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对文本内容的思辨领悟与表达。《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什么时候‘死’了”这一问题,极具教学思辨价值。以之组织学生思辨活动,可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辨析课文内容,在表达中深入领悟文本,同时提升其思辨性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辩证地思考问题和理性的思辨精神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思辨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对教材文本中思辨性阅读点的挖掘,从思辨意识培养、优化课堂提问、展现思辨过程以及注重教学评价等方面,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理性分析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进行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凸显了思辨性阅读的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辨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陈曦飞 《教师》2023,(4):15-17
所谓思辨,就是有思考、能分辨,在开展思维活动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问题。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以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提出思辨性写作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表达能力,并指出通过组织微型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以读导写搭建思辨性写作支架等路径,以期通过思辨性写作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4.
对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做梳理和分析,有助于对高中思辨性写作教学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思辨性写作”的文体意识得到强化,研究者立足文体本身特点划分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多类型的思辨性写作教学;“思辨”作为写作技能和学习工具的价值得到挖掘,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理性思辨;在思辨性写作教学中,研究者们往往将“思辨”作为学习内容,探索“思辨性写作”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傅登顺 《教学与管理》2023,(29):28-30+39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也是当下语文任务群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阅读需要思辨,而思辨阅读与思辨性阅读是有区别的:前者倾向于方法,后者倾向于策略。为此,完善思辨性阅读的程序与对策是思辨性阅读的关键:一是聚焦,确定思辨性问题;二是辨析,展开思辨性过程;三是推断,盘活思辨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83):10-11
语文教学中倡导思辨性阅读。笔者尝试从文本的删减处、矛盾处、重复处、留白处四个维度,走进文本,激活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学生在质疑、慎思、明辨中激活思维,学与思同行,思辨品质将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从而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为提高学生作文思辨性的相关问题的概述,而这一部分又分别包括了提高农村高中学生作文思辨性的必要性分析,对思辨含义的分析以及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差的原因的分析。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对学生作文的思辨性进行了概述。第二个方面则为提高农村高中学生作文思辨性教学的价值以及重难点分析,具体内容则如题目所示,分别包含了教学的价值以及教学的重难点。第三个方面则为提高农村高中学生作文思辨性的教学策略的探究,而在这一部分当中则主要包含了四点教学策略,分别为立足课内,从教材中挖掘丰富的思辨素材;延伸课外,关注焦点,激发浓厚的思辨兴趣;运用哲学原理,增强辩证论述的力量;通过创作实践,提升学生作文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辨性阅读,就是要帮助学生成就"思辨意识",形成"思辨性思维",最终养成学生能思辨性地思考、阅读、写作、说话等行为的习惯。思辨性阅读,阅读是关键,思辨性是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辨的能力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散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而忽视理性思维的培育。开展思辨性阅读可以增进学生的理性思考,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具体例证,力图从“立足学生,生发思辨”“立足文本,思辨分析”“立足读写,思辨致用”三个维度探索思辨性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英语阅读本质、阅读教学模式以及思辨性阅读的研究,并对前人研究做了简要概述;分析了思辨、思辨能力及思辨性阅读的概念及含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思辨性阅读教学框架,即"两个层面、四个层级、五个维度、问题主导、对话取向",并对此教学框架做了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11.
古代论说文具有突出的思辨性特征,在发展思辨思维、引导理性表达、促进德性养成方面有其独特价值。当前,高中古代论说文教学存在思维训练碎片化、资源整合不足、学生阅读兴趣匮乏等问题,而思辨性阅读教学能较大程度地发挥古代论说文的应有价值。立足文体特征,设计思辨性阅读教学理论框架,并依据文体发展演变情况,系统化设计各时代论说文专题,以进阶性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进行合理质疑、辩证分析、理性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很有必要,从教师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以点带面地思辨、对权威观点的辨析、对故事情节架构的思辨三方面初步探究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阅读思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的完成阅读,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学会这种技能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理解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思辨性阅读能够给阅读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教师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小学高段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孙鸣阳 《科幻画报》2023,(3):153-154
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巨大突破与创新之一。为更好地优化语文课程内容结构,整合教与学的要素,将“思辨”融入语文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思维理性。本文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思维能力提升,探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价值,构建主题统整、文本研判、任务驱动、支架搭建、变式训练等思辨性教学路径,有效提高思辨化课程教学效果,展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开展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分析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策略,从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自主探究,整合资源,以及强化教师作用等方面阐述,设计能够深度参与的思辨情境,结合问题线索,精心安排学习任务,更好地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6.
李丹萍 《天津教育》2021,(11):150-151
语文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部对语文学科的关注与重视,写作教学的考查与评价方式越发灵活。思辨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高考作文中时有体现。从某种角度来说,写作教学承担着学生思辨性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本文针对高中“思辨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以期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结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比较、推理、质疑、讨论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可以使学生思辨性阅读的路径更加清晰明确,提升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照“思辨性阅读”这一学习任务群,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再读,从单元整组、重要单篇、“整本书阅读”方面阐述教材对“思辨性阅读”课程内容编排的三种方式;反思当前“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对“思辨性阅读在第一学段中的被忽视”“感性想象与理性思辨的对立”“支持性学习工具开发的缺失”三个教学误区进行澄清,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吴晓洲 《亚太教育》2019,(11):120-120
新课标提出,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促进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思维获得更多的逻辑思维或者是辩证思维等。但是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会发现,课堂中缺乏哲学思辨的因素,很少的学生会独立地进行逻辑思考,教师对于学生也缺乏这方面的教学引领,这和新课标提出的思想是相背离的。当前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进行思辨性作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王卉 《小学教学研究》2024,(7):77-79+85
教师要根据现有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体现儿童智慧的课文特点,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展开生命的对话。文章从寻找思辨连接切口、厘清思辨逻辑关系、提炼思辨操作要点、实施思辨评价手段等方面,展开思辨性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在品读课文中融入思维的多元训练,在深度阅读中培养学生批判、创新的思辨意识,在思维碰撞中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