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同学常常会把格言和谚语混为一谈。俗语、谚语和格言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语言,往往难于运用得当。能否正确使用俗语、谚语、格言,往往是一个人的语言水平的标志。不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如果完全不使用谚语和格言,就会显得语言文字枯燥无味,缺乏文采,用得过多或使用不当,就会使语言文字显得矫揉造作,不自然。我就格言和谚语的区别做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2.
张晶 《中学俄语》2007,(8):40-41
谚语、俗语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言简意赅,形象地描绘了俄罗斯人民劳作、休息、服饰及饮食生活。大部分的日常生活谚语、俗语产生于封建制度时期,首先表现了农民和种植业居民的生活、文化状况,因此有关食品的谚语、俗语很多。  相似文献   

3.
谚语和俗语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从俄语谚语俗语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民族的饮食文化、动物意象、宗教思想观念,同时还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语谚语和俗语的民族文化差异,总结课程设计的优缺点,以完善今后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崔淑红 《中学俄语》2011,(Z1):110-112
谚语、俗语是千百年来在语言中凝结和沉淀的思想精华,它的存在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准确。俄罗斯的谚语俗语语言简洁、精辟形象、耐人寻味。它们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社会历史经验,也显示了俄语语言特色。下面对中学俄语教材中出现的谚语俗语做一简单的归纳和分类。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农业大国,在谚语、典故和俗语中蕴涵了很多的生物学常识。高考中也常用谚语、典故和俗语等作为试题情境进行命题,笔者整理常见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学原理,供备考使用。一、常见谚语、典故、俗语简析1.非生物环境对生物影响的谚语示例(1)“有水无肥一半收,有肥无水看着丢”说明水和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谚语以及俗语作为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累积出来的精髓,早已经成为各个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极其重要的内容。同时,宗教是一种人类社会现象,具有悠久历史、广泛分布以及影响深远的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俄罗斯俗语谚语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宗教色彩是俄语俗语谚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正确的理解俄语谚语的宗教色彩,有助于对文化的深入了解,对学习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黄梅戏俗语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通常分为谚语、歇后语和习语三个小类。传统黄梅戏俗语构成包括俗语的结构类型、俗语的结构关系、俗语的变异以及俗语的修辞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关于俗语的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崔淑红 《中学俄语》2011,(5):110-112
谚语、俗语是千百年来在语言中凝结和沉淀的思想精华,它的存在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准确。俄罗斯的谚语俗语语言简洁、精辟形象、耐人寻味。它们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的生活、风俗、习惯、社会历史经验,也显示了俄语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9.
肖鹏 《广东教育》2014,(7):77-78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拥有词汇是必须的,你若熟知大量英语短语,包括英语的成语、谚语、俗语、俚语和惯用词语,那么对你在与英国人交流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英美俗语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加以正确应用,那么我们的英语的理解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上扬。我们知道,英语成语或谚语与中国的成语或谚语一样多为古典和先人的一些经典之语,并流传下来;但俗语和俚语恰恰是普通人或某些圈子内或地域性语言,这些虽说浅显简单,但是通俗易懂,是一种极为接地气的一种语言表现方式。而且,俗语和俚语是最受现代人喜欢的语言表现形式。下面我们来见识见识一些英美国家当今流行的一些俗语和俚语以及这些俗语和俚语的来历印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谚语富有的国家,源远流长,人民喜闻乐道,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谚的古解,汉·许慎《说文解字》:“谚,传言也,从言,彦声。”是为谚的音义。据段玉裁注载玄应引古注,是“传世常言”之意,是为谚的文本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给谚的定义是“谚者,直语也”,“廛路浅言”。音义文相合,道出了谚语兼有民间口语性的“座路浅言”和古籍经典性的“传世常言”的丰富内蕴。 谚语是俗语的一种。俗语涵盖着民问多种语类,它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时语以及口头常用的一些成语。时人多把谚语直称为俗语,是因为在上述五语中谚语的语龄最悠久,俗话的特点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国家领导人讲话风格朴实,善用俗语和谚语等民间常用语表意和明理,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外交讲话中,这种情况也很突出。该文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入手,以习主席多次外交讲话为例,探究俗语和谚语的英译策略,并通过对语料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不同策略的运用情况,以图为俗谚语的口译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英汉俗语是语言发展的精华,是将生活中富含哲理的思想以短小的语言进行表达,具有强烈的修辞色彩以及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俗语修辞审美观上的不同,从深层次地分析两国文化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比较和研究英汉谚语的起源、结构、形式和意义,指出其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谚语,避免了跨文化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3.
教学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之一。笔者把蕴含一定地理学知识、原理和价值观信息的成语、谚语和俗语均称作地理俗语。地理俗语是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长期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因而是重要的地理教学资源。教学实践表明:把地理俗语运用到地理教学当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相似文献   

14.
《越谚》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谚》是清代范寅写的关于越地方言词语和谚语的著作。它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越地方言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谚语均有大量记载,是现代了解越方言和越文化难得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世界图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在语言中形成的结晶。"时间"观念作为最基本的俄语心智之一,折射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语言中的成语、俗语、谚语与该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本文主要以俄语成语、俗语、谚语为语料,阐述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所体现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汉语俗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流传在汉民族口头上的通俗、凝练、鲜活的语言。它形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具有趣味性、实用性、艺术性的俗套话,日积月累并传承下来,便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汉语俗语。汉语俗语的实用性俗话说:"真金不怕火来炼。""汉语俗语"这块真材实料,经得起岁月的打磨,经得起各类文体的考验。在散文、诗歌、剧本、小说中都有用武之地。俗语与散文。汉语俗语颇具哲理意味,俗语中的谚语更是如  相似文献   

17.
引用俗语谚语典故事例应注意的问题○高正喜○引用耐人寻味的俗语、谚语、典故、事例,在哲学教学中是常见的事。如果运用得恰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想,使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迪,而且可以使深奥的哲理通俗化,对...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谚语、俗语等,它们是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生动、精炼、幽默,其中有些谚语和俗语简单、通俗地反映出一些物理知识。如果我们能深人地思考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不仅会提高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活化我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开发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成语、谚语、俗语等等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地方俚谚语,则是一个地区人民在斗争中的经验和才智的反映,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从文学角度看,俚谚语是民间文学、口头创作、戏曲艺术的源泉;从社会学角度看,俚谚语为研究地方民情风俗和编撰地方志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线索;从语言学角度看,俚谚语是研究词汇(包括方言词汇)、方言史、编纂方言词典的重要材料。拙文正是从语言学角度,对福州方言俚谚语作些探索研究,并就正于行家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论古时语     
古时语是古俗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语是历史上民众对当时的时政、事件、人物发表见解、进行褒贬而创作的一种俗语,与表达哲理、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谚语有明显区别.时语的特质是评论性、纪实性和时效性.时语创作手法的常格是评人七字句、比较式、举承式和举陈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