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任务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工具性和基础性上,更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而言怎样才算是有价值的数学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谈教师怎洋让孩子学有价值的数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估算”作为一门数学知识,以其在数学中的地位和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发现并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芳 《中学教研》2005,(4):19-21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习数学也意味着学习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文[1]曾从我国数学课程建设策略方面提出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如何将其贯彻到数学教学中呢?本文作出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但在中小学数学教育实际中.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文对这些问题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十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理念将产生新的课堂教学--把学生从“学奴”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把之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教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只有教师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现行教材.通过对教材符合科学性的“创造化”建构.才能使教学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湖南教育》2006,(8):9-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自2001年7月颁布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在《标准》的引领下,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已经走过5个年头。在实验过程中,赞扬《标准》的大有人在,批评的人也不是个别,甚至有的批评还相当尖锐。比如—— 有人质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从什么地方贩卖来的时髦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集数学知识教学、数学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过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是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等现代大众数学观念,无疑是数学教育的一次伟大改革。长期以来,教材所涉及与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由此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情绪,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努力将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中,使数学教学更具体、更生动、更直观,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指数学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并为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活动领域和更多的数学发展机会.数学竞赛就是有着这样目的的一种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标准》还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基于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我在数学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以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一种活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  相似文献   

17.
田想国 《教师》2014,(8):92-92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着眼,数学课堂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基本理念对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的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问观念的考查,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考查学生观察研究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经历学习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对前面所挺到的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之现状,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老师.应该如何把握,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