望洋兴叹”而产生的“望书兴叹”等说法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它符合了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语言中的这种“习非成是”现象有其产生的原因:一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不规则化;二是文字的精英化到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误解;三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固有的因形示义的特点。“习非成是”现象应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夸大与提倡它。  相似文献   

20.
汉语常用动词“说”和“讲”,在英译时,根据语境不同,可采用直译、引伸、改译、省译等手段恰当得体地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