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称呼的妙用     
父母在与幼小的子女谈话时,如果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孩子使用不同的称呼,使孩子听出一些“弦外之音”,会对家庭教育起到一些助推作用。例如:表示慈爱或安慰——可称呼孩子的小名,如儿子、宝贝等。表示赞赏或鼓励——可称呼小伙子、小男子汉、大姑娘等。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文教资料》2014,(35):29-30
称呼语除了表现被称呼人的身份外,还起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体现出人在社交场合中对他人的尊重。作者采用隐匿调查法,通过对三个不同地点、阶层的商业区营业员社会称呼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营业员的文化教养和水平、年龄和性别、心理动机等因素,促使他们面对顾客时使用不同称呼语,并且这些称呼语的使用不是一一对应、机械不变的。  相似文献   

3.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交际双方包括权势和社会距离,身份和地位等各种关系。社会语言学对称呼的研究已开展得卓有成效,然而社会语言学并未解释称呼语在特定的语境之下所带来的语用暗含。从语用学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称呼语在不同语境之下的言外之力。  相似文献   

4.
浅谈称呼语     
恰当使用称呼语是社交活动中首要的礼仪,称呼语可按不同划类标准分出若干不同的类,称呼语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些常用称呼语的语义和色彩等的变化上,选择运用称呼语有多方面条件制约,最主要的是根据不同语境选用恰当的称呼语。  相似文献   

5.
称呼的妙用     
父母在与幼小的子女谈话时,如果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孩子使用不同的称呼,使孩子听出一些“弦外之音”,会对家庭教育起到一些助推作用。例如:表示慈爱或安慰———可称呼孩子的小名,如儿子、宝贝等。表示赞赏或鼓励———可称呼小伙子、小男子汉、大姑娘等。表示提醒或批评———这时候,连名带姓地称呼孩子的大名,会让孩子感到父母说话的份量。表示活泼幽默———可用“大脑门、飞毛腿、机灵猴”等一些表现孩子特征的叫法来称呼孩子。如与孩子谈一件与他有关的正事,还可称他为“××先生”或“××小姐”。总之,经常变换不同的称呼,会…  相似文献   

6.
鲍辉 《林区教学》2014,(4):53-54
称呼语是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称呼语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中日异文化交流中称呼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日称呼语使用的异同能够反映出汉日两个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语言所体现出的变化。因此主要从亲属称呼语,夫妻称呼语以及社会称呼语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其异同,并从中分析不同文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校长即学长     
学校的校长有许多不同的称呼。过去跟现在有不同称呼,大中小学校长有不同称呼,国内与国外也有不同称呼(当然也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何晖 《现代语文》2007,(5):119-121
称呼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对同一对象的称呼是不同的。近年来,社交场合表示当面称呼的词——"小姐""同志",发生了词义的变化,并在全社会流行。称呼语的历史变迁,不  相似文献   

9.
梁玉 《教书育人》2006,(7):95-96
一、引言 人们在交际中总以某种言语形式称呼对方。称呼他人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称呼用语即称谓语。称谓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它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每一种语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称谓体系和使用规范。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体系。纵观中西方一些学者对称谓的研究,不难发现人们对不同称谓语的社交功能认识已相当系统,特别是在称谓语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只是在相互比较方面还够全面。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中西文化中称谓用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人们在交际中总以某种言语形式称呼对方。称呼他人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称呼用语即称谓语。称谓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它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每一种语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称谓体系和使用规范。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体系。纵观中西方一些学者对称谓的研究,不难发现人们对不同称谓语的社交功能认识已相当系统,特别是在称谓语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只是在相互比较方面还够全面。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中西文化中称谓…  相似文献   

11.
校长即学长     
学校的校长有许多不同的称呼.过去跟现在有不同称呼,大中小学校长有不同称呼,国内与国外也有不同称呼(当然也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称呼语是人们言语交际的开始,适当的称呼语可以让交际顺利进行,反之则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对于与陌生人的交际更是如此。在称呼陌生人时,人们在不同情况下会对陌生人根据交际习惯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在进行称呼语选择的过程中,人们也会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来选择适当的称呼语,以使言语交际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称呼,一般说来是口语交际的开始。它起着明确身份和交际双方关系、确定交际对象、得起注意和表达情感等作用。称呼语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称呼语种类多样,有直称、尊称、谦称、贬称、代称、泛称、统称等等。为了交际的需要,同一意义的称呼语可用不同形式和手段来表达。与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过程一样,对称呼语同义手段的选择,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在交际中称呼语的运用,其实也就是对其同义手段的选择过程。对称呼语的选择,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Brown&Gilman(1968)认为权势差别存在于一切社会制度中,它决定着交际中对称呼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称呼可以显得礼貌,从而维护交际参与者的面子。但是由于不同文化构成权势、对等的因素不同,对面子礼貌的解释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称呼规则。本文从权势对等及面子和礼貌角度对日英汉三种语言在称呼使用频率、使用方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语言的称呼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称呼语的情感指示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交际动机指示功能三方面分析了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同时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称呼体系,在翻译称呼语时为了达到语用等同,必须注意文化、关系及语境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称呼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规约中使用称呼语必须遵循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对称呼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这对培养人们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交际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完全的调查与研究,笔者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初生婴儿的啼哭声相同,不同民族语言中人们对母亲的称呼相同或相近;不仅如此,而且不同民族语言中人们对母亲的称呼和初生婴儿的啼哭声也相同或相近。透过这一独特现象,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初生婴儿的啼哭声与人类发音器官自然发出的生理性原音具有同一关系,初生婴儿的啼哭声在母婴特有的生存关系中对彼此大脑心理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人们对母亲的称呼和初生婴儿的啼哭声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根据以上研究,笔者作出这样的推断:初生婴儿的啼哭声是人类最早的有声语言的母音,人们对母亲的称呼(mama)是人类最早的有声语言。  相似文献   

18.
做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情景中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人们在与其它社会成员进行交际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恐怕是如何恰当地称呼对方,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无非为权势关系或同等关系,在英语交际中,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不同的称呼类型,反之,不同的称 呼类型又反映出言语交际双方当时的社会关系,本论述了两种基本社会关系在英语称呼语中的体现,从而揭示出在学习英语称呼语时,不只是要学习称呼语的构成形式。更要注意其使用规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0.引育 英语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情况下,称呼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说话者总是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地位、职业、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情感深浅以及当时的场合等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是称呼头衔+姓(title+last name),还是直呼其名(first name),甚或是呢称(nick name),不同的称呼形式传递着不同的言语信息,是敬而远之,还是亲密无间,是有意疏远,还是想加深感情,是居高临下,还是毕恭毕敬。听话者在听到对方对自己的不同称呼形式时,会进行某种推测,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目的,从而在心理上做好进一步交谈的思想准备。得体的称呼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呼则使对方感到不快,给下一步的交谈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英语交际中,适当而得体的称呼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称呼问题     
李镇西 《班主任》2013,(11):64-65
校园里有许多称呼,比如学生对老师的称呼,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还有学校同事之间的称呼,等等。这些称呼看起来似乎是小事——不过就是一个称呼嘛?但实际上,不同的称呼折射出某些不同的观念。称呼里面“学问”大着呢!比如,一般情况下,学生见了老师都叫“某老师好”,这是没错的。哦,不,岂止是“没错”,简直就是最标准的称呼。但如果碰见学校干部——比如校长、副校长、主任等,又怎么称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