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杂技剧是以杂技为主要表现手段,兼融音乐、舞蹈、武术、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借助服装、道具、灯光、布景、化装等舞台设计,塑造人物形象,集中展示戏剧矛盾冲突的综合舞台艺术。2004年大型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上演,标志着杂技剧的正式诞生。至今,全国各地已上演杂技剧百余部,题材涉及红色革命、爱情婚恋、神话传说、江湖武侠、历史文化、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副总导演之一、著名导演陈维亚担任了广州杂技团大型杂技剧《西游记》的总导演。记者对陈维亚进行了采访,了解了如《西游记》的剧情结构、人物形象塑造.杂技画面等艺术诸多元素,最重要的是,陈导解释了《西游记》中如何通过杂技来突出情节和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杂技剧作为以杂技技巧为核,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富有后现代艺术层次的新型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对传统杂技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赢得了艺术界的瞩目、观众的聚焦、市场的青睐。国内的杂技剧从诞生到被市场洗礼已经走过十多年的时间,目前杂技剧的现状如何?怎样促进杂技剧目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一、对杂技剧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河南濮阳举办。本届艺术节上,杂技剧首次被大规模纳入展演,成为真正的"重头戏"。这一全新举措与近年来全国杂技剧创作的发展态势相呼应,传递出国家对杂技剧的肯定和重视。杂技剧是当代杂技人的创新,是进入新世纪后诞生的全新艺术样式。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与全国杂技同仁共同见证了杂技剧的最新发展成果,在此将对中国杂技剧的观察与思考作以分享。  相似文献   

5.
正2004年,杂技剧《天鹅湖》的上演标志着我国当代杂技剧的正式诞生。至今十几年,国内已经排演出一百多部杂技剧,可谓发展迅速。而目前,杂技剧定义尚在探索之中,笔者现将其概括为"杂技剧是用杂技形式表演的戏剧"或"以戏剧形态表现杂技本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复合杂技的盛宴——评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在兰州,甘肃省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敦煌神女》成为广大观众热烈议论的话题。杂技剧对于兰州观众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敦煌神女》以杂技艺术为载体.以戏剧情节贯穿始终,融合多种艺术元素.让人们看到了一台风貌全新的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原创杂技剧。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将不善叙事的杂技动作技巧与戏剧的情节叙事、冲突营造、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有机融合,实现杂技与戏剧的合而为一,是杂技剧创作的重点和难点。最近,由南京市杂技团编创演出的大型原创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在杂技剧创作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大型原创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根据上世纪50年代的同名电影改编,借用了电影的基本故事构架和主要人物,并对情节内容进行了精炼和拓展,以"惊、险、特"的杂技艺术进行重新演绎。该剧将杂技的"形"与戏剧的  相似文献   

8.
《杂技与魔术》2021,(2):27-27
2021年4月13日,南京市杂技团创排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桥》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该剧是南京市杂技团继《渡江侦察记》后推出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杂技剧,是献礼建党百年着力打造的又一部红色题材舞台艺术精品力作。编剧、杂技设计董争臻巧妙地从一个“桥二代”的视角出发,以史实为依据,以人物塑造为情感载体,通过讲述者对父母当年因为建桥而相遇、相知、相爱的回忆,回眸60年前新中国第一代桥梁建设者如火如荼的革命热情,再现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感人至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建桥工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展现出建桥群英们的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红遍业界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梦之旅》是由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通过两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该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使演艺界专家、业内同行、媒体及广大观众给予高度评价。创排过程中的艰辛与困难,令我感触颇多。原创杂技剧《梦之旅》是湖南杂技艺术剧院首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杂技剧。它通过戏剧手法,运用杂技艺术,把18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杂技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其特殊性的重要标志是,她不像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等艺术品种那样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叙事是杂剧的短处。近年来在杂技界以及舞蹈、音乐、戏剧界同仁的帮助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杂技剧和杂技主题晚会,这无疑给杂技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杂技剧”应运而生。她是多年来杂技界一直在探索和发展的新路子,以传统的杂技作为演出的底子,注入了必要的叙事和故事。  相似文献   

11.
<正>杂技剧《战上海》聚焦解放上海这一重大革命题材,从杂技艺术本体寻找叙事表达的可能,又以叙事空间的营造拓宽杂技艺术的表现可能,把“杂技”与“剧”的融合推进到一个新高度。众所周知,杂技是一门强调技巧的艺术。“技近乎道”,技术的尽头是思想和美学的表达。“剧”的加持,无疑为技术向美学延伸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2.
正幻景式敦煌文化杂技剧《九色鹿》是甘肃省杂技团申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的项目。历经两年之久的创排、修改、打磨,2019年12月19日,在兰州黄河剧院成功上演。幻景式敦煌文化杂技剧《九色鹿》取材于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故事——《鹿王本生图》,以及大家熟知的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九色鹿》。它运用前后呼应的叙事手法,以杂技技巧的解构、重组为重点,进行了一些为杂技剧服务的叙事改编,并参照西方新马戏的艺术理论与表演形式,以戏剧性结构编创了鲜明的情节与人物设置,又以杂技与舞蹈、音乐、武术、戏剧的跨界融合,形成一部由四幕构成的杂技剧。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杂技舞台上,杂技剧已呈繁花盛开的景象。以杂技的形式或讲述故事、或表现情境、或创造诗情画境,在杂技创作者不断耕耘下,杂技剧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具有了很好的艺术审美。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新近创作演出的《加油吧!少年》,就是其中一部成功之作。《加油吧!少年》从文化底蕴和精神层面着手,大胆引进故事情节,赋予整台节目以生命和灵魂。同时,推出了全新的"杂技+"理念,以杂技为主体,融合戏剧、舞蹈、独唱、合唱  相似文献   

14.
<正>杂技是舞台艺术的一种,舞台美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舞台美术的任务是根据演出需要,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手段,创造出舞台环境和角色形象,并渲染出特定的气氛和效果。舞台美术的手段多样,表现力源于生活,经过漫长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党的十八大以来,杂技创作的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快,杂技剧的涌现不仅给杂技创新带来新天地,也给杂技舞美带来机遇与挑战,促使杂技舞美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杂技剧《楼兰寻梦》为例,试探讨杂技舞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种剧场艺术,现代杂技剧的"审美创意"和"形上营销"的丰收始于并完成于剧场。剧场不仅是一个具体而有限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演员演戏、观众看戏的审美空间。在剧场里,杂技剧能够创造出演员与观众共同想象的审美与体验世界。因杂技技艺的难度提升以及审美特征的有限性,杂技在保持已有技巧难度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外延来求得发展。现代的杂技剧以"剧"的情感与审美,统制杂技的"高、险、惊、难、奇、谐"所形成的技艺高度,把杂技造型的表意与传情  相似文献   

16.
《杂技与魔术》2012,(5):9-9
9月12日,重庆杂技艺术团杂技剧《花木兰》研讨会在京举行,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减,中国杂技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邹玉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党委书记、局长汪俊等有关领导出席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沈阳、济南等杂技院团、文化管理部门、新闻媒体近30人参加了研讨会。大家以“艺术精品与市场开拓——杂技剧《花木兰》在艺术创新中如何拓展演出市场”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李廷勇主持。  相似文献   

17.
正一、杂技剧汇聚杂技节目杂技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当代的杂技艺术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可简可繁,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杂技艺术越来越多地以大型杂技剧的形式展现。杂技剧的题材,一般改编自古典名著、戏剧或原创符合杂技艺术特色的剧本,一个有适当主题的题材,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的杂技节目融入到剧目中,构建成一台新颖的杂技剧。以广州杂技艺  相似文献   

18.
<正>杂技剧《化·蝶》由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创排,是中国杂技剧在舞台艺术美学视野、美学高度和深度上的重要尝试,代表着杂技剧艺术互融的发展导向。一、故事题材展现传统美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从本世纪初始,杂技剧从无到有,自少至多,由粗向精,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杂技剧作为一种新颖的舞台表现形式走进大众视野,一部部主题风格各异的杂技剧不断呈现,它既是广大杂技人励精图治、求新求变、主动作为的结果,也是杂技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今时代文艺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移动终端的异军突起,当今杂技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求新、求美、求智的要求,创新就成为摆在广大杂技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代杂技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正一、杂技剧的正式发轫还原杂技剧的历史镜像可知,当代中国杂技经历了从类型杂技节目,到情景/主题节目,到情景/主题晚会,再到杂技剧的发展脉络。所谓类型杂技节目就是以"车技、顶技、皮条、钻圈、柔术、转碟"等为标题,直白地表现与展示杂技技巧的节目。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已经出现一批"情节化杂技"或"微型杂技剧",但是整体而言,这种创作倾向不过是肤浅的贴标签式的说教,存在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情况,最终归于沉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