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际     
《教育》2009,(2):15-15
美国:评定学校等级报告家长;韩国:中学生成绩高但兴趣低;尼日利亚:承办首届非洲信息学奥赛;菲律宾:吸引辍学儿童返校;澳大利亚:不用红笔批改作业;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法,选择西北地区3省9个县的部分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就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免费政策实施后儿童辍学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免费政策实施以来,儿童的辍学率略有下降,但是变化不明显,还有个别县出现了辍学率反弹的现象.儿童辍学在性别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民族上差别显著,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辍学的高峰期分别在四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  相似文献   

3.
安静 《宁夏教育》2008,(12):14-15
追寻探究辍学原因从而减少直至消除儿童辍学现象一直是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辍学往往都是多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诸因素中,家庭负担的教育成本对儿童辍学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从儿童上学所面临的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的角度出发,对可能造成农村儿童辍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来减少直至消除中小学生辍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免费政策实施后的儿童辍学问题是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在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选取三个各具特色的样本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宗教信仰因素差异、家长文化素质低下、学校课程和生活乏味是造成辍学的重要原因。为此,民族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教育布局调整,建立民族教育优先区,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办学方面的积极作用,动员全社会努力推动民族地区儿童受教育权利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2月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亚洲是全世界学龄儿童辍学人数最多的地方。研究报告是根据22个亚洲国家2000-2001学年教育资料统计出来的。报告说,尽管亚洲地区学童入学比例有所提高,但仍然有4600万学龄儿童辍学,占全世界辍学儿童总数的45%o 更重要的是,在这么多辍学儿童中,有3200万名儿童居住在南亚和西亚。在印度,有53%的小学学龄儿童辍学。在老挝,有47%的小学学龄儿童辍学。在缅甸,有45%的小学学龄儿童辍学。在尼泊尔、柬埔寨和孟加拉国,分别有35%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近3亿的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在农村,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问题.已成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直接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得当;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空巢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等。针对如何应对和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解决非贫困辍学的问题,还要重视学校"潜辍学人群"的教育管理,即那些现在还在学校就读,但已经有辍学倾向的学生群体。他们不追求完成学业,也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按家长的要求只等拿张毕业证。这个群体中,留守儿童又占很大比重。因此,学校、家庭要密切配合,耐心细致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和思想上的迷惘,让他们安下心来,打消走出校园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控辍保学”顾名思义就是控制学生辍学、流失,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就读。西藏“两基”攻坚工作实施以后,摆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最艰巨的任务是如何使适龄少年、儿童自觉接受义务教育,如何使已入学的适龄少年、儿童不再流失、辍学。针对存在的问题,各地市、县采取了一系列适合于自身实际的“控辍保学”措施,诸如:向家长宣传讲解《义务教育法》,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印象中,山区少数民族学生辍学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经济贫困;二是家长思想观念落后。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山区少数民族学生辍学出现了新动向。今年2月,笔者回到广南县那酒镇者克村老家过春节。这是一个素有重视文化、积极送子女上学优良传统的壮族山寨。出于职业习惯和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笔者向乡亲们问起了适龄儿童上学的情况。结果颇感意外,村里有不少适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辍学在家,更意外的是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不是因家庭贫困或家长思想观念落后而被迫辍学。这一新动向引起了…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9,(5):43-43
案例 某日,辽宁省凤城市汤山城镇政府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汤山城镇中学刘平等10名辍学学生的家长无正当理由不让子女读书。秋季开学后,汤山城镇中学发现辍学学生151人,经镇党委、镇政府组织,镇机关干部、村委会干部、教师和学生500多人下村入户反复做辍学学生家长思想工作,到11月1日.已有120名辍学学生返校复课,在仍未返校的辍学学生中,除特殊情况外,均为家长不让孩子去学校继续读书,镇政府认为,这些家长因剥夺子女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触犯了法律,因此,镇政府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厌学心理初探山东袁梅林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人学儿童辍学现象还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儿童的厌学情绪时刻困扰着广大家长和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探讨、解决这个问题。一、厌学心理形成的根源在人类和自然界里,很多事物都受因果关系的制约,也就是说,很多事物和现象...  相似文献   

12.
港台信息     
最近,香港教育署颁布了“辍学生入学指引”,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小学各校校长,必须迅速调查、统计本校辍学学生,并报告教育署,以便立即采取适当行动,确保这些辍学生重返学校上课。 二、如果学生缺课1~2天,校长必须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并考虑安排家访,了解缺课原因;如果学生连续缺课7天,校长必须及时向“学生辅导缺课个案专责小组”提供该生情况,并遵照“及早知会程序”(教育署设计的,供各校校长向教育署呈报怀疑是辍学学生的情况),以“急件”形式报告教育署,以便教育署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更多的辍学生。 三、学龄儿童如果没有任何理由而未入读中小学,教育署署长有权向儿童的家长颁发入学今,令其督促子女按时到入学令所指定的中小学上课。如果家长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13.
影响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家庭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1所中小学的84对辍学生及其家长、21名校长、127名班主任以及793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结果表明,影响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家庭因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家庭经济困难是影响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贫困地区学生的辍学又不仅仅源于贫穷,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对学生的辍学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调查结果,本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2年浙江和陕西两省106所中职学校7411名高一年级学生的跟踪数据,分析了留守经历对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与其他儿童群体中参加过中考的学生比例、辍学率和打算上高职高专的学生比例存在差别;但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剐,留守时间对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也无显著影响。因此,使用工具变量或者其他识别策略也许是这个领域研究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入学受教育有《义务教育法》做保障。所以,在学龄前到小学阶段,由于孩子思维单纯,家长成了孩子的主宰者,这时的家长可以施展自己最大的魔力,努力满足孩子的需求,给成长中的孩子以呵护和帮助。但是,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增多后,家长的教育缺失,导致学生厌倦学习、最终辍学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控辍保学"顾名思义就是控制学生辍学、流失,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就读.西藏"两基"攻坚工作实施以后,摆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最艰巨的任务是如何使适龄少年、儿童自觉接受义务教育,如何使已入学的适龄少年、儿童不在流失、辍学.针对存在的问题,各地市、县采取了一系列适合于自身实际的"控辍保学"措施,诸如:向家长宣传讲解<义务教育法>,落实控辍保学联带责任,政府一把手担任控辍保学全权负责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文山州也有许多少年儿童辍学。看到这一情况,武警文山支队的干部战士心里很着急,他们深入村寨,详细调查辍学儿童的人数和辍学原因,然后找到这些儿童的家  相似文献   

18.
黎珊 《湖南教育》2003,(11):14-15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在为少年儿童拥有幸福生活而高兴不已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也应该投放在少数辍学儿童、有“心病”儿童们的身上。本文作者系江苏《射阳日报》社的记者,文中所举事例也均是外省的,但在我们湖南也或多或少有所反映,希望每一个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一齐行动起来,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一片蔚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天柱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98.3%。在国家逐渐加大对教育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贵州省天柱县中小学辍学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学生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家长对教育不重视;打工潮流的影响;升学率低,学习环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理念落后等方面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隐性辍学是相对于显性辍学而言.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中现存的学生虽保留学籍正常缴费。正常参加考试。但整日游离于教室和课堂之外,静待毕业的一种非常态教育。隐性辍学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沉重的现实,一种逼近的危机。关乎一群活生生的迷茫而又无奈的孩子,是对家长、学校、社会良心和责任的拷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